借助社會環(huán)境的力量,結合文化沖突,用公關放大品牌傳播的觸達面,贏得更多關鍵支持,放大銷售效率
企業(yè)要么在增長通道,要么在橫盤、下滑通道。從投資角度看,企業(yè)價值猛漲波段在哪?在它從橫盤階段進入增長階段時。此時,企業(yè)估值受到戴維斯雙擊,利潤和估值倍率同步提升,以利潤增速的平方數增加。
企業(yè)如何從橫盤階段跨入增長通道?主要辦法就在上一期專欄談到的“落地起飛圖”。
品牌落地起飛圖包括八個步驟。前四個:“機會、定位、顧客研究、銷售語言開發(fā)”,是“落地”;后四個:“終端增長、傳統(tǒng)廣告增長、新媒介增長、公關創(chuàng)舉”,是“起飛”,這八個步驟,通過品牌增長,驅動企業(yè)進入增長通道。具體怎么做?
首先,發(fā)現新機會。新機會通常表現為四類紅利:品類紅利、渠道紅利、媒介紅利和文化紅利。比如洽洽的瓜子業(yè)務橫盤,但每日堅果的品類機會,支撐其進入新一輪增長通道,市值大幅增長。中式茶飲店如喜茶和奈雪,既有品類紅利,又有購物中心的渠道紅利,用5年時間就實現了其他餐飲企業(yè)20年到30年的規(guī)模。
其次,企業(yè)可以通過品牌定位來把握機會。聚焦定位,既有助于在顧客端戰(zhàn)勝對手,贏得選擇,也有助于在供應端做減少無效動作,提升生產要素的產出效率。
第三、第四步,企業(yè)可以通過顧客研究,改進產品和銷售語言,進而提高顧客價值和成交效率。由于產品開發(fā)涉及專門的產品知識模塊,我們聚焦研究銷售語言。如果只改一個點,不增加成本,就能實現更多成交和盈利,改什么?——改銷售語言。因為:說對幾句話,銷量就放大。
所謂營銷推廣,概括起來就是九個字:找對人,說對話,放最大。當銷售語言改到位之后,怎么放大呢?辦法是:從終端,到傳統(tǒng)廣告,再到新媒體、公關創(chuàng)舉,逐層放大。這個逐層放大的過程,不是機械教條,而是由易到難、確定性由高到低的難度梯級。
對生意,企業(yè)家做填空題,投資人做選擇題。既然是答題,考試經驗告訴我們:要拿高分,就要先做容易的題,先拿到基礎分,積累實力,再挑戰(zhàn)高難度的加分題。起飛過程的四步,就是先拿容易分數,后拿較難分數的步驟。
所以,第五步是終端增長,讓銷售顧問提升面對面的銷售成交率。這一步的關鍵,是把銷售語言邏輯化、簡單化,便于一線銷售顧問掌握和使用。怎么邏輯化?不是從顧問視角看,怎么說、怎么做,而是從顧客視角看:顧客購買一共分為幾步?每一步顧客在想什么?如何按照顧客的購買動作,用顧客的語言,推動顧客進入下一個購買動作,直至付錢、復購、轉介?
第六步,在終端銷售語言的實戰(zhàn)中,不斷迭代,再從中提煉出廣告語言,繼而找到能有效觸達目標顧客的媒介,談好價格,安排好排期,測試并提高廣告銷售效率。
第七步,在新媒介如抖音、小紅書、公眾號上,完成閉環(huán),跑通模型,再放量復制。
第八步,繼搞明白上述邏輯后,再研究怎么借助社會環(huán)境的力量,結合文化沖突,用公關放大品牌傳播的觸達面,贏得更多關鍵支持,放大銷售效率。
上述八個步驟,當然不用機械照抄。有的企業(yè)有廣告基因,可以先做廣告(如小罐茶團隊)。先廣告增長,后終端增長。但整體上,由易到難的邏輯成立,企業(yè)要進入增長通道,大體可參。
讓人振奮的是,在咨詢實踐中,快刀團隊的客戶已能大概率實現增長效果,且正在挑戰(zhàn)更高的增長目標。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增長通道”模式正在逐步成型。而這一模式,通往更具想象空間的并購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