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萬亮
體育運動是一項需要調動個體多項機能的人類活動,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也應根據體育運動的綜合性與整體性進行組織。通常音樂和色彩是人們享受精神生活的方式,然而他們對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十分有益,在體育運動和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能夠發(fā)揮不可替代的功能。加強音樂與色彩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作用的研究對于其在高校體育課堂的應用意義深遠。
在教育學理論中,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得到提倡,尤其是一些能夠極大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這以情趣教學法為典型代表。所謂情趣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借助于一定的方式調動學生情緒,構建活潑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主動接受知識與技能。情緒的激發(fā)途徑多種多樣,其根本思路是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所以音樂和色彩能夠在此方面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與語言文字有很大不同,聽覺和視覺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從而給學生帶來直接的印象,如果說語言文字表達是造成體育課堂枯燥乏味的因素之一的話,那么音樂與色彩的融入無疑將是這個問題的解毒良藥。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靈活地在教學內容中融入音樂和色彩等元素符合教育學原理,是實現情趣教學的重要手段符合教師的教學需要,更符合學生學習的需求,音樂和色彩的融入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注意力,進而保障教學質量。
在運動動作的諸要素中,節(jié)奏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按照動力學的觀點,由力和速度構成的節(jié)奏性變化即為體育運動。在體育運動中,所謂節(jié)奏指的是體育動作的快慢、時間的長短、肌肉的緊張與放松程度、力量的大小等現象,可見“時間”是節(jié)奏的決定性因素。音樂是一門關于時間的藝術,不同音質聲音的高低、大小、強弱、長短構筑時間變化,同時也形成特有的節(jié)奏。由此可見,體育運動與音樂由“時間”這一因素而產生極大的相似性,其表現形式為體育引動的節(jié)奏與音樂中的節(jié)奏。所以,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可以將體育運動與時間的這一共同特征充分利用起來,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融入音樂,將音樂作為一種輔助性手段作用于體育動作的指導,特別是使學生更為準確地掌握運動動作的節(jié)奏。不僅如此,節(jié)奏通常很難通過教師的言語表達和身體指導傳達給學生,它更多地需要學生的獨自領會,音樂為學生領會運動動作的節(jié)奏提供了很好地渠道,它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感受,與學生的心靈直接相通,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具備的良好效果。
體育運動是在人類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身身體素質的各類活動。從體育運動的該定義可以看出,身體是體育運動的活動對象,而人的身體由生理和心理兩部分構成,心理會隨著體育鍛煉不斷得到改善,同時心理也將參與到體育運動之中,換言之,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將會對體育運動的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人體大腦中樞神經的狀態(tài)會對人的行為和肢體產生影響,而音樂和色彩能夠對中樞神經產生刺激,這將音樂、色彩與體育運動及體育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在了一起。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同的音樂和色彩能夠對學生的情緒、注意力、興奮度等心理狀態(tài)產生不同的影響,在教學中有效運用音樂與色彩、將音樂與色彩元素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有利于對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進行引導,使其處于高效率的學習狀態(tài)之中。例如,黃色、橙色、淡藍色等色彩容易使人興奮,運用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會使學生更加敏捷和活躍,這對該課程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相反,黑色、白色、綜合則不利于刺激學生的敏捷性和活躍性。
從生理學角度看,體育運動不僅與運動系統(tǒng)有關,它還需要調動人的多個其他系統(tǒng),包括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笑話系統(tǒng)以及內分泌系統(tǒng)等。體育運動的進行需要這些系統(tǒng)的綜合參與,其中的某個系統(tǒng)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對體育運動帶來負面影響。音樂和顏色能夠對人體的生理狀態(tài)產生較為明顯的影響,以色彩為例,研究發(fā)現,紅色能夠使人體的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呼吸系統(tǒng)變得活躍,如果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使用紅色刺激,則能夠使學生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更加活躍,并使得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tài),內分泌激素會分泌增多,新陳代謝加快,運動效率得到提高,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保證。又如,綠色能夠使人變得心情愉悅,較小疲勞,能夠起到穩(wěn)定情緒的作用,對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來說也是十分有益的??傊?,音樂和色彩能夠對人體的生理狀態(tài)進行調節(jié),從而為體育運動做好充分的準備。
作為一種信息,音樂具有特殊性,其特殊之處表現在對人體的直接刺激上,包括音色、節(jié)奏、音調和旋律的刺激。由于音樂是樂音,所以它給人體的刺激通常是有益的,通過對不同音樂的選擇就更能實現不同的刺激目的。具體來說,音樂能夠借助于物理刺激、化學刺激和心理刺激三種方式對人體施加良性作用,對大腦甚至整個神經系統(tǒng)進行改善,從而不同器官系統(tǒng)之間的配合更加協(xié)調,促使人體處于較為良好的狀態(tài)之中。[1]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可以使學生在美妙的節(jié)奏變得興奮,促進其神經體液調節(jié),改善內分泌系統(tǒng),優(yōu)化新陳代謝,調節(jié)血液循環(huán),促進脾胃消化,對于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好處。英國運動心理學家科斯塔斯·卡拉吉奧吉斯認為,與氣味的作用類似,音樂可以激發(fā)運動,可通過聽覺系統(tǒng)進入人體大腦中的某些一般語言無法進入的區(qū)域??ɡ獖W吉斯還通過自己的研究證明,對于以節(jié)拍合適的音樂為輔助的體育鍛煉者而言,其體育運動通常十分賣力??傊?,悅耳的旋律不僅有利于調節(jié)人的情緒和心情,而且也有利于聽者的身體健康,促進體育運動,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能夠發(fā)揮十分積極的作用。
聆聽音樂不僅要調動個體的聽力,而且需要個體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參與,聽者在聆聽音樂過程中要對每個聲音的長短、強弱、快慢等進行感受和辨別,其節(jié)奏感將在此過程中逐漸增強。[2]在體育運動中,節(jié)奏感是運動者對于力量變化和速度變化的感應能力,其實質是某種動力感。所謂體育運動中的節(jié)奏感,指的是運動者對節(jié)奏的綜合感應能力,音樂節(jié)奏感較好的運動者能夠在音樂中逐漸培養(yǎng)起自身較強的動力節(jié)奏感,其肌肉調節(jié)會更加協(xié)調,會形成用力緊張與用力放松的自然變換,使其學會將較高難度的動作以最省力的方式來實現。在音樂中,節(jié)奏的類別是多種多樣的,有各種不同的節(jié)奏類型,與此同時,體育運動內部也存在與不同項目和動作相應的不同的節(jié)奏,體育運動本身的節(jié)奏規(guī)律也是多種多樣的。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當逐漸培養(yǎng)起學生的動力節(jié)奏感,這是學生迅速掌握不同動作的基礎,即適應不同動作的相應節(jié)奏規(guī)律的前提,只有具備良好的動力節(jié)奏感方能輕松地完成各種動作要求。相反,如果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動力節(jié)奏感,在完成體育動作過程中其協(xié)調性則會大打折扣,各個動作完成的準確性地將會大幅降低。[3]因此,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將音樂融入到教學活動中,靈活選用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幫助學生對不同體育動作進行準確感知,使其能夠準確拿捏體育動作的力量與速度。此外,音樂也有利于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體育動作更加連貫,使各個動作在速度、力量等方面的連接上更加自然和協(xié)調。
體育運動是一項需要個體全身心參與的人類活動,外在動作是其一片樹葉的一面,它還有不可分割的另一面即內在的情緒與情感,只有二者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才能獲得應有的運動成就與效果。與此同時,從另一角度看,個體的體育運動動作是其內在情感的外化,或者說運動者會通過外在動作將內在情緒與情感表達出來??梢?,體育運動離不開內在的情緒與情感。[4]音樂是一門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的藝術,與個體的情緒與情感關系密切,對于體育運動者的情緒調節(jié)和情感表現有著十分積極的價值。具體來說,作為一門人類獨有的藝術,音樂具有雙重屬性:從外在的角度看,音樂具有物理屬性,表現為音色、音高、音強、時間等方面;從內在的角度看,音樂具有精神屬性,該屬性集中表現在其對情感的傳達上,它具有激發(fā)人的情感的功能。然而不止于此,激發(fā)情感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音樂在眾多激發(fā)方式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它能夠激發(fā)個體生命的最深邃、最崇高的情感,聲波傳到進入個人聽覺系統(tǒng)之后對個體發(fā)生審美效應,使這些情感形成并且深化。總之,不同種類的音樂能夠通過不同的節(jié)奏和旋律對個體施加不同的影響,調動個體情緒,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運用音樂手段可有效引導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形成機體效應,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靈敏度、柔韌性、平衡性以及耐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強,最終促進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與此同時,使學生保持體育運動的激情,培養(yǎng)起競爭意識和拼搏精神,在學會體育運動動作的同時領會體育精神。[5]
在影響學生聽課質量的諸因素中,注意力能夠產生很大的影響,注意力渙散的學生不可能在課堂上有任何收獲。盡管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實踐部分占有很大比重,然而并非每個學生都能對這門課程始終保持濃厚興趣,要使其在課堂上時刻保持專注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甚至會有學生對體育課程有枯燥乏味的看法。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增強體育教學質量來說十分關鍵。音樂對于引導高校體育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有著較為有效的作用,研究與實踐證明,在體育運動中運用音樂作為背景能夠促進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究其原因,這與個體心理特征與規(guī)律有著很大的關系。根據運動心理學理論,運動感知的產生決定運動知識的掌握,運動表象則根植于運動感知,而整個運動的概念建立在運動表象之上,音樂在這些過程里能夠發(fā)揮積極作用。[6]運動感知在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占有基礎性地位,在運動感知的生成過程中,學生會通過視覺和聽覺渠道接收信息,這些信息通常是及時性的,因此時刻保持專注十分關鍵,在短時間內及時、準確地把握動作要領是掌握整套運動動作的必要條件。然而在現實中該階段的運動感知形成并非易事,很多學習者容易在此過程中出現走神的狀況,注意力的渙散會導致遺漏動作要點,最終使得運動知覺的準確性大打折扣。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使用音樂,這一狀況會得到明顯改善。音樂具有規(guī)律性,尤其是速度和節(jié)奏方面的規(guī)律性,它會提高聽覺的感知程度,知覺的準確性進而會得到明顯改善。與此同時,在悅耳的音樂環(huán)境中學習體育動作,可以使體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避免使學生產生枯燥感。
個體的任何行為都以一定的情緒為基礎,良好的情緒是推動個體完成任務的積極力量,而消極情緒則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形成積極健康的情緒對于推動行為發(fā)動和維持對于人類活動來說至關重要,對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來說更是如此。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不僅需要學生的身體參與,還要求學生處于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之中,在情緒和感受方面處于樂于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氛圍之中。[7]盡管大學生在心理方面已較為成熟,然而大學生活豐富多彩的另一面是誘惑太多,很多學生在體育課堂上不夠敏感,情緒不夠高漲,學習效果受到影響。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色彩對于該問題的解決效果明顯。視覺與聽覺刺激往往能夠給個體帶來直接的刺激性影響,個體感受會受到感知的引導,當學生接觸刺激性強的色彩時,其心境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尤其是面對多姿多彩、鮮艷有趣的圖景,學生會被深深地吸引起來,其樂趣會被調動、情緒會被渲染。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場地和器材進行布置,通過色彩的選擇及不同色彩的搭配輔助教學。
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動作與技能信息的準確性極為重要,學生對其感知和理解的偏差會對學習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教師要致力于提高信息傳遞的準確度,而色彩運用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手段。借助于色彩表達,運動與技能信息的區(qū)分度和感染力會得到明顯增強,學生的信息接收過程會因此而受益,其在大腦皮層新建立起的神經聯系會變得更加深刻和廣泛,感知效果會因此而增強。[8]以乒乓球發(fā)球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準確把握球拍的觸球部位,應對球拍上的該部位進行特殊強調,此時色彩便能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可對球拍進行設計改造,用顏色將球拍面的上、中、下三部分進行區(qū)分,改造后的球拍在教學中會使示范動作中的信息更加豐富和準確,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清楚地辨別球拍上觸球位置。觸球是及時性的,如果沒有顏色的輔助便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感知和理解會因此而受益。
色彩與個體心理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不同色彩能夠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研究表明,色調的冷暖、深淺、濃淡都會對個體對事物的印象產生影響,包括事物的大小、輕重和高低等方面。例如,對于同樣一件物品,假如是深色調外表,一般會給人以質量較大的印象;相反,如果其外表是淺色調,則往往會給人以質量較小的錯覺。[9]所以,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可根據運動項目的不同導入顏色因素,例如鉛球、鐵餅等投擲類運動項目,如果器材的顏色很深則容易給學生帶來過大的心理壓力,在畏難心理下會變得消極甚至喪失信息,對此,教師可以將投擲器材上涂抹為白色,這容易使學生感到輕松,使其在訓練過程中保持自信。
顏色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借助于色彩能夠對學生自控力的增強發(fā)揮積極作用,并為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踐行與道德意識的增強施加有益影響。[10]例如,在往返接力跑項目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幾面小旗,最好是紅色和黃色的小旗;在課堂上,向學生說明要注意這些旗幟,同時把紅旗插在轉折處,而黃旗作為警告的標志;在此規(guī)定下,學生在訓練中會對小旗有特別的注意,兩種顏色的旗幟各司其職,可以有效樹立規(guī)則在學生心中的明確性與威嚴,使學生對自己的行為保持反思,其執(zhí)行規(guī)則的自覺性會因此而顯著提高。
音樂和色彩在高校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合理性,從教育學、運動動力學、心理學、生理學等角度看都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并符合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要求。因此,應當積極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融入音樂、色彩等元素,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恰當地音樂與色彩手段,從而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和生理進行有效引導,促進其對新知識技能的接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