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莎莎
【摘要】流行音樂作為一種大眾音樂,在中學學生群體當中影響力較大,中學階段音樂教學引入流行音樂作為案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接受度,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價值。不過在教學設計方面,應當從適度性、選擇性、指導性三個方面落實教育原則,充分發(fā)揮流行音樂在學生音樂素養(yǎng)提升方面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學;流行音樂;中學;音樂素養(yǎng)
傳統(tǒng)音樂教學當中所涉及到的音樂作品大部分以古典音樂等嚴肅音樂為主,這類音樂具有較高的音樂性,但是與學生的生活之間聯(lián)系不夠緊密,導致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存在一定的認知障礙,難以產(chǎn)生音樂共情。相比之下,流行音樂雖然作為一種通俗音樂、快餐音樂,但是在情感表達方面更加直接,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感受能力也更強,在進行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方面,教師可以考慮將流行音樂引入其中。
一、流行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當中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流行音樂相比于古典音樂,雖然在音樂性方面相對較低,但是在流行音樂史中同樣涌現(xiàn)出大量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無論是在作詞還是在作曲編曲方面,都極具藝術性和感染力。這些音樂作品與學生的生活較近,更多從現(xiàn)實社會和情感出發(f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共情,進而完成價值傳遞。對于學生來說,通過對這類流行音樂的學習了解,挖掘流行音樂在技巧和情感之間的平衡交融,能夠增進學生對于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情感表達的理解,使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得到提升。
(二)引領學生的精神世界
雖然在網(wǎng)絡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流行音樂作品良莠不齊,一些敷衍、缺乏新意甚至是抄襲的音樂作品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平臺之上,但仍然有一些堅持理想的音樂人通過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傳遞觀點和信念,表達積極理想。也有一些音樂作品經(jīng)久不衰,歷經(jīng)大浪淘沙流傳至今,鼓舞著人們。這樣的流行音樂作品直擊心靈,給予人們勇氣和方向。對于學生來說,通過欣賞這樣的音樂作品,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建設,引領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在音樂學習當中得到成長。
二、中學音樂教學引入流行音樂的原則
(一)適度性原則
中學音樂教學體系相對完備,流行音樂的引入更多作為一種輔助性教學資源,對音樂知識和音樂鑒賞進行補充,因此教師在應用流行音樂中,流行音樂的使用數(shù)量應當有所控制,避免流行音樂數(shù)量過多造成對課程內(nèi)容中音樂作品的沖突,導致音樂教學失去平衡。
(二)選擇性原則
流行音樂作品繁多,市面上常見的流行音樂也良莠不齊。部分音樂創(chuàng)作者本身缺乏創(chuàng)作能力,所創(chuàng)作的流行音樂乏善可陳。也有大部分流行音樂過渡渲染悲傷、失去的負面情緒,題材局限在愛情等小范圍內(nèi),對學生容易產(chǎn)生負面影響,也容易導致學生對于流行音樂價值產(chǎn)生誤解。因此音樂教師在進行流行音樂引入教學中,應當針對性地對流行音樂作品進行篩選,一些流行音樂風格低俗、內(nèi)容消極便不適合學生進行學習欣賞,應當予以淘汰。在選擇方面,教師可以盡可能選擇發(fā)布時間較長,經(jīng)過時間和市場檢驗的經(jīng)典流行音樂作品,保證內(nèi)容積極向上,情感豐富真切,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
(三)指導性原則
流行音樂作品需要能夠從某一個音樂知識點、音樂鑒賞層面為學生提供指導,一些流行音樂作品的編曲方式較為新奇,也有一些音樂作品采用了相對冷門的和弦進行,這些都可以作為音樂教學由教師為學生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流行音樂當中的不同創(chuàng)作思路。而有一些和弦創(chuàng)作方式適用于大部分音樂作品,教師則可以從共性視角對這一類流行音樂作品的和弦特征進行講解,幫助明確常見的和弦進行方式,深入探尋流行音樂的音樂特性。
三、融入流行音樂的課堂教學方式
(一)深度挖掘教材內(nèi)容
在進行流行音樂引入和開展流行音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從教材視角對流行音樂作品審視。目前中學音樂教材在編著過程中,引用了一些較有年代感的流行音樂作品,幫助學生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教師應當從這一視角出發(fā),嘗試討論音樂鑒賞教學課程目標當中,有哪些內(nèi)容在流行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方式、情感傳遞當中呈現(xiàn)出來,便將該流行音樂作品引入到課程教學當中,作為課堂導引或課后思考輔助,由學生通過觀察、欣賞等方式進行總結(jié),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音樂鑒賞知識自主地進行熟悉的流行音樂作品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則結(jié)合學生的分析結(jié)果更深一層地對流行音樂當中隱含的音樂元素、音樂風格以及音樂情感等進行解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流行音樂及其背后的音樂特點。
(二)嘗試將流行音樂與文化教學進行融合
學生對于音樂產(chǎn)生更為深邃的理解離不開對于音樂背后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文化特色的了解和認同,與西方文化相比,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中學生的影響更深,因此一些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以及流行音樂,其中大量元素能夠為學生所接受。在流行音樂作品當中,一些以“中國風”形式為基本特征的作品開始逐漸流行,其中蘊含著大量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塑造著文化意境,部分作品在作曲編曲方面也十分巧妙,除了運用民族五聲調(diào)式之外,在編曲中大量音樂傳統(tǒng)絲竹樂器,古色古香。教師可以適時地對這類音樂作品進行介紹,通過鑒賞分析等手段,使學生從文化感知層面出發(fā),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傳承和發(fā)展當中的魅力,形成對于這類音樂作品和創(chuàng)作風格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三)堅持正能量的價值導向
流行音樂同樣承擔著傳遞正能量,傳播積極信念的使命。一些流行音樂作品將親情友情、家國情懷、逆境當中的堅持等作為主體情感,帶給人力量。如《長江黃河》、《國家》等流行音樂,能夠使人心潮澎拜。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多多選取這樣的音樂作品,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進行音樂教學和指導,幫助學生通過音樂學習形成理想信念。
參考文獻:
[1]王蕾.流行歌曲對高職音樂專業(yè)古詩詞歌曲教學影響的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21(25):105-106.
[2]龔向陽.高校音樂實踐類通識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基于慕課的流行歌曲演唱課程為例[J].藝術教育,2021(07):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