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摘要】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該時期的學生對于美有著一定的追求,每一名初中的學生都具備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并且對于一切美的事物都有著自己的見解。作為一名初中的美術工作教育者,必須順應該階段學生對于美的學習需求,在美術教學課堂上多采取多元化的教學形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初中的美術課堂多半是為了素質教育進一步發(fā)展的核心課程,其能夠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幫助學生發(fā)現學習、生活中的真善美。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時,美術教師必須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從各個方面、各個維度不斷改革教育模式,始終以提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根本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方法
美好的事物存在于我們身邊的方方面面,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美也體現在多種領域,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的教學具有多種多樣的方法。在初中階段的美術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探索多種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甚至可以選擇課外教學活動的形式,讓中學生從大自然中尋找美、發(fā)現美。現階段,我國初中美術教學的任務就是為了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理論與實踐雙重角度出發(fā),一步一步的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念,從而獲取相應的審美能力。初中階段正是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關鍵階段,因此美術教師必須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形成自主的審美意識。
一、利用情景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當前的教育理念下,情景教育模式比較符合中學生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對于一切事物的興趣,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初中階段開展的美術與音樂課堂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兩者都屬于藝術類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時,可以適當的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能夠讓學生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從而在一定的情景范圍之內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中學生身處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教學環(huán)境,能夠從根本上提高自身對于美的感知能力,從而打開美術的學習的“大門”。對于美的感知能力屬于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基礎,中學生如果在進行美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缺乏敏銳的美術感知能力,那么學生的審美能力則會體現出較強的差異性。當上述情況出現時,初中的美術教師必須予以學生正確的指引與培養(yǎng),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美術潛力,從而提高其審美能力。在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沉浸式的進行美術創(chuàng)造,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內的多媒體技術等,通過作品展示等形式營造一種特殊的課堂分為,保證美術教學課堂能夠更加具有感染力,才能夠使得學生在生機的美術課堂中不斷探索。
初中美術教室還可以適當的向中學生講解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從而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向學生展示更多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幫助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美術課堂的教學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其它藝術形式將學生代入課堂中,例如優(yōu)美的鋼琴曲,讓學生被藝術的氛圍包裹之后,在腦海中創(chuàng)設屬于自己的情景,進而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此種教學方式能夠帶給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作可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
二、開展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作能力
初中的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實踐活動課堂時,必須注意將美術創(chuàng)作的作品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等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更加清晰的明確抽象的美術作品的內在含義,用更加形象的方式將其展現給學生,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在進行素描繪畫教學時,初中的美術教師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石膏靜物繪制的方式,充分的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代替石膏靜物,例如花瓶、蘋果等,從而給予學生更為直觀的色彩沖擊,使其明確的感知藝術創(chuàng)作的現實性。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一切手段不斷地促進學生對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從而提高其對色彩的敏感度,幫助學生更好地觀察、分析周邊的事物,感受到藝術真正的魅力。中學生在學習初中教材中有關于色彩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教學的形式,帶學生去真正的感知教材中出現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室外感受春天的顏色,然后讓學生自主發(fā)揮,利用美術作品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世界中的“春天”,此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色彩的掌控能力,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作能力。
三、進行美術欣賞,加強學生的審美理解能力
在進行初中美術教學時,開展美術欣賞課堂也是教學任務中的重要一環(huán),適當的進行美術欣賞既能夠提升中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能力,還能夠將教材中所涉及的較為抽象的美術知識更加直接的在學生面前展示出來,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探索欲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初中美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美術欣賞教學課堂,通過篩選出的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欣賞,如果學生的實力允許,可以適當的進行臨摹,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除此之外,初中美術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實際進展情況,從網絡上選取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意圖等較為深奧的美術作品,向學生講解該作品的內在思想感情,并且詳細的介紹該作品的顏色基調,加深學生對于此作品的記憶點,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該作品的色彩、創(chuàng)作等進行模仿,強化學生對于美的理解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開展美術教學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培養(yǎng)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初中美術教師必須讓學生真正的明確美術作品背后所蘊含的內涵與本質,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美的認知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王娟芳.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研究[J].新課程,2021(33):132.
[2]陳瑋.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61):154-156.
[3]劉曉鵬.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