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飄飄
【摘 要】 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互動的主要方式。教師通過提問這種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檢測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課堂提問不僅關系到學生對知識水平的理解,而且影響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從課堂提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入手,有針對性地提出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問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及提高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原則與策略,力圖探索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更為充分的發(fā)揮。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提問? 有效性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相互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問題的時間點、提問時的語氣、是否追問等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那么,如何提問才能保證問題的有效性,進而保證整個課堂的有效性,就成為了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誤區(qū)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課堂提問常常存在幾個誤區(qū)。
1. “滿堂問”的誤區(qū)
大家都知道課堂上多提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但其實“過猶不及”。教師提問的目的在于讓學產生疑問,在于激發(fā)興趣,在于引起學生的思考。教師在學生回答不出問題時,給學生一點時間,等一等,不要急著問下一個問題,否則學生的思考又被打斷了。
2. “熱鬧”的誤區(qū)
有時我們會發(fā)現,一些公開課,學生回答積極,課堂氣氛熱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非常成功。然而,實質性的效果又是怎樣呢?我們常常會擔心所提問題難度過大,學生難以回答,出現提問后“教室靜悄悄”的現象,我們總希望教室的氣氛更熱烈一些。于是,在教學設計時會過分降低問題的難度,甚至經常問學生“是不是呀”“對不對呀”“能不能呀”等這些毫無價值的問題。
二、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設計原則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給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但是,課堂提問作為課堂的主要教學方法,其地位并未發(fā)生動搖。然而,縱觀現在的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卻存在著很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課堂提問的準備不足,教師對有效提問的認識和了解不夠深刻,缺乏有效提問的整體性設計。
其實課堂提問不需要很多,要有質量,有針對性。執(zhí)教者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設計,圍繞教學重難點逐個展開。
例如,我在上一年級的《用數學》時:我出示一副草坪的情景畫后,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生甲:我看到草地上有向日葵;生乙:有小朋友在草地上玩耍;生丙:我看到了好多美麗的蝴蝶……我打算放棄這個問題了,接著問:看到這些你想到了什么?生甲:我想到他們肯定玩得很開心;生乙:向日葵到了秋天就能結瓜子了……這個問題也不行,于是我接著問: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生:蝴蝶是益蟲嗎?……接著,班里就有一部分人討論這個問題。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反思:問題是開放的,學生也是活躍的,但問題的提出缺乏指向性,跟數學基本不搭邊。
三、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思維對接
在我初入教壇的前幾年中經常會遇到這種問題:提出一個我自己認為看似非常清楚明白的問題,但總有很多學生不知所云,回答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這究竟是為什么?我想原因是很多的。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和學生的思維沒有對接上,我設計的問題他們聽不明白,而學生完全搞不清老師究竟在問什么;有些學生能夠明白問題是什么,但是他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出來。后幾個原因應該在學生素養(yǎng)上下功夫,而我們教師能做的就是怎樣在思維對接上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1. 從教師角度來分析
學生要能答得出老師的提問,首先要理解老師的問題。而教師在提出問題時,他潛意識里會覺得這個問題學生一聽就懂,關鍵是學生怎么回答。實際不然,教師的提問只有與學生的原有認知相沖突,造成心理困惑,學生才能意識到教師的這個提問。而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通常是從自己的認知結構來提出的,能否在學生中形成問題取決于師生思維的對接。
2. 從學生角度來分析
要想在其思維中形成一個問題,只有在新接收到的知識與現實被激活、調動起來的知識相抵觸的情況下,有心理困惑生成,并且這種困惑在不斷加深的心理活動中最終上升到意識層面后,他才能意識到“這里有一個問題”。
四、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1. 目的明確
有效的課堂提問的目的必須清楚、明確。這一節(jié)課要學生掌握什么知識、鍛煉什么思想和能力,教師首先自己要很明確。再圍繞教學目標明確每一階段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達到的要求,圍繞目標一層層深入提問。根據教學需要來提問,比如說理解型提問、鞏固型提問、練習型提問等。
2. 層層遞進
所謂層層遞進,即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如果課堂的提問順序混亂,淺的問題和深的問題順序混亂,就會導致學生的思維混亂。其次,問題也應按照教學的難點由淺入深地進行提問。如我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一課里,這樣設計問題:
(1)兩個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圖形?
(2)拼成的圖形的高是原來三角形的什么?
(3)拼成的圖形的底是原來三角形的什么?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藝,一門需要我們潛心修煉的技藝。掌握這門技藝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讓師與生積極愉悅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做到精心設計問題,耐心聽取學生的回答,正確地選擇提問策略。提高提問的有效性使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使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侯占存.課堂提問如何實現思維對接[J].小學教育,2009(3):21.
[2] 顧利峰.做一個善于傾聽的教師[J].新課程·小學,200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