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華僑中學 廣東 博羅 516100)
客家山歌是中國民歌體裁中山歌類的一種,自唐代開始,客家山歌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因其用客家方言進行演唱,故稱“客家山歌”??图疑礁枥^承了中原地區(qū)古代民歌的傳統(tǒng)和《詩經(jīng)》的風格,后隨客家人由北而南的遷徙,吸收了畬族、瑤族等土著居民歌謠的精華。[1]客家山歌在音樂課程中的有效融入,可以提升音樂學科的藝術魅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科素養(yǎng)。
1.1 有利于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民族音樂帶有極強的地域特點,客家山歌主要分布于廣東的河源、梅州、惠州、韶關,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廣西的賀州等地區(qū),由于繼承和發(fā)揚了帶有傳統(tǒng)風格《詩經(jīng)》、唐詩律絕、竹枝詞和南方各地民歌的積極影響,客家山歌自成體系,具有獨立的民族風格。從題材內容上說,它的出發(fā)點和表意多樣,包括勞動類、行業(yè)類、情歌類、兒歌類、竹板歌和生活類等等。從曲調旋律上說,包括號子山歌和正板山歌、四句八節(jié)山歌、快板山歌、疊板山歌和五句板山歌,旋律優(yōu)美,講究押平聲韻。從手法表現(xiàn)上來說,突出雙關見長,押韻比興,朗朗上口。音樂隸屬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國有56個民族,而山歌是中華民族音樂百花園中的一朵璀璨的花朵,通過山歌的學習能有效幫助學生去了解各個地區(qū)的不同民族文化,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
1.2 有利于引導學生多元音樂學習。音樂是沒有國界、沒有種族和沒有歧視的,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興趣和審美在音樂的欣賞中做出自己獨特的選擇,對客家山歌的了解和學習也是拓展學生音樂視野和見解的過程,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對客家山歌做出清晰的判斷和認知,甚至對自身的音樂品味進行一定的沖擊和突破。[2]
1.3 有利于加強學生藝術品味解讀。山歌具有極強的藝術風格,而客家山歌是一個多維和多結合所共同孕育的產(chǎn)物,通過對客家山歌的學習和了解,能引導學生感受時代的藝術氣息,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多維藝術瑰寶。同時,客家山歌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客家人在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民俗風情和歷史足跡,對山歌的研究和探討對于發(fā)掘和展現(xiàn)客家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2.1 整合課本,集中凸顯音樂魅力。高中階段的音樂學習包括了大量的山歌,比如苗族、傣族和客家等等,而高中的課本往往采取的是章節(jié)制,這導致了內容學習的獨立性和脫離性,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只能感受和了解一類山歌的文化。[3]因此,在這種教學局限下,教師可以充分整合課本,保障章節(jié)內容的多元性,比如在開展苗族山歌的學習階段,教師可以導入客家山歌,從節(jié)奏旋律、歌詞內容、表意特點等多個要素出發(fā)進行山歌間的對比,使學生在強烈對比的過程中了解各個地區(qū)山歌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同時,利用對比也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對山歌整體框架做出大致認知。
2.2 多媒體導入,強化山歌藝術熏陶。課本是開展教學的依據(jù)和基礎,為了強化山歌的學習,教師必須對課本教材進行一定的研究和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探究和創(chuàng)新開展教學的形式及理念,形式可以以多媒體設備為主要媒介,利用聲畫兼具的視頻和動畫,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引導學生近距離感受山歌,讓學生有更強的代入感。課堂必須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唱、小組表演和個人展示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客家山歌,從而真正喜歡上客家山歌。
2.3 音樂實踐,培養(yǎng)山歌音樂素養(yǎng)。實踐活動是學科教學的一部分,實踐給予了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在自然中感受學科素養(yǎng)、理解學科內涵和探究學科教育理念的機會。在對客家山歌進行學習和運用的理念下,學??梢蚤_展關于客家山歌的實踐活動,比如參與地區(qū)舉辦的“客家山歌比賽”、邀請客家人到學校進行表演和歌唱,以及組織學生一起去客家人家里做客訪問等等。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近距離的感受客家文化以及客家山歌的藝術魅力,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山歌是我國悠久音樂文化的傳承和延續(xù),每種類型的山歌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魅力,教師可以以此入手去組織教學或與其他音樂內容的學習進行一定程度的滲透和導入,從而引導學生對山歌知識建立框架,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客家山歌的學習興趣和演唱積極性,讓學生從心里真正的愛上客家山歌,去更好的傳承客家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