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飛,李研,張秋
北京市和平里醫(yī)院呼吸科,北京 1000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持續(xù)性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不但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還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死亡率原因[1]。COPD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導致患者肺功能惡化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患者導致患者住院治療的重要因素[2]。呼吸道感染是誘發(fā)AECOPD的重要因素,及時有效的抗生素治療是控制AECOPD癥狀、改善預后的關(guān)鍵[3]。既往認為AECOPD常見病原菌是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肺炎鏈球菌等,近年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致病菌和耐藥性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研究顯示,不同地區(qū)的AECOPD患者病原菌及細菌耐藥性均存在較大差異[4-5]。本研究選擇近年來在我院就診的AE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藥性,為本地區(qū)AECOPD患者的抗生素選擇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市和平里醫(yī)院就診的237例符合以下納入和排除標準的AE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COPD患者癥狀急性加重,超出日常變異,需要改變?nèi)粘S盟?,符合AECOPD的診斷標準和分級標準,按病情嚴重程度分為Ⅰ~Ⅳ級[6];②發(fā)病至入院在72 h內(nèi);③年齡50~80歲,性別不限;④入組前4周內(nèi)未應用過抗生素治療;⑤患者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肺結(jié)核、肺栓塞、肺腫瘤、間質(zhì)性肺纖維化、支氣管哮喘等疾病者;②肺外感染病灶引發(fā)肺部感染者。237例患者中男性173例,女性64例;年齡54~79歲,平均(67.24±8.37)歲;病程1~14年,平均(7.24±5.48)年;病情分級Ⅰ級39例,Ⅱ級51例,Ⅲ級72例,Ⅳ級75例。
1.2 AECOPD的診斷標準[6-7]肺功能檢查存在氣流受限,應用支氣管舒張劑后FEV1/FVC<0.7,即確診。短期內(nèi)出現(xiàn)或反復出現(xiàn)呼吸困難、咳嗽、多痰等急性起病和癥狀加重,且異于正常的日間變異。
1.3 研究方法
1.3.1 痰液收集 患者入院第1日清晨首先采用清水漱口3次以上,去除口腔內(nèi)雜菌,然后用力出氣管深部痰液至無菌痰標本盒中,痰液合格標準:每低倍視野鱗狀上皮細胞<10個,多核白細胞>25個,標本不符合者重新取樣[8]。
1.3.2 病原菌鑒定 參照《全國臨床檢查操作規(guī)程》[9]常規(guī)分離培養(yǎng)病原菌,連續(xù)兩次培養(yǎng)為同一細菌,即定義為可靠致病菌,按照美國臨床標準委員會(NCCLS)標準判定。
1.3.3 藥物敏感性分析 采用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tǒng)及其配套藥敏卡,同時結(jié)合K-B瓊脂擴散法進行體外藥敏試驗,采用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標準[10]對結(jié)果進行判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或百分比表示,采用描述性分析。
2.1 患者病原菌感染情況 237例患者共有126例檢出病原菌,檢出率為53.16%,126例患者共檢出病原菌308株,革蘭陰性菌220株,占71.43%,革蘭陽性菌51株,占16.56%,真菌37例,占12.01%,見表1。
2.2 主要病原菌耐藥性分析
2.2.1 主要革蘭陰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分析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唑啉、氨芐西林、復方新諾明、氨芐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耐藥率均為100%,對美羅培南和亞胺培南耐藥率最低;大腸埃希菌耐藥性較高的抗生素有頭孢曲松(82.61%)、氨芐西林(76.09%)、復方新諾明(63.04%)、頭孢他定(56.52),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無耐藥性;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性較高的抗生素有頭孢唑啉(90.24%)、氨芐西林(82.93%)、頭孢曲松(73.17%)和呋喃妥因(68.29%),對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無耐藥性;陰溝腸桿菌耐藥性較高的抗生素有頭孢唑啉(81.82%)、氨芐西林(68.18%)、頭孢曲松(63.64%)和頭孢他定(63.64%),對美羅培南和亞胺培南無耐藥性;不動桿菌屬耐藥性較高的抗生素有呋喃妥因(86.67%)、頭孢唑啉(73.33%)、頭孢曲松(66.67%)和頭孢他定(60.00%),對阿米卡星無耐藥性,見表2。
表2 主要革蘭陰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株(%)]
2.2.2 主要革蘭陽性菌對常用抗菌素的耐藥性 表皮葡萄球菌耐藥性較高的抗生素有青霉素(92.86)、紅霉素(50.00%)、克林霉素(57.14%),對萬古霉素無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較高的抗生素有青霉素(91.67%)、克林霉素(66.67%)和紅霉素(66.67%),對萬古霉素無耐藥性;肺炎鏈球菌耐藥性較高的抗生素有紅霉素(90.00%)、青霉素(60.00%)、氯霉素(50.00%)和頭孢噻肟(50.00%),對萬古霉素、氨芐西林無耐藥性,見表3。
表3 主要革蘭陽性菌對常用抗菌素的耐藥性
COPD每年有0.5~3.5次的急性加重,反復急性加重可使肺功能進行性降低,病死率增加,COPD疾病進展中的重要特征[11]。多項研究顯示,細菌感染是引發(fā)AECOPD主要因素,對細菌感染誘發(fā)的AECOPD給予積極的抗菌藥物治療,可迅速改善臨床癥狀,促進病情轉(zhuǎn)歸,減少病死率[12]。雖然目前國內(nèi)外多項研究觀察了AECOPD患者的病原菌特征,但不同研究中病原菌分布和細菌耐藥性存在明顯差異,這可能與不同地域人群基線特征及抗生素應用習慣有關(guān),因此有關(guān)指南建議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當?shù)夭≡植肌⒈镜丶毦退幥闆r等選擇適合的抗菌藥物[13]。本研究觀察了AE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分布及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并分析其與既往報道的差異,為本地AECOPD的管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37例患者有126例檢出病原菌,檢出率高達53.16%,與有關(guān)文獻報道[14]的54.30%基本一致,說明細菌感染是本地區(qū)AECOPD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126例患者共檢出病原菌308株,革蘭陰性菌220株,占71.43%;革蘭陽性菌51株,占16.56%;真菌37株,占12.01%,結(jié)果提示,本地區(qū)AECOPD病原菌感染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吳清[15]研究顯示,杭州市AECOPD患者革蘭氏陰性菌(63.10%,171/271)前三位為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革蘭氏陽性菌(21.03%,57/271)前三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鏈球菌。張盛斌等[16]研究顯示,汕頭市AECOPD患者革蘭氏陰性菌(77.65%,66/85)前三位分別為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桿菌,革蘭氏陽性菌(18.82%,16/85)前三位分別是肺炎鏈球菌、非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本地區(qū)革蘭氏陰性菌前三位分別為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革蘭陽性菌前三位分別為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結(jié)果與吳清[15]、張盛斌等[16]存在一定差異。
本研究檢出的革蘭氏陰性菌具有較高的多重耐藥性,以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最為嚴重,對頭孢唑啉、氨苯西蘭、復方新諾明、氨芐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的耐藥性達100%,對頭孢曲松、頭孢他定耐藥性超過90%,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較為敏感,革蘭氏陰性菌對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含酶抑制劑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巴唑)、喹諾酮類(左氧氟沙星、環(huán)丙沙星)和阿米卡星敏感度較高,與吳清[15]、張盛斌等[16]、陳巧瑛等[17]報道均存在一定差異。本研究革蘭陰性菌對青霉素、紅霉素、克林霉素耐藥性嚴重,對萬古霉素無耐藥性,對復方新諾明、慶大霉素、環(huán)丙沙星耐藥性較低,與李偉等[18]研究一致。
綜上所述,本地區(qū)AECOPD感染患者所占比例較高,病原菌感染以革蘭陰性菌為主,耐藥性嚴重,其中銅假綠單胞菌呈泛耐藥,AECOPD的臨床治療工作中應加強病原菌監(jiān)測,合理應用抗菌藥物,以降低耐藥株產(chǎn)生,改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