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勇
(新疆阿克蘇市第三中學 新疆 阿克蘇 843000)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之中若能夠利用觀察方法,不但利于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開展的有效性,也能夠指引學生更為深入的學習生物知識,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獲得極大的收獲。對此,就要求教師積極探析實驗教學之中利用觀察方法的主要形式,發(fā)揮出觀察方法的實施作用,從而實現(xiàn)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開展的重要目標?;诖?,本文主要探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觀察方法。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之中,較常運用全面觀察法,這種觀察法主要指的是對于變化期間所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實施全面性、系統(tǒng)性的觀察,這樣則能夠在此期間充分的了解實驗現(xiàn)象,而若能了解于此,那么學生在學習此方面的生物知識時也能夠更具效率[1]。所以,對于初中生物教師來說,務必要將全面觀察法充分應用至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之中,以期保障實驗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觀察解剖花實際結構的實驗時,那么則能夠利用于全面觀察法,對于桃花以及水稻花的形態(tài)予以全面的觀察,而后再向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如為何水稻花不吸引蜜蜂來傳粉,而桃花又為何會吸引呢?這樣則可使得學生了解上述兩種花在屬性層面所存在的差別,促使學生扎實掌握這部分知識,從而則利于夯實學生的生物學習基礎,為學生高中階段的生物學習予以鋪墊。
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通過應用對比觀察法,有助于學生快速了解到事物之間所存在的個性、以及所具備的共性,進而了解事物之本質,使得學生更為充分的學習相關的生物知識。所以,對于初中生物教師而言,在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工作時,也務必要重視實施對比觀察法,在對比期間深化學生的學習記憶,促進學生扎實掌握知識。
例如,在觀察葉綠體以及線粒體的實際結構時,那么就能夠積極運用對比觀察法開展實驗教學工作,如教師能夠讓學生在實驗期間了解到二者均具備雙層膜結構,包含RNA、DNA、基質等,而二者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則體現(xiàn)為:線粒體包括和呼吸作用之間相關的酶,葉綠體之中含有和光合作用相關的酶,主要在基質以及基層之中分布,在葉綠體之中包含葉綠素,線粒體則并不包含。在實驗過程中充分運用對比觀察法,則可促使學生及時了解葉綠體及線粒體二者之間的異同之處,不至于致使學生產(chǎn)生知識混淆的情況,使得學生能夠更為積極與扎實的吸收關于葉綠體及線粒體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水平。
順序觀察法主要是指遵循一定的順序來進行觀察,以所運用的觀察方式而言,則通常是先利用肉眼進行觀察,而后再使用放大鏡進行觀察,在完成上述觀察之后,再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在利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也需遵循一定的順序,如應先利用低倍鏡進行觀察,然后再利用高倍鏡進行觀察,如此則能夠通過有序觀察來促使學生理解相關的實驗現(xiàn)象,以及所涉及到的生物知識內容,從而使學生的實驗水平、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均可獲得顯著進步。
舉例來說,在觀察植物根尖的過程之中,那么教師則需指引學生積極運用順序觀察法,在實驗觀察期間,先讓學生以肉眼去觀察植物的幼根,針對顏色來區(qū)分針尖的各個部分,而后再使用放大鏡對其根毛進行觀察,之后再利用顯微鏡對其縱切片進行觀察。在運用上述順序觀察法后,可使學生有序的投身至生物實驗課堂的探究與學習中,從而保障學生的學習成效。
為確保最終的觀察結果具備準確性,那么則應進行重復性的觀察,而若未能如此,就很難區(qū)分出一貫現(xiàn)象、以及偶然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所以,對于初中生物教師來說,在開展實驗教學工作時,還需積極發(fā)揮出重復觀察法的作用,促使學生進行更為充分的生物學習。
例如,在開展關于脊髓的反射實驗時,此次實驗的主要目標在于驗證脊髓具備反射這一功能,所以可利用重復觀察法對此進行驗證,在實驗過程之中,可利用無腦的蛙開展翻身反射實驗,通過重復觀察來了解實驗現(xiàn)象。另外,在驗證期間,也需重復運用各種濃度的硫酸實施刺激,然后再實施重復的觀察,這樣則可使得學生了解到在一定條件下脊髓可進行低級的反射。由此可見,在生物實驗教學之中實施重復觀察法也是十分必要。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之中,教師需良好運用相應的觀察方法,促進實驗教學工作的有效性開展,使學生能夠以觀察的方式在實驗期間掌握更為豐富的生物知識,而所能夠運用到的觀察方法,主要包括全面觀察法,對比觀察法,順序觀察法以及重復觀察法等,能夠根據(jù)實驗的內容來選擇應用不同的觀察方法,最終保障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