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成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五中學 甘肅 會寧 730799)
客觀地說,每個人在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接受信息能力上都是有所差距的,這一點在走班制教學中會被放大,教師應在教學中正視并接受這一點,從而實行分層教學,最大化的制定貼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計劃。走班制教學學生的流動性很大,教師無法像以前的教學模式中對每個學生都有詳盡、清晰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中無法根據(jù)學生的性格、能力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只能實行模式化的統(tǒng)一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有個弊端,便是教學內容難度不具備針對性,很容易造成能力強的學生早就已經(jīng)學會了教師所授課內容,而能力稍差的學生卻還在苦苦琢磨的情況,這對于兩者都極為不利。因此,實行走班制的前提便是根據(jù)學生的成績進行分層教學,不同成績區(qū)間的學生學習相對應難度的教學內容,如此才能讓他們在最適合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中順利的學習,從而能在自己能力范圍內學會最多的東西。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分層教學不是歧視,而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所以分班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當學生的化學成績達到相應的成績,就可以調到學習難度更高的班級,此舉還能更好的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都會為了能調到成績更好的班級而努力。
例如,化學算是高中課程中學習難度比較高的一科,前面無機化學的內容相對來說學生都能普遍接受,但是對于后面的有機化學相關內容來說,學習的難度在平均水準之上,對此實行分層教學就顯得相當有必要,對于能力強的學生則應該以全面掌握為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應當以拔高為主,對選擇一些深層次的教學內容;對于能力差的學生則以掌握基本內容為主要教學目標,做到能解決基本的有機化學問題即可。
走班教學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需要在一節(jié)課結束之后,根據(jù)自己所選課程前往下一個教室內準備上課,而這樣一來課間休息時間就顯得有些倉促。我們考慮到有些學生還要活動下身體,或者去上廁所等,本著最大化節(jié)約學生時間的原則,分班教學應該就近展開,最好是學生就在同一樓層開展走班教學,學生不必因上下樓而產(chǎn)生擁擠的情況。而對于化學學科來說,化學教師可以提前在班級內提前發(fā)放好本節(jié)課上課所用資料,讓學生一進入班級內就可以直接知道自己本節(jié)課要學什么,讓他們能從課間走動中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例如,這節(jié)課教師要在本節(jié)課為學生講解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就可以在上課前先將鋁、鈉、銅、鐵等金屬元素的性質,他們各自單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他們各自重要化合物的化學性質和物理性質等知識點在紙上打印出來,不去課間活動的學生來到教室還可以提前熟悉下上課內容。
對于開展分層教學的班級來說,不僅要將教學內容難度分開,同時也要針對不同的學習方式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分為A級,這類學生反應快,發(fā)散性思維較強,為他們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可以從生活和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切入,引起他們學習之后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則為B級,這部分學生的教學內容主要以知識的遷移為主,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用任務式探究的方式進行,在課上為他們設計難度成梯式遞進的探究性任務,讓他們在探究之中獲得能力的增長;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則為C級,這部分學生的教學內容應以掌握基本知識為主,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可以先讓他們提前預習教材內容,之后在課上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采用同課異構的教學方法,將因材施教的理念得到落實。
走班教學是在高考模式改革中應運而生的教學模式,作為新型教學模式,走班教學必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需要廣大教育者不斷地對其進行完善。新的高考模式對我們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突破自我的契機,我們將在摸索中不斷完善高中化學走班教學模式,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該教學模式中尋找到自己的定位,在高中化學中學會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