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艷
(中國海洋大學基礎教學中心 山東青島 266000)
隨著現代學校教育體系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學校教育目標也開始出現一定的變化。作為學校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還能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fā)展,當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感到疲憊、乏味時,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放松自己的身心,因此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素養(yǎng)是主體在不斷的訓練與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一種道德修養(yǎng)。素養(yǎng)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主要有文化素養(yǎng)、思想政治素養(yǎng)、身心素養(yǎng)、業(yè)務素養(yǎng)等方面。素養(yǎng)與素質之間有著很大的區(qū)別,要注意對其進行正確區(qū)分,素質主要是指人與生俱來的感覺器官、神經器官、運動器官及智商等方面的先天條件[1]。
從素養(yǎng)的結構上看,素養(yǎng)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其綜合性與包容性方面,也就是說,素養(yǎng)包含個體掌握的各方面知識與能力等。從素養(yǎng)的內容上看,素養(yǎng)具有廣泛性特征。除此之外,素養(yǎng)還具有穩(wěn)定性與一致性特征,如個體處理人際關系與各種事物的習慣與方式基本上是穩(wěn)定不變的。
1.3.1 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常情況下,大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訓練有著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是由于訓練過程比較艱苦或者訓練方式過于單調等原因,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并不太喜歡參加體育運動訓練。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訓練的參與興趣,增加其參加體育運動訓練的自信心與積極性[2]。
1.3.2 有助于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體育運動訓練中,有很多體育項目是需要多個人共同完成的集體性項目,因此對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有著一定的要求。教師在開展集體性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這些體育項目的重要作用,向學生強調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參加這些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價值,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3]。
1.3.3 有助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
在體育運動訓練中,加強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另外,加強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進而實現學生身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傊?,在體育運動訓練中,通過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體育技能、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從而有利于其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
隨著時代與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及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社會開始對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始越來越注重人才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也對廣大體育教師的各方面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體育運動訓練中,不僅需要體育教師能夠順利完成自身的訓練任務,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為體育教師是體育運動訓練活動的重要組織者與實施者,同時也是學生的榜樣,其本身的綜合素養(yǎng)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對體育運動的訓練效果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要想保證學生體育素養(yǎng)與運動訓練效果的有效提升,就需要先自覺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只有自身具備足夠的體育文化知識、專業(yè)的體育運動技能、良好的身心素質及良好的道德品質等,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各方面體育素養(yǎng),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4]。
另外,在體育運動訓練中,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身心發(fā)展特征,靈活運用多樣化的訓練方式來對其進行因材施教,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運動學習與訓練中,而不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學生不感興趣的知識,否則,只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例如,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體育運動訓練中,利用多媒體視頻中的慢放技術、暫停技術、放大技術等對體育技術動作進行分解與細化教學,以便于學生對那些難度高、動作復雜的技術進行簡單直觀地學習。除此之外,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還應該對自身的訓練理念與訓練方法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要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訓練方案,合理選擇多種訓練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進入學習與訓練的狀態(tài),并能夠更好地適應自身的訓練模式,進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訓練效果[5]。
學校也應該加強對體育教師各方面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除了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體育運動技能方面的培養(yǎng)之外,還應該加大對體育教師文化知識方面的培訓,使教師充分掌握更加豐富的體育運動理論知識與專業(yè)技能,只有如此,體育教師才能更好地教授學生更多的體育運動知識與技能。具體而言,學校應該定期組織體育教師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培訓內容以體育運動相關理論知識、體育運動技術動作要領、體育運動損傷防護知識、網絡信息技術等為主,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培訓方面。在當前這個互聯網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師也應該緊跟時代步伐,熟練掌握基本的互聯網知識與技能,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yōu)勢,提升體育運動訓練效果。因此,學校可以組織計算機專業(yè)人士對體育教師的計算機技術進行培訓,以逐步提升體育教師的計算機水平。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將這些培訓內容納入教師考核內容中,對教師的培訓學習情況進行定期考核,以保證體育教師能夠完全勝任體育運動訓練工作。另外,各個學校在對體育教師進行招聘的過程中,應該適當提高招聘要求,對體育教師的專業(yè)能力、信息技術水平等都提出較高的要求,以構建一支專業(yè)性強、信息技術水平高的體育教師隊伍。
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也可以將心理素質教育融入其中。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其身心素質的發(fā)育還不完全成熟,其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仍然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思想觀念很容易產生變化。如今,我國很多大學生由于心理素質不夠強,缺乏足夠的抗壓能力與抗挫折能力,當面對一些較大的挫折與壓力時,會產生過激行為,而且大學生間的傷害事件的發(fā)生幾率也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因而有必要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將學生的素養(yǎng)發(fā)展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特別是在體育運動訓練中,體育教師應該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對抗挫折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看待并應對挫折,當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時,要有迎難而上的勇氣,不要輕言放棄,也不要產生膽怯、自卑等消極心理[6]。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運動員在體育運動比賽中反敗為勝的視頻,以培養(yǎng)學生堅韌頑強、樂觀進取、不怕失敗、永不言棄等精神。
通過體育運動訓練活動的開展,艱苦漫長的訓練過程能夠不斷培養(yǎng)學生堅韌頑強、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心理品質,能夠大大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另外,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運動訓練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對訓練量與訓練強度進行科學控制,盡量不要給學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方式來緩解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的壓力,消除學生的緊張、自卑等負面心理,使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能夠放松自己的心情,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彼此配合、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是整個團隊中的一份子,都發(fā)生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彼此發(fā)揮好自身的作用,才能為整個集體帶來巨大的利益,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例如,可以經常性地開展小組比賽活動,并設置相應的獎懲制度,以便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增強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進而有利于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體育運動訓練與其他課程的訓練方式具有很大的不同,體育運動訓練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在體育運動訓練中,體育教師通常會讓學生參加一些體育項目,來逐步加深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使學生充分認識到體育鍛煉給身體帶來的好處,并對體育運動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在當前我國大多數學校的體育運動訓練中,通常只是為了完成國家所規(guī)定的體育運動訓練任務,使學生能夠順利通過最終的體育達標測試。然而,作為體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能夠順利通過各項體育測試,同時還應該加強其體育運動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學生的身心素質特征、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于不同學生的體育運動訓練項目,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體育潛能,注重其專業(yè)體育技能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觀念,使學生明白體育鍛煉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為了獲得比賽的勝利,而是使其具備良好的身心素養(yǎng),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從而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專業(yè)技能水平高、綜合素質強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