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新城小學 方紅飛
關鍵詞在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發(fā)揮著重要意義,借助關鍵詞能夠引導學生對于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對課文更高層次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實現(xiàn)對學生思考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主要從小學五年級課文《桂花雨》的教學引導學生學會捕捉課文關鍵詞,展開對文本信息的有效梳理,實現(xiàn)深度理解。
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家鄉(xiāng)有哪些花?自己對這些花有哪些印象?”為學生提取這篇課文的信息,搭建學習的支架。該篇課文具有較長篇幅,且信息量也相對較大,對于五年級的學生而言,直接得出該篇課文的主旨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教師就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學會在快速默讀的過程當中提取課文當中的關鍵詞,從而將課文當中的事件發(fā)展逐步梳理清晰,提取關鍵信息,逐步形成更加綜合性的思維。具體而言,筆者主要歸納成為以下內容:
首先,引導學生分析出課文的主旨內容,隨后引導學生逐步實現(xiàn)在快速閱讀當中提取關鍵信息,從而制作成為思維導圖,在學生完成之后,組織學生之間展開交流討論,主要是分析思維導圖當中是否還具有一定的缺漏信息,有哪些內容富有爭議性。通過這種討論,學生對于課文中的信息也就實現(xiàn)了更加深入的整合和概括,并通過對關鍵詞的篩選,整個過程當中實現(xiàn)了學生對課文內容更為深刻的理解,自然對于作者所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更為深刻。
《桂花雨》是一篇借物抒情的記敘文,主要以桂花雨為線索,通過對家鄉(xiāng)桂花雨的回憶和當前生活當中所遇到的事情對比,抒發(fā)自己對于家鄉(xiāng)的思念和童年的回憶。課文語言十分質樸且較為淺顯,充滿感染力,顯得特別真實,十分值得回味?;谶@類課文內容,教師可以設計更加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作者所描述的桂花雨,勾起了你的哪些童年回憶呢?
引導學生模仿該篇課文的寫作形式進行寫作,并在完成之后與同桌之間展開交流討論,從而實現(xiàn)從另外一個角度對課文內容的深刻解讀。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就會實現(xiàn)對課文內容進一步分析,通過對課文內容關鍵點的剖析和篩選,選擇出更加富有價值的信息和內容,并將其制作成為相關表格,之后在學生之間的深度交流環(huán)節(jié),基于關鍵詞的引導之下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
此外,在學生的交流過程當中,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的進一步引導,使學生實現(xiàn)更加深度的思辨。例如,教師可以追問:“童年桂花雨的場景,為什么會始終勾起作者的記憶?”從而引導學生圈出課文當中描述童年桂花雨的關鍵詞,幫助學生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使學生養(yǎng)成審辯思維。
《桂花雨》所描述的是作者的親身經歷,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結合《桂花雨》這篇課文內容的思想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時期和對家鄉(xiāng)的印象。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搭設學習支架,引導學生逐步遞進,完成寫作內容。
具體而言,主要就是構建內容支架和方法支架。首先對于內容支架的構建,主要是與學生共同分析作者是從哪個方面引入對作者童年桂花雨的記憶的,而又是如何傳遞出自身的思鄉(xiāng)情感的,從而提取出其中的關鍵詞,包括分析故事情節(jié)、分享童年記憶,以及講述自身的童年經歷。
其次就是方法支架,主要是通過對課文的前后內容和場景的對比,包括描寫方式、場景內容、語言描寫、表達手法等等,使學生逐步體會到作者在這篇文章當中寫作手法和風格的變化,從而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寫作技巧。
最后一點則是要引導學生以童年記憶為切入點,分享自己童年當中的趣事或者印象深刻的事件,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課文的關鍵詞,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寫作需要,將這些關鍵詞更好地運用到寫作訓練當中,實現(xiàn)對知識內容的高效遷移應用。
在該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當中,主要基于語文要素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以課后思考習題作為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學會更加獨立自主地思考,對于文本內容展開更深層次的理解,借助一個個關鍵詞,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潛能的進一步激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