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才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qū)德風小學 廣東 深圳 518000)
要想讓小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們正確的三觀以及高尚的品格。開設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讓學生們學習到簡單的法律知識,以此來檢視自己的行為,從小就有法律意識。[1]不過到目前為止,很多道德與法治課堂都存在著很多弊端,尤其是在小學教學方案的設計會直接影響教學質(zhì)量,也影響了小學生培養(yǎng)道德與法治觀念。本文將對如何提高小學生道德與法制課堂作出分析,主要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效果不高的原因,以及如何做到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發(fā)展。
道德與法治課本中的教材比較無聊,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很難提起積極性,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們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產(chǎn)生興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效果。[2]
比如,教師在講解不亂扔垃圾的時候,可以先不要告訴學生們到底為什么要這樣做,而是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主動說一說,如果大家都不能做到,不亂扔垃圾,那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會是什么樣子的,還會不會這么干凈?在學生們說完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們的回答進行評價,這種方式更能讓學生們印象深刻,同時還能讓學生們參與到課堂中來,最終達到了教師的教學目的。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在下課時間對自己的時間做出一個規(guī)劃,并且按照自己規(guī)劃的時間表進行學習,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規(guī)范性。
在當今社會,想要讓小學生們在道德與法制課上學到知識,就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定要注重運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這樣能夠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小學道德與法制教育的成果。這就需要教師們明確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融洽。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及時關注學生各科的學習動態(tài),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了解學生們的情緒變化并且及時加以引導,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這對于道德與法治建設來說,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比如在跟學生講“班級”這一內(nèi)容是可以讓學生們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根據(jù)班級內(nèi)的情況畫一些班級的情景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們在繪畫的過程當中發(fā)揮自己的技能,還能讓學生們感受到小組的力量,讓學生之間的互動加強。
擁有一個健全的考核制度,也可以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起到規(guī)范的作用,如果單純的用考試成績來作為唯一衡量目標的話,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考出學習成績而努力學習,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所以教師在建立道德與法治考核內(nèi)容的時候需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展開全方面的考察,不應該只停留在考察書本上的理論知識。
比如,在實際的考核過程當中,教師不光要看學生最終的考試結(jié)果,而且還要通過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xiàn)、上課時的狀態(tài)、課上參與討論的積極度以及作業(yè)完成情況等進行綜合考量、最才會形成最終的成績,只有這樣的結(jié)果才能保障考核結(jié)果的有效性,也能為以后小學道德與法治這堂課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在討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怎樣能夠有效進行時,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比如教學方式、教學觀念,以及考核標準等等,要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全面提升最終可以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人才。
總而言之,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已經(jīng)越來越引起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建設,但是怎樣才能保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真正有效,也是人們長久以來討論的一個話題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轉(zhuǎn)變教學理念,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以此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面對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已經(jīng)不再是完成任務這么簡單,需要教師樹立一種新的觀念,綜合各科科目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專門的課堂設計和準備,以此來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質(zhì)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只有教師經(jīng)過綜合考量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要求之后,才能夠更好的設計出方案,來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光學到知識,還能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成為國家棟梁,為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