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云
(遼寧軌道交通職業(yè)學院思政體育部 遼寧沈陽 110023)
學校體育課程作為高職院校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鍛煉良好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吃苦耐勞的道德品質,體育課程中的太極拳運動不僅僅是一門單獨的學科,更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太極拳文化蘊含著豐富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和倫理道德的內涵。該文結合課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論述太極拳文化的重要性,深刻剖析太極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旨在指出課程思政改革下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必要性和緊迫性中太極拳文化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完善太極拳教學,提升太極拳文化層次,從而更好地繼承和復興中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
文化傳承是一個國家具有堅定信念的象征,文化源自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積淀,太極拳文化是中國典型文化的代表之一,作為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太極文化具有典型的民族特點,與西方文化相比較太極文化對人們更具有吸引力。
太極文化不僅僅代表民族文化素質,在校園中所扮演的角色更能體現(xiàn)它的文化價值,它不僅代表體育文化,更多的是一個民族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歷程。通過學練過程中的深入灌輸,對自身而言可以提升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修養(yǎng)、培養(yǎng)內涵,對國家而言可以培養(yǎng)當代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有利于增強民族文化的軟實力,提高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力,有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當代學生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是中國新生的后備力量,承擔著繼承和傳播中華民族優(yōu)良文化的重要使命,學習優(yōu)良的太極拳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文化素質。學校作為學生聚集的載體,迫切需要對太極文化深入學習,使優(yōu)良的中華文化繼承下來并走出去,有利于促進對外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
太極拳運動是以太極八卦作為理論基礎,講究陰陽調和。太極運動核心技術動作包括下肢“進退”、上肢“回旋”、身體“移動”等十幾種動作。太極拳以中國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為核心,通過自身陰陽辯證。集健身和養(yǎng)生等功能為一體,它結合了易經(jīng)中的陰陽五行,包含了中醫(yī)的經(jīng)絡學和“吐納術”。太極拳門類眾多,流派各式各樣,其中陳氏太極和楊氏太極流傳最為廣泛。太極拳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它是中國最具有生命力的一支拳種。
太極拳文化包含了動作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大方面。從動作層面上看,太極運動屬于傳統(tǒng)的中華武術之一,有著相近的身體活動,但太極拳運動有別于一般的武術運動,有自己明顯的風格和獨特的招式。從精神層面分析,太極運動飽含了中華民族的武術精髓,既有禮儀謙讓,又有自強不息、拼搏進取的精神,并推崇人與人、人與物的和諧共處、和諧共生。
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體育課程思政改革的途徑之一,在學校體育的集體活動中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通過體育鍛煉和身體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怕苦能吃苦、不怕累能受累的優(yōu)良品質,在體育競賽中可以鍛煉學生機智、果斷、勇敢的性格,對學生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具有深遠影響,在體育團體活動中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團結集體、相互配合的友愛精神,體育活動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大無畏精神。
綜上所述,為了將思政內容更好地融入到體育教學中,需要體育教師全面、深刻地掌握體育專項教材,對體育專項的特點、內容很好地把控,將教材中的重難點很好地融合到每一節(jié)體育課中,在能較好地控制課堂的同時,很好地教育學生,在充分研究每一屆學生特點的同時能夠很好地歸納和總結學生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教授不同水平、不同特點的學生,控制住課堂的同時也不遺漏一名學生。更重要的是應巧妙地向學生灌輸愛國情懷。體育賽事走進課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精神的魅力所在。
課程思政中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教師的影響力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對于體育教師如何能夠受人愛戴和尊敬,其文化內涵尤為重要,良好修養(yǎng)的教師言行舉止間透露著正能量,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體現(xiàn)在教師傳授學生知識的每一個漢字中,所以提升教師的自身政治覺悟及道德修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就是學生的榜樣,教師就是學生的“教材”,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教師的人格魅力,所以“榜樣教學”中教師就是最好的榜樣,教師可以發(fā)揮良好的表率作用,可見體育教師的壓力和作用非同一般,如何做到讓學生感受來自體育教師魅力的影響,并形成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健康品質,是值得深思的課題之一。
課外體育活動的競賽作為體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課堂之外的重要活動載體,在校園文化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課外體育活動作為一種開放式活動,作為課程思政在課堂之外的延伸,學生的自覺活動和自我表現(xiàn)最能體現(xiàn)體育課程思政的效果。學生在體育競賽中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自我認識,在高壓和高負荷的競賽中完成比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永不言敗的體育精神,在此過程中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這種模式充分增強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情懷,并使學生的內在品質得到升華。
體育教師教條式進行思政改革是課程思政改革的現(xiàn)狀之一,由于課程思政改革持續(xù)時間不長,在改革之初多少會出現(xiàn)照搬的模仿現(xiàn)象。改革之初在一些基礎設施和條件較好的院校進行試點,全國開展之后,試點較好的院校便成為模仿學習的焦點,加之部分體育教師思政教育理念沒跟上,思政教育過于教條、照搬照用,體育文化和思政教育沒有做到較好的銜接,致使課堂出現(xiàn)明顯的“分塊”內容,結果會導致課堂環(huán)境中缺乏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遲滯了思政教學。
通過調查資料和走訪顯示,多數(shù)學院開設的太極拳課程以“陳氏太極”和“楊氏太極”為主要教學內容,專業(yè)類院校學生的學習會更加廣泛和深刻,諸如“搏擊”類動作等。學生對太極并沒有像其他類武術項目有那么高的熱情,或者只是在前幾次課表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有些學生以太極項目湊學分,因動作容易上手將其作為首選,這就導致了學生課上課下普遍缺少積極性。由于沒有深入挖掘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太極拳運動在學生腦海中留下動作簡單、招式單調等印象,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太極運動較少,學校太極拳社團也變成了冷門團體。在課堂練習中熟練招式成為學生的目標,部分學生期待期末考試順利過關,這就導致了學生在練習和考試中不能很好地將體育老師傳授的太極文化內涵準確地表達出來,對于動作深層次理解僅僅止步于技術動作,不能很好達地到體育老師預想的“身心合一”。這不僅僅是由于當代學生對太極拳運動的印象停留在技術動作層面,更重要的是現(xiàn)代太極拳教學吸引力的缺乏,缺乏深層次的太極文化知識的傳授,缺乏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授,缺乏深層次的教學改革。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院太極拳教學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有些學校過多地注重技術動作,在教學目標制定中以學生完成了、學會了、掌握了什么為主要目標,片面追求教學進度,雖然能在短期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不利于長期發(fā)展。第二,太極拳教學課時偏少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一周一次課,既要傳授技術動作又要調動課堂氣氛,很難深層次講授太極文化的精髓。對于專業(yè)院校體育生,在充足的體育課和時間保障下,學生對太極動作的學習和文化的理解程度要遠遠高于一般職業(yè)院校的學生。第三,由于太極拳運動的特殊性,體育教師對課堂的把控難度要遠遠高于其他運動項目,學生更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響,這就進一步考驗體育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力和其獨特的教學魅力。
太極拳運動作為傳統(tǒng)的武術項目之一,具有體育項目強烈的健身健心價值,太極拳文化作為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典型代表,還能夠充分培養(yǎng)當代學生的文化素質。應營造良好的太極教學和思政活動環(huán)境,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并支持太極社團的多樣化發(fā)展,開展形式多樣的太極活動,定期舉辦太極情景劇等,給學生充分的視覺感,開設太極思政課程體驗活動,舉辦太極比賽,加大對太極拳和太極文化的宣傳。
首先,應改革傳統(tǒng)太極拳教學模式,豐富太極思政教學內容,將各太極流派穿插于課堂教學中,注重深層次太極拳教學。其次,應借助現(xiàn)代教學媒體,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營造良好的太極氛圍,播放太極電影,宣傳太極文化,弘揚中華民族武術精神,提倡傳統(tǒng)中國文化,為太極拳運動和太極文化的傳播鋪平道路。最后,應轉變教學觀念,由教轉變?yōu)楣餐瑢W習,提高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興趣,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大力提倡體育翻轉課堂、體育微課,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首先,應突出太極文化,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哲學理念以及思政內容,每一個招式都有其獨特的理論支撐。每學習一個招式之前,應先了解太極理論思想與文化,可以有效地避免“廣播操”式太極拳。其次,應優(yōu)化思政內容教學組合、注意講授方法,太極講究陰陽虛實結合,如虛步點地,實則為了下一個動作的過渡。靜為陰,動為陽,進則陽,退則陰,把虛實觀和陰陽論文化融入教學。最后,應注重太極意念培養(yǎng)和動作藝術化,在單人、多人中體驗勁力的變化,以結果“打時有人似無人”反推“練時無人似有人”,提高練習效果。要重視學生練習時的情緒和實際理解能力,教學設計應加入對練,通過互相推手技擊等動作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太極動作和理解太極文化。
應轉變教學評價模式,在考查太極拳動作的同時及時考核太極理論和文化,改變傳統(tǒng)唯技術動作至上的考核方式。現(xiàn)行考核多數(shù)重技能輕理論,重視太極拳技術動作,輕視太極拳內涵。太極套路演練只是其中考核的一種,應增加分層次考核,提高學生對太極拳動作理解,加深對太極文化的認識,合理運用小組合作模式等進行考量,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保證考核評價更加符合學生主體。
職業(yè)院校對太極拳文化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升,在課程思政改革中太極拳文化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獨有的特點和練習方式深受廣大學生的熱愛,體育教師要充分認識思政的重要性并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質,做好太極拳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進而實現(xiàn)高職院校學校體育文化的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