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飛 宋久存
(渤海大學體育學院 遼寧錦州 12100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即樹立學科融合理念,要求在教學中加強美育的滲透與融合。新時代學科融合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美育教學思想融入自己的思維之中,樹立以多學科融合來替代單學科的教學理念。美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其所蘊含的特殊作用和魅力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出來,并作用于教育教學之中。體育也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可通過滲透美育,以此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因此,體美融合的研究非常有意義。
1762年,“體育”這一術(shù)語最早由盧梭提出,“美育”的概念則是在18世紀50年代由席勒提出。體育美育的教育思想在很久之前就已經(jīng)被倡導。在西方教育史上出現(xiàn)的很多教育家、思想家都曾提出體育美育的思想,如:柏拉圖主張“教育就是用體操來訓練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蘇格拉底認為“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強健的身體和精神”;現(xiàn)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提倡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倡導積極樂觀充滿進取精神的教育,倡導充滿真善美的和平教育等。在我國教育史上,自古以來都強調(diào)天人合一、修身養(yǎng)性、身心統(tǒng)一等思想。如我國古代文化思想體系中提出的修身、修心的思想,更是強調(diào)體育和美育相結(jié)合的重要性。我國民國初期的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及我國近代教育家王國維等都強調(diào)過在教育中要注重身心兩方面的和諧發(fā)展。顯而易見,這些思想正體現(xiàn)出體育與美育是不可分割的,它們是共存的。
現(xiàn)今,隨著教育資源的不斷豐富,人們對體育和美育的概述也更加的具體化和科學化。新時代,體育一詞不再被人們僅僅看作是進行身體訓練、身體活動、傳授技能以及各種肢體行為的象征,而是在此基礎上,充分融入到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領域,成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通過多方面來對人們的健康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美育代表著追求美的教育,它是指通過美育使人們從內(nèi)向外獲得各種美的能力,從樹立美育觀念,到擁有美的素養(yǎng),再到追求美的理想的過程。目前,在我國將體育美育的教學思想融合起來進行教學的案例也有很多,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這說明體美融合的教學思想是現(xiàn)代教育所需要且必須施行的。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在學生身上體現(xiàn)得頗為明顯。例如,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都有著較強的自尊心,并且極其關注個人形象,對“美”的概念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追求。青春期階段十分影響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形成。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滲透美育,這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更是形成獨特教育效果的必要因素,在體育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健康正確的審美觀以及提高審美能力是體育美育極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審美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美育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欣賞體育動作之美、精神之美等,而且還可以將學生心里的負面因子轉(zhuǎn)變?yōu)榉e極進取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樹立健康正確的審美觀,實現(xiàn)審美的內(nèi)外統(tǒng)一。
體育運動對形成健康的體魄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新時代所帶來的生活便利化,導致了人們變得比以往更加懶惰。除此之外,飲食的不合理、不科學以及生活作息習慣的不規(guī)律等問題,都會對人們的健康狀況造成嚴重影響?,F(xiàn)今,許多學生所追求的“A4腰”“瓜子臉”等都是對體態(tài)美的誤解,要想獲得好身材、好臉型,就必須要讓學生正確理解美,就必須在體育教學時始終持續(xù)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健康的體態(tài)才是真正的好身材。而體育運動是獲得好身材的主要途徑,只有加強鍛煉,才能保持一個健康的好身材。
體育既可以強身健體,又可以愉悅身心。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美育,可以讓學生愉悅的情緒得到完全釋放,完善學生的人格。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特殊的教學語言和多樣的肢體動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受到美的渲染,帶領學生品味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體育與美育融合的教育觀能夠健全學生的人格,美育需要圍繞在體育教學當中,不斷地進行教育滲透,讓學生反復體驗這些積極情緒,如此一來,這些積極的情緒體驗就會形成穩(wěn)定的情感表現(xiàn),起到升華和完善學生性格的作用,進一步帶領學生健全發(fā)展。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和美育是不能分開的,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發(fā)揮體育和美育各自的作用與功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健全的人,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目前,很多學校在體育教學中常以“三無”形式,即無制度、無計劃、無目標來開展美育工作,導致出現(xiàn)了對工作執(zhí)行不負責、落實不到位等現(xiàn)象。因此,學校應加強體育教學中的美育“法律”,即美育制度建設,以此來推進體育美育融合工作的進展。體育教學中建立的美育制度,不僅應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指導性、激勵性作用,還應鼓勵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全過程進行創(chuàng)新。在相應的美育制度建設上,學校應在遵循體育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通過借鑒其他學科,如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藝術(shù)課程等多種學科的美育經(jīng)驗,在保證學校其他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同時,依據(jù)各學校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進展情況,建立規(guī)范的、得體的且具有學校特色的美育制度體系。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它是把課堂作為載體,教師通過各種語言、動作等向?qū)W生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體育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解法、問答法、討論法等來提高學生對美育正確的認知與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學習到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美的能力。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要確保教學的全過程始終都圍繞著美育,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向?qū)W生傳授美育的相關知識以及引領學生感受教學中出現(xiàn)的各種美等。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將美育知識滲透到體育課堂教學之中,主動研發(fā)并傳授一些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密切相關的美育內(nèi)容,有利于在完美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豐富體育課堂知識,帶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實現(xiàn)美育。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對體育進行大量的深入研究,使得體育出現(xiàn)多方向、多樣化發(fā)展,如目前蓬勃發(fā)展的體育產(chǎn)業(yè)、體育旅游、體育舞蹈等都從不同的層面彰顯了體育的美,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刻地認知與理解美。以此為鑒,學校應做好各項體育相關工作,將豐富的體育和美育資源融入到體育教學當中,以美育為觀念開展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將美育貫穿于各項體育活動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美育所帶來的愉悅感,通過體育和美育的相互融合,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不論是體育活動還是體育競賽等,都包含個人和團體兩類運動項目,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都蘊含著美。以團體運動項目為例,其體現(xiàn)出了團結(jié)友愛、相互配合的精神,如籃球、足球、排球等,不論是隊友還是對手都在比賽過程中展現(xiàn)出了積極、勇敢、果斷、頑強等美德,從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來自體育的美。因此,體育教學需要圍繞美育來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并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從而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圍繞美育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的同時,還要將美育滲透到體育教學之中,即體育的各項教學活動中應該處處體現(xiàn)美,不論是師生還是學生之間都要體現(xiàn)互幫互助、友愛團結(jié)之美。除此之外,體育教師在上課時要通過準確、幽默等語言來充分展現(xiàn)語言美。所以,要改變以往的教學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融入美育的新的教學形式,以此達到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效果。
校園文化對學生美育的認知也有很大影響,學校應逐漸加強對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改善,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校園氛圍。從顯隱性角度來分析,校園文化屬于隱性文化,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所以說校園文化的建設在教育教學體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決不能掉以輕心。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進行體育學習尤其是在室外進行體育學習、體育鍛煉時,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往往能夠使學生的壓力得到釋放,心理放松,降低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使學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各種美,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體育學習的興奮性。除此之外,學校應該積極組織開展“美育課堂”活動,體育教師應將空閑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積極有計劃地開展各種體育美育活動,如“趣味體美節(jié)”“體美表演賽”等,從而吸引學生主動而廣泛參與,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同時,對加快學校體育和美育的融合、促進學生體育美育的協(xié)同發(fā)展都有積極的效果。
總之,體育和美育的融合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體育教學應順應學科融合理念,將美育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始終。只有學校、教師落實好每一項工作,恪盡職守,才能促進學生良好審美觀、價值觀的形成,進一步帶動體育與美育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