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金融學院體育部 廣東廣州 510521)
排球是基于團隊合作的多人競技的奧運項目,是體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1-2]。在排球項目中,主導比賽勝利的因素主要有3點:第一,運動員的個人素質;第二,成員間默契程度;第三,排球的運動能力。其中,運動員的個人素質又包括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兩個部分,排球運動員的運動能力又包括專業(yè)技能、防護能力、戰(zhàn)略布置等方面。通過快樂體育觀念的融入,運動員能夠有效保持愉悅心情和放松狀態(tài),調動身體的積極性,在排球訓練中更好地發(fā)揮特長和提升技能[3-4]。
快樂體育思想的主要目的為轉變教學方式和觀念,使學生愉悅地發(fā)展,促進身體素質、專業(yè)機能和心理素質的提升,激發(fā)體育學習興趣,獲得終身發(fā)展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運動技能。在快樂體育思想構建的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成為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伙伴,從生活、學習和活動等多個角度提供指導幫助,幫助學生獲得體育精神、奧運精神、民族精神,促進其運動思維、運動智慧、運動能力的持續(xù)提升,現(xiàn)代化、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發(fā)揮教育的育人功能,繼而實現(xiàn)體育教育價值的回歸。
快樂體育思想是我國教育長期實踐的產物,具有有效性、實踐性特點。在快樂體育思想指導下,可以對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借鑒,形成有效的教學方式??鞓敷w育理念主要為教師提供思想指導,使教師找到正確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5]。在高校排球教學中引入快樂體育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添加趣味學習內容,能夠增加訓練的趣味性,繼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同時,在高校排球教學中融入快樂體育思想,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排球訓練的育人功能和素質培養(yǎng)功能,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公平競爭意識、自我超越意識,促進學生自我提升、自我學習、自我實現(xiàn)。在放松的學習狀態(tài)下,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身體機能,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教學效果。
游戲教學是大學排球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訓練方式。在排球游戲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了單項游戲教學,即單項體能訓練、單項速度訓練、單項跳躍訓練。通過游戲將專業(yè)訓練內容進行拆分,形成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的游戲訓練內容,學生參與興趣較高,但是專業(yè)程度較差,學生技能水平提升速度較慢。但是,通過游戲教學,能夠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集體性運動更好的開展,形成具有教學優(yōu)勢的課堂環(huán)境。
以賽代練最早被運用在國家女子排球隊的訓練當中,以對抗訓練代替機械訓練,促進運動員的實踐經驗積累,提升應變能力。大學排球教學中的“以賽代練”訓練方法主要為提升訓練強度,促進對抗經驗積累。但是,大學生的排球對抗訓練受到其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影響,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普遍適應性較差。
大學排球“以賽代練”訓練模式開展,主要有3種形式,即“小場地、小規(guī)模的友誼比賽”“全場地的對抗比賽”和“全場地三人進階比賽”。友誼比賽的人數較少,通常在三米線內進行,對抗性較差,娛樂性較高,勝負存在偶然性。對抗比賽的效果較佳,也是最為正規(guī)的比賽形式,學生能夠活用自己掌握的技能,提升比賽的強度,兼顧娛樂性和對抗性。對抗比賽的強度較大,通常使用在學生后期的體能消耗中,娛樂性較強,但是對抗性較差,學生不能有效適應比賽強度,比賽中心理落差較大,賽后需要及時地進行鼓勵和獎勵,以保持他們的自信心。
在學者的不斷研究下,放松訓練已經出現(xiàn)多種形式,如瑜伽融合、體操融合、武術融合、中醫(yī)融合等。筆者對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查閱,發(fā)現(xiàn)瑜伽融合的訓練效果突出,中醫(yī)融合受到學生和教師的廣泛支持。因此,在實踐教學中,為其布置4個月的瑜伽融合放松訓練任務,但是教學效果受到場地和學生愿望等因素限制,未能取得良好效果。
但是,長期堅持放松訓練,學生的體能素質不斷提升,運動成績顯著提高。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布置了學期放松訓練計劃,主要有熱身準備訓練和訓練后放松運動等兩個環(huán)節(jié)。經過長時間的系統(tǒng)教學,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改善,運動健康意識開始形成,能夠掌握科學的運動知識和方法,技能水平和身體素質顯著提升,體育文化知識儲備不斷提升,自覺熱身情況開始出現(xiàn)。
通過游戲的介入,能夠有效抵消學生的消極學習情緒。教師以教學的方向和目標布置專業(yè)教學的游戲任務,如墊球訓練、體能訓練、耐力訓練和精神訓練。體能訓練可以通過布置“折疊跑比賽”“后退跑比賽”“接力比賽”等方式進行,其他訓練任務則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
體育運動的形式多樣,其項目產生于人類生產生活的過程,即人類勞動和生活游戲。通過游戲教學法進行體育訓練,是體育運動的生活回歸。在排球游戲教學中,教育的安全性和專業(yè)性特征的發(fā)揮,是教師的普遍教學追求。因此,在游戲教學開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檢查隨身物品,如鑰匙、發(fā)卡,避免在游戲任務進行過程中出現(xiàn)運動損傷。也要讓學生在訓練前合理控制飲食,防止訓練過程中出現(xiàn)運動不適等問題。
例如,在排球傳球習慣養(yǎng)成的訓練過程中,由于學生難以掌握墊球的技術要領,無法對球進行準確的控制。教師可以從感知訓練開始,布置對抗游戲任務,以扣球成員和傳球成員組成兩人一組的對抗小組,相互了解球的進攻線路和運行線路。在提升學生對球的控制訓練時,可以組織“墊球比賽”等游戲內容,增加兩人組傳球項目、單人墊球項目、單人對墻傳球項目。在戰(zhàn)略提升階段,教師可以組織對抗游戲比賽,如花樣傳球比賽、花樣扣球比賽,在提升訓練的趣味性的同時,提升項目難度。
大學生對具有競爭性的對抗比賽有著濃厚的參與興趣,組織學生進行比賽訓練,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在運用以賽代練教學模式時應注意以下3點:第一,采用以賽代練教學需要建立在常規(guī)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第二,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用學生發(fā)展的比賽形式;第三,要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促進自主學習。
長期的比賽與訓練,能幫助學生積累比賽經驗,促進學生對抗技能的提升。但是同時,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判斷能力的影響,對排球技擊動作產生錯誤的理解,從而出現(xiàn)運動受傷事件和技能水平增長緩慢的問題。因此,在使用“以賽代練”的教學方式時,應該從矛盾的角度出發(fā),在學生具有比賽能力的情況下進行使用。
教師在進行充分的學情分析以后,掌握學生的發(fā)展愿望、班級運動情況、學生實際運動水平,結合排球訓練內容進行調整。同時,采用小規(guī)模比賽方式,依次組織“兩人三米線比賽”“三人三米線比賽”“四人全場地比賽”“六人全場比賽”,提升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同時,要根據學生技能提升速度和比賽能力控制比賽強度。教師記錄好每一次比賽的問題,針對主要問題進行集中訓練,針對少數問題進行分組訓練,針對習慣問題進行分層訓練。
放松訓練主要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訓練前準備活動,第二個部分是放松訓練的主體,第三個部分是訓練結束后的放松活動。
訓練前準備活動主要有熱身運動、拉伸運動、身體積極性調動運動[6]。熱身運動主要以長跑、中跑為主,拉伸運動主要以體操為主,身體技能調動運動由高強度的沖刺跑、折疊跑、往返跑、高抬腿、跨步跳、小步跑等項目構成,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舒展關節(jié),提升肌肉的彈性性能,起到保護作用。放松運動的主體主要有立臥撐起跳、下坡跑、三級跳、途中勻速跑、加速跑等訓練內容,排球放松訓練中可以適當添加高頻階梯跳、鉛球、后退跑等內容。訓練后放松運動主要以拉伸運動為主,通常以2人一組進行訓練按摩,促進血液訓練,防止乳酸堆積,保持身體機能。
在高校排球訓練中,受到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限制,可以減少沖刺跑、加速跑、跨步跳、小步跑、三級跳等訓練內容。其中,放松訓練主體計劃可以定制為每周1次,持續(xù)3個月。放松訓練主要降低學生的訓練壓力,保持其積極性,因此,放松訓練的任務可以適當布置,保持學生身體機能即可。而放松訓練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需要與日常訓練計劃同步進行,作為排球訓練的日常化內容,為適應大學體育課程時間,訓練前準備活動可以縮減為2項,即熱身運動和拉伸運動同步進行,再配合積極性調動運動。
總結來說,高校排球教學融入快樂體育思想,可以從游戲教學、比賽訓練、放松訓練等3個方面進行。通過游戲教學,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排球項目的有關技能,但是成長較慢。“以賽代練”容易造成運動受傷,且受到場地限制,適用于擁有一定運動能力的學生。結合放松訓練進行,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身體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保持最佳的訓練狀態(tài)。同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提升高校排球訓練的個性化程度,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