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 進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qū)樂山鎮(zhèn)樂山小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標要求課堂教學應該開發(fā)更多教學資源。語文教材當中,插圖屬于重要的教學資源之一,具有直觀性特點。教材內部美輪美奐的圖片能夠帶領學生走進學習環(huán)境,對于其審美的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重要影響。合理運用插圖不但能夠開闊學生視野,還能培養(yǎng)其欣賞能力,在插圖營造的環(huán)境當中,學習語文知識。因此,教師應該對于教材當中插圖的運用途徑進行探索,高效教學。
要合理運用教材插圖,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但能夠掌握和插圖運用相關的教學理論,還應該具備插圖運用實踐經驗,能夠明確課文、插圖二者之間關聯,這樣才能作為橋梁的作用,做好課堂引導工作,讓學生對于課文插圖二者之間關聯有更深入地理解。
比如:“日月水火”這一課內容的講授方面,由于本節(jié)課屬于識字課,因此教師可利用教材內部插圖,將插圖和文字之間相互對照,向學生明確我國文字的造字法及規(guī)律。當學生明確造字原理的時候,就能通過有趣的插圖記憶漢字,不但掌握了識字方法,而且還能對所學生字產生深刻的記憶和理解。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就是幫助學生記憶教材圖片上的所有文字。由于語文課文所用的文字大多是象形字經過演變而來。因此,課堂教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觀察圖片特點,結合觀察經驗,對于象形字特點進行揣摩和分析,最終識記漢字。可用多媒體課件,將“水”插圖展現在課堂,要求學生對于圖片細致觀察,并且思考“圖片的特點是什么?”學生在圖片情境當中,可能提出預設“圖片內容仿佛是流動的水,周圍還有山脈”。之后教師指出圖片右下角甲骨文,讓學生思考“甲骨文的特點”,學生在腦海當中可聯想到“山脈將兩側水流分開”,因為漢字“水”源于甲骨文,甲骨文的形象和流動的河水較為相似,經過漢字的長期演變,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水”[1]。
為了發(fā)揮教材插圖輔助教學的作用,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插圖運用意識,在學習課文之前,學習過程、學習以后都需要對于插圖合理利用,形成運用插圖的習慣,主動欣賞插圖當中蘊含的美,將其作為學習語文知識重要途徑。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于插圖進行觀看、解讀和應用。
比如:《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講解時,該插圖屬于典型的獨立圖,教師可要求學生預習階段對教材內部插圖全面觀察,提出問題“圖片當中都有哪些動物?他們在做什么?”“觀察完這幅圖我能想到什么?”“圖片和文章題目之間有哪些關聯?”“小動物怎樣成為小畫家?”學生帶著上述問題,重新觀察,最后分別給出答案“圖片當中畫了4種動物,一是小雞、二是小鴨、三是小狗、四是小馬,小動物們在雪地上高興地奔跑著,小腳印也留在了上面。”“觀察圖片后,我能想到小畫家指的就是小動物們?!薄八麄冊谘┑厣媳寂?,留下的腳印宛如一幅美麗的畫?!蓖ㄟ^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在觀察圖片的前提之下,掌握文章主要信息。學生觀察以后,如果對于問題產生疑問,像“雪地里只有4個小畫家嗎?”此時可重新回到課文,通過閱讀找到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體現插圖運用價值,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產生主動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行為,在后續(xù)學習當中,也能形成插圖運用意識,輔助學生高效學習。
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插圖能夠吸引小學生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插圖觀察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還需注重其對插圖運用方法的掌握,使學生能夠巧妙利用此項資源。學生需要事先明確插圖類型,之后根據教師指導,按照插圖特點,對其運用方法進行總結。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能夠快速走進文本當中,根據插圖體會作者表達的意境,對其思想也能產生更深體會。低年級學生學習大多以基礎知識為主,為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在講解古詩的時候,就可向學生介紹插圖的運用方式。
比如:講授《詠柳》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于教材內部主題圖進行觀察,并告知學生此圖片屬于“獨立圖”,要求學生使用“三素句”對于圖片當中的信息進行描述,按照“自左向右”這一順序進行觀察,欣賞圖片的同時,走進詩人描述的自然場景當中,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通過觀察體會柳樹姿態(tài)的優(yōu)美,感受其生命力的頑強。上述教學過程,教師巧妙運用教材當中的主題插圖,學生不但能明確插圖的分類方法,而且還能對其應用方式形成初步理解,在后續(xù)古詩內容的學習方面,能夠自覺運用插圖,通過觀察體會古詩描繪的意境,讓學習過程更加高效[2]。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樹立學習意識,強化理論方面內容的學習,明確課文、插圖二者之間存在的關聯,保證插圖資源的合理利用,并且還需強化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插圖觀察意識,在插圖引導下產生疑問,有目的地學習語文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對于插圖利用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掌握插圖的運用方式,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