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笑梅
(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萊溪鄉(xiāng)九聯小學 江西 南豐 344500)
在小學語文中古詩詞一般分為對景物和事件的描寫,在其中不僅有著對實際情況的描寫,更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要引導學生透過其中的表象感受其深層的含義與美感需要激發(fā)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使學生真正地對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著重的關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促進學生詩詞解析能力及詩詞審美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古詩詞是詩人在特定的情況下對自身情感的抒發(fā),而這種情感往往寄托于景物或實際存在的情境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詩詞構建的情境在課堂中進行還原,使學生能夠在同樣的情境中感受詩人的情感變化,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1]
例如在對《暮江吟》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應用現代多媒體設備進行場景的展示,本篇古詩中共計有兩個場景,其一是文章中的第一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一場景是說快要落山的夕陽把光灑在江水上,一半的江水映照著天邊的彩霞,一半的江水是山的倒影。單是這一句就字義感受到本首古詩的美感,而第二幅場景更是驚艷,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這一句說的是最可愛的應當是九月初三的夜里,這里的露珠仿佛一顆顆珍珠一般黏在葉子上,月亮如同一張新弓懸于九天。通過信息技術展示這兩個場景,學生能夠充分感受這首詩中表達的詩意與美感,不僅對古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入,學生還能夠通過古詩詞的解析與詩人達成感同身受的同步體驗,對當時的景色產生發(fā)自內心地感慨,這對學生詩詞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傳統文化的滲透都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古詩詞精練的語言使人流連忘返,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對古詩詞中極為精煉的詞句進行更加深入的解析,感受詩詞中每個字句的含義,對其中的神妙之處進行更加深入地體會,感悟詩詞中的韻味所在。這種方式也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字之美,提高學生的文字審美能力。[2]
例如在對《題臨安邸》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在原詩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提煉,對每一句中的重點詞匯進行摘抄且保證原詩的含義不產生變化。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總結出山外山樓外樓,歌舞幾時休?暖風游人醉,杭州作汴州。通過學生的凝練不難發(fā)現,這首詩是在描寫臨安邸的美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如此進行教學,學生在正確掌握了文章的結構和內容后教師可展開詩詞背景的講解,使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本意是在諷刺當時的執(zhí)政者,說當時的執(zhí)政者只知道偏安一隅歌舞享樂,沉溺在天下太平的假象當中且無鴻鵠之志。學生在掌握了詩詞結構及含義后再加上教師的講解更加能夠體現出這首詩詞的不凡之處,對學生文字審美的能力進行了良好的培養(yǎng)和提升,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字的美感。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詞內容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想象才能夠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彌補小學階段學生想象力的不足和缺失,使學生能夠正確感受到田園詩中表達的美好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對《四時田園雜興》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引導學生發(fā)現詩詞中表達的四季之美。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閉眼聆聽,教師通過將詩詞轉化為現代白話文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朗誦。學生聽過教師的朗誦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發(fā)表自身的感想,有說淡雅的,有說悠閑的比比皆是。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這首《四時田園雜興》的自主閱讀,并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代入剛剛想象的情境。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播放田園氣息較為濃厚的背景音樂,其中應以古箏和蕭瑟和鳴為主,使學生能夠進入到當時的年代背景中親身體驗詩詞中描述的場景,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提高古詩詞學習效果。學生通過這一方式能夠將教師改進過的場景導入到詩詞的閱讀中,不僅能夠親身感受傳統古詩詞所蘊含的思想,還能夠進入到詩詞描述的場景中接受美的熏陶和審美能力的培育,使學生的情感和語文素養(yǎng)得到在一次的升華。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古詩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傳統教學模式中枯燥的講解,轉而通過幫助學生理解的方式展開古詩詞教學。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接觸到古詩詞,不僅會有著較高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古詩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美感,使學生能夠真真正正的熱愛傳統文化,熱愛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