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jù)詠柳主體的不同,本文將詩人專門詠柳并以柳為題的詩歌19首分成了自喻詩和她喻詩兩部分。其中自喻為表明其政治態(tài)度和寄托身世之感的詩,她喻詩為李商隱艷情的詩,并嘗試著從這兩部分來分析李商隱的詠柳詩,來探尋詩人寄托在柳身上的情感。
【關鍵詞】 柳;身世之感;自喻;她喻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3-0033-02
在李商隱詩歌中,柳作為一種重要的詩歌意象頻頻出現(xiàn),其中專門詠柳并以柳為題的詩歌有19首,其他詩歌中涉及柳的有41首。這19首詠柳詩從主題和內容看,大致可以分為表明政治態(tài)度、寄托身世之感和寫艷情詩三大類。但從詠柳的主體來看,可以分為自喻和她喻這兩大類。其中表明政治態(tài)度詩和寄托身世之感的詩可以歸為自喻一類,寫艷情詩可以歸為她喻一類。在李商隱看來,柳不再僅僅是自然界的一種樹木,而是被賦予了人的品質,成了詩人自己,成了詩人的知己。
一、以柳自喻
借柳以發(fā)身世之嘆是李商隱詠柳詩的一個重要內容。李商隱仕途之路頗為坎坷,作為牛李黨爭的犧牲品,他一生都不曾進入權力中心,四處奔波,輾轉棲身于各個幕府官僚之間,擔任一些微不足道的官職。政治生活的窮困抑塞也造就了他深婉精麗、富于感傷情調的詩歌風格。這種身世之感在他的詠柳詩中也有體現(xiàn)。在十九首詠柳詩中,一首表明政治態(tài)度詩和六首寄托身世之感的詩均可歸為以柳自喻這一類中。詩中的柳和詩人自己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寫柳即是寫詩人自己。
《垂柳》這首自喻詩中,前三聯(lián)“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朝佩皆垂地,仙衣盡帶風。七賢寧占竹,三品皆饒松”竭力描寫了垂柳的婀娜多姿,贊揚了垂柳的可與竹松相媲美的高雅品質。最后一聯(lián)“腸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既是悲柳又是傷己。《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僅僅四句寫出了春天和秋天兩種季節(jié)的柳,秋柳固然凄涼,為何春天的柳也“斷腸天”呢?當時詩人身擔微職,也曾躋身于朝廷行列,可以說是“曾逐東風拂舞筵”,但是官職微小,不能施展自己的宏圖大志。所以春天也是“斷腸天”,就更不用提那“斜陽帶蟬”的秋天遲暮了。無論是在朝廷內擔任官職的春天,還是去幕僚府邸任職的秋天,對于詩人來說都是“斷腸天”,都是憂郁的。在《巴江柳》中,“巴江可惜柳,柳色綠侵江。好向金鑾殿,移陰入綺窗”,詩人開篇就表達了對巴江柳的同情與憐憫。巴江柳不得到金鑾殿,好讓它的綠蔭照入窗戶,這也正是詩人自身的寫照。詩人滿腹經(jīng)綸,擁有才華,卻得不到賞識之人的推薦,進去翰林院做官。這如巴江柳空有一樹碧綠一般,詩人也空有一身才華不能施展抱負。這巴柳樹不就是詩人的自喻嗎?不正是詩人的心酸的人生寫照嗎?
在另一首《柳》中,“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頻遣客心驚。巴雷隱隱千山外,更作章臺走馬聲”。詩人望柳而頻發(fā)驚心之情,由眼前的落柳而聯(lián)系到巴上的雷聲,聯(lián)系到京城章臺,回憶起曾在朝廷做官的凄楚日子。當年近在朝廷仍不能有所為,更何況今天遠離京城呢?詩人以這落柳而自喻年老無能為力,盡是凄涼之慨。
《柳》“為有橋邊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后庭玉樹承恩澤,不信年華有斷腸?!痹谶@首詩中詩人明顯流露出了自身的卑微,自己如同那柳樹一樣,不敢獨自享有風光,不能與玉樹相比,去享受朝廷賜予的恩澤。詩人以柳自喻,變現(xiàn)了自己的卑微命運。
在《柳下暗記》中,“無奈巴南柳,千條傍吹臺。更將黃映白,擬作杏花媒”,深切流露出了“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慨。這首詩作于任柳仲郢幕僚期間,因柳仲郢的兒子柳碧要入京趕考,李商隱為其作啟事,希望柳碧高中。雖然詩人當時在社會上小有名氣,但終不得謀得好官職報效朝廷,只能為柳仲郢效力,自己的才華卻用在為他人作啟事上面,不免產(chǎn)生為他人事業(yè)忙忙碌碌的凄涼之感。此時詩人如同巴南柳一樣,萬般辛苦只為他人作嫁衣。
《關門柳》“永定河邊一行柳,依依長發(fā)故年春。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為清陰減路塵?!痹娙藙t表現(xiàn)了柳高潔的品質,不因行路上的飛塵而吝嗇自己的清蔭。表達了對柳的贊美,對柳的同情,以及對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柳將清蔭帶給了行人,得到了什么呢?“人情薄”三字表明詩人看透了這世態(tài)炎涼。詩人曾多次以詩拜謁令狐绹,望其念在往日舊情,推薦自己做官,卻等不到應允。
二、以柳她喻
愛情詩在李商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比較突出,是其詩歌特色。以詠柳來寫愛情詩,是李商隱在柳意象方面新的開拓。在19首詠柳詩中,有12首是寫艷情詩,寫給柳枝或歌妓。這些詩歌也傾訴了詩人的真情實感。在政治仕途失利后,李商隱將其憂郁孤苦的一生寄托在愛情詩中,將自身的情感也投射在了詩中的女主人公身上。由于詩人內向感傷的氣質,詩中的美好形象的女主人公往往遭受凄慘的命運,其筆下的愛情也多以悲劇收場。
《柳枝五首》是李商隱眾多愛情題材詩歌中唯一有序而可見本事的作品。在序中詩人追溯了創(chuàng)作背景,即他與“洛中里娘”柳枝的愛情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柳枝是洛陽城中的小家碧玉,早年喪父,深受其母疼愛,與詩人比鄰而居。她愛慕詩人才華,密約相會,詩人未能如約。而柳枝最終也被“東諸侯”娶去,留給詩人無盡的惆悵。
序中“涂裝綰髻,未嘗竟,已復起去”寫出了柳枝的天真與任性美好;“作天海風濤之曲,幽憶怨斷之音”寫出了柳枝的幽怨和多愁善感;寫柳枝初次聽到《燕臺詩》的反應“誰人有此?誰人為是”,表現(xiàn)了詩人對柳枝懷有的知己之感。在《柳枝五首》中,他將柳枝姑娘當成自己的知己來寫,寫出她不幸的人生命運。第一首主要借助蜂與蝶不同類不能相思來實指相思之情。第二首主要通過丁香結來哀怨不能結合之苦。第三首寫東陵嘉瓜來感嘆柳枝身嫁東諸侯。第四首寫詩人憐惜憂慮柳枝出嫁后的不幸。第五首表現(xiàn)出了詩人深切懷念柳枝卻又無可奈何的情感。這五首詩歌串聯(lián)起來淋漓盡致地映射了詩人的內心感活動,從肯定、哀怨、感嘆、憐惜再到最后的深切懷念,這巧妙地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情感體驗過程,表現(xiàn)了詩人內心對柳枝姑娘的難以釋懷。
在序中,詩人點明了他將能領悟欣賞《燕臺詩》的柳枝姑娘當成了自己的知己,將其當成了一種精神上的寄托。柳枝姑娘美好的形象、天真靈動的性格以及遭遇不幸的出嫁命運正觸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壓抑苦楚的內心。這組詩的整體感情基調是悲,或以樂寫悲、或以悲寫悲,充滿凄美惆悵的氛圍正與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相契合。柳枝姑娘是值得同情的,詩人同情憐憫柳枝姑娘,但又誰人來憐憫自己呢?他寫柳枝,也是寫他自己,寫柳枝的悲劇,也是寫自己的悲劇。第四首中“錦鱗與繡羽,水陸有傷殘”也正是寫柳枝和詩人自己,都一樣遭到傷殘,同是天涯淪落人。
《柳》“動春何限葉,撼曉幾多枝。解有相思否,應無不舞時。絮飛藏皓蝶,帶弱露黃鸝。傾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蓖ㄆ獙懥?,字字寫柳,卻無一“柳”字出現(xiàn);雖句句寫柳,卻句句暗喻了她。以柳詩來喻她,喻指詩人心目中的女子。最后一聯(lián)“傾國宜通體,誰來獨賞眉”是寫作者獨自欣賞眉,獨自欣賞柳。這首詩中詩人同情女子的身世,遭受不幸,但也無可奈何,只能獨賞眉,深感遺憾,平添痛苦的相思。
與上面《柳》一樣,《贈柳》同樣通篇寫柳,字字寫柳,卻無一“柳”字出現(xiàn)?!罢屡_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痹谶@里詩人也是以柳喻她?!扒鄻菗渚破臁睂懥彩菍懸庵腥说娘h零不幸。“忍”字表明了詩人對意中人的青樓命運不忍心,對姑娘深深的擔憂與愛憐。
《柳》“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規(guī)路亦何遙?!眲t對柳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寫柳色、柳姿、柳情,其實也是在寫意中人的姿態(tài)綽約?!叭缇€如絲正牽恨,王孫規(guī)路亦何遙”既是感嘆自己命運難料,也是在寫意中人的命運多變。李商隱的詠柳詩歌整體基調是悲涼苦情的,但在《謔柳》詩中卻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態(tài)度,是以一種玩笑和打趣的態(tài)度來寫的?!耙褞S金縷,仍飛白玉花。長時須拂馬,密處少藏鴉。眉細從他斂,腰輕莫自斜。玳梁誰道好,偏擬映盧家?!贝嗽娭信拥纳矸莶荒艽_定,但能確定詩人與她的關系較好,可以開玩笑。這首詩是戲柳之語,以柳喻此女子。雖是玩笑,卻謔而不狎,雅而不俗。
在李商隱以柳她喻的詠柳詩中,隱約中可見出詩人曾經(jīng)對柳枝或者其他歌妓有過戀情。詩人將意中人當作了知己,并將自己的郁郁不得志的身世之感轉化成了濃郁的情思投射在了意中人身上。詩中的柳枝或歌妓等人與詩人有著同樣相似的凄慘命運,詩人能在這些女子身上找尋到絲絲安慰。
三、結語
柳,是融合了李商隱的性格、經(jīng)歷、生活感受和心理軌跡的柳樹。詩人傷感哀苦的情緒與柳陰柔的屬性之間產(chǎn)生出共鳴,并自然地把柳樹主觀化、心靈化,從而成了自己情感的寄托。詩人對于柳的感情,正如陶淵明之于菊、李太白之于月,已經(jīng)到了一種如癡如醉的地位。正因如此,柳才能成為詩人嫻熟駕馭的對象,詩人才能通過柳真誠地傳達情感,表現(xiàn)自己的心靈世界。
參考文獻:
[1]董乃斌.李商隱的心靈世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郁賢皓,李商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劉學鍇,余恕誠選注.李商隱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4]吳小如.說李商隱《柳》——唐詩今榷之二[J].古典文學知識,1994,(03).
作者簡介:
張慧,女,漢族,河南滎陽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明清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