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云 陳繡麗 楊榮廣
(湖北汽車工業(yè)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2)
在全球經(jīng)濟化背景的大浪潮中,隨著西方文明的不斷涌入,當代青年所面臨的中西方文化沖突日益加劇,如何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修養(yǎng),使他們成為專業(yè)知識扎實同時具有家國情懷的新時代青年,成為當代高校教師肩負的重要責任之一。從教學素材的性質來看,教學內(nèi)容是在特定的社會文化、政治和歷史背景下編寫,本身承載者價值觀和意識形態(tài)。因此,為國家教育編寫的教材需要體現(xiàn)國家意志,具有很強的政策性。作為思政課程建設中的重要載體,大學英語課程教材不僅蘊含豐富的語言知識,還包含著不同國家文化風俗等內(nèi)容。因此,作為與西方文化緊密接觸的英語課程,更需要積極踐行課程思政的要求,在提高學生語言基礎,提升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際的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根據(jù)2020年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作為高校學生必修公共課之一,大學英語課程具有授課對象多、教學輻射面廣泛、開課時間較長和課時較多等特點,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具有較好的連續(xù)性等優(yōu)勢,充分挖掘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要素,輔助思政課程將育人目標與英語課程有機結合,以期幫助學生提升知識水平、能力和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成為全方位思政育人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途徑之一,該課程充分發(fā)揮課程優(yōu)勢,確保思政教學效果落到實處。因此,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中,以筆者所授課班級為研究對象進行。該班學生為2019級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專業(yè)涵蓋機制、電科等,共計100余人。在2020~2021第二學期的課程教學中,以?新視野大學英語2讀寫教程?教材為依托,充分挖掘教材各單元思政元素,促進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認可,培養(yǎng)學生更加深刻理解文本教材背后所蘊含的思政因素,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在英語思政課堂的授課準備中,除了課堂熱身活動環(huán)節(jié)外,還需要充分挖掘原文中可挖掘的思政元素,素材也不僅僅局限于英文文化視角,而是結合語境學習需要,切合情景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以?新視野大學英語2讀寫教程?教材中Unit 2 The humanities:Out of Date?單元為例,該篇為論述人文學科重要性和意義的說明文,文章結構清晰,若直接按照原文結構內(nèi)容講解則文章學習的過程便較為枯燥和吃力。因此,在講解課文中句子“Doesn't it make sense to spend some time in the company of the humanities,our outstanding and remarkable treasure of knowledge?”通過漢語古詩例子“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進行比較,讓學生理解修飾性問句雖然是問句的形式,但是不需要回答的特點,以達到特定的修飾效果。
思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因此,英語課程進行思政建設時,需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致力于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和行為的投入。以?新視野大學英語2讀寫教程?教材中Unit 1 An impressive English lesson單元為例,該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為作為一名父親的英語教師對目前學生學習英語現(xiàn)狀的分析,指出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所面臨的多種不利因素:包括學習環(huán)境、教師師資因素等;并通過個人親身示范語法應該如何教授的例子,指出語法教學需要細心應對,并提出影響語言學習的兩大要素:即語法和詞匯。該單元的教學知識目標重點是讓學生從了解英語教學的方法入手,理解語言學習的要點,并掌握“導入—正文—結尾”這一寫作結構進行文章寫作。在挖掘該單元的思政元素時,考慮文章涉及學生自身學習習慣和方法,因此在課文主題導入中,挑選一部TED演講視頻中外國人對于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方法的觀點,由此要求學生從自身學習英語的經(jīng)驗出發(fā),去思考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認同別人的觀點等,從而使學生以更為客觀的方式來思考英語語言的學習;并讓學生從自身情況出發(fā),針對演講者對于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方式的評價進行討論。同時,Larsen-Freeman& Camerson提出:二語發(fā)展為復雜、動態(tài)的過程,語言習得具有復雜、動態(tài)、非線性等特點,不可能一蹴而就,結合本單元內(nèi)容涉及英語語言學習的外在因素,如學習環(huán)境、學校、師資等,多方面思考語言學習過程,讓學生明白語言學習過程的復雜性和持續(xù)性,從而在應對后期語言學習所出現(xiàn)的語法詞匯繁多,進步周期較長等問題,以更加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可持續(xù)的方法進行語言學習,保持語言學習曲折向前進步的信心。
思政課程建設內(nèi)涵豐富,但呈現(xiàn)方式應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而且當代的大學生獲取資源的方式更加豐富。因此,在進行思政課程建設時,需要貼合學生實際,盡量采取學生更易接受的影視頻方式,引起學生注意和共鳴,才能達到預期效果。以?新視野大學英語2讀寫教程?教材中Unit 3 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單元為例,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的主題是關于奧德賽歲月,這是一個與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緊密相連的名詞,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形成和定型的關鍵時期。如何讓身處奧德賽歲月卻對于這個名詞陌生的大學生,對該單元的主題產(chǎn)生興趣,并主動理解該重要的人生階段對于其人生不同階段的影響及重要意義。
課程思政建設的效果需要將課堂教學與課后實踐相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將所學專業(yè)知識和思政知識運用于課后實踐活動中。因此,在教授以?新視野大學英語2讀寫教程?教材中Unit 3 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課文過程中,課文提到年輕人身處奧德賽歲月中對待壓力的不同應對方式。例如 “To get away from this confusion and upset,mang young people resort to computer games,IPods,iPhones to help distract them from their pain and stress.”在課堂中發(fā)起學生自身面對壓力所采取的解壓方法,并要求學生在課后完成電話采訪,話題為“How did your parents deal with their pressure in their twenties?”通過電話采訪父母年輕時期身處奧德賽歲月應對生活壓力的不同經(jīng)歷,讓學生從心理上意識到面對人生必經(jīng)階段,每個人都需要積極主動去迎接生命各個階段的挑戰(zhàn);并能夠從父母提供的經(jīng)驗中去甄別,選出適合自己的順利度過奧德賽歲月之路上的困難。并通過觀察學生課堂及課下的行為表現(xiàn),來判斷學生是否真正接受奧德賽歲月對個人重要影響以及是否做出應對策略,以期在后期的課程思政中進行活動設計的調整。
在高等教育樹立以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新時代教育浪潮中,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已經(jīng)成為各高校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重心之一,這便要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應主動融入學校思政課程體系建設中。大學英語課程因其教授對象專業(yè)面廣泛、課程具有持續(xù)性等特點,是大學思政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大英課程思政課程的建設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挖掘課程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活動;探索思政內(nèi)容呈現(xiàn)多模態(tài)化,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程任務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及對專業(yè)領域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與此同時,文章也存在不足之處,如文章雖從實踐教學出發(fā),但觀點討論多為個人感性認知,課程思政分析較為單一,缺乏科學性和權威性。因此,在今后的思政建設研究中可以在研究方法上更加的多元化,融入社會學、心理學等其他學科,思政課程研究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