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征 謝慶 劉依兵
(1.江蘇科技大學 江蘇鎮(zhèn)江 212003;2.金壇區(qū)少年宮 江蘇常州 213299;3.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擊。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與民主,將西方先進的思想、科學精神灌輸?shù)街袊鐣母鱾€領域,促進中國社會由保守封建轉向革新開放。近代女子體育是伴隨著女子解放運動產(chǎn)生的,是女子解放運動的重要內容,可以反映女子解放運動的程度。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廣大女子深受封建禮教的壓迫,置身于社會底層,毫無人權可言。千百年來,她們渴望社會革新和女子解放,特別是近代有大批女子參與了反抗外國侵略和反封建的斗爭中[1]。婦女身體解放離不開新文化運動領導者的關照,早在1897年,梁啟超在《倡設女學堂啟》中就提到:“夫男女平權,美國斯盛。女學布濩,日本以強。興國智民,靡不始此?!焙m發(fā)表在《新青年》上的《貞操問題》認為,中國法律關乎貞操問題的規(guī)定沒有成立的理由,他說:“以近世人道主義的眼光看來,褒揚烈婦烈女殺身殉夫,都是野蠻殘忍的法律,這種法律,在今日沒有存在的地位。[2]”擺脫封建禮教對婦女的約束,最為關鍵的是婦女有支配身體的權利,塑造自己的身體,建立身體文化價值,最終獲取身體認知的控制權。
作為新文化運動時期女子體育的開辟者,蔡元培先生更加注重女子完全人格的養(yǎng)成,而他認為女子完全人格的建立離不開女子體育教育[3]。他認為知育、體育、德育、美育是培養(yǎng)女子“完全人格”的關鍵,而體育則為“完全人格”的根本。1912年,他在擔任教育總長時明確提出,“教育普及者,人人受同等之教育”“男子與女子同系國民,權利與義務,應當平等”。蔡元培認為中國近代女子要抵抗外族入侵,擺脫“三從四德”“男尊女卑”的束縛,實現(xiàn)自由、平等、獨立,首先要從解放身體、塑造身體開始,通過體育運動培養(yǎng)勇敢頑強、公平競爭等良好品德,這既是女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振興民族與社會革新的客觀要求[4]。
由此可見,蔡元培對女子體育開展的思想既對婦女解放、男女平權進行了客觀思考,又站在了社會革新、民族發(fā)展的角度進行了考量。這樣,作為社會形態(tài)的體育自然成為了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內容,如果說新文化運動是對封建社會中舊風俗婦女形象的全面否定,那么作為新文化運動的組成部分,女子體育便對新婦女形象起到了肯定作用,女子體育也會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深入開展而加快發(fā)展進程。
則思息,而游息,而睡眠,皆體育也”等。作為近代女子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蔡元培先生,于1916年創(chuàng)辦了上海愛國女學體育科,畢業(yè)12屆共計600人。在眾多女子體育學校中,中國女子體操學校表現(xiàn)尤為突出,從1908—1937年間,此學校共計招收45屆學生,畢業(yè)1751名[5]。其中首屆招收學生20余人,皆為身體健碩、德才兼?zhèn)湔?,學業(yè)為一年半。開設課程除體操等術科外,還有體育、音樂、數(shù)學、倫理等課程。中國女子體操學校除教學安排外,另每年設有兩場運動會,以此檢查學生學習狀況[6]。
女子體育學校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中國近代女子體育學校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這一步既是中國近代女子體育重要的一步,也是中國近代婦女解放運動重要的一步,它得益于新文化運動中仁者志士對女性體育的關照。
湯劍娥認為,“饑則思食,渴則思飲,靜則思動,倦
在中國近代新知識女青年自我覺醒的群體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號稱“江湖女俠”的秋瑾。秋瑾倡導女子教育也是從婦女解放運動開始的,她在《中國女報》發(fā)出號召,“吾今欲結二萬萬大團體于一致,通全國女屆聲息與發(fā)展朝夕,為女界之總機關,使我女子生機活潑,精神奮飛,絕塵而奔,以速進大光明世界[7]”。1905年,她在寫給其兄長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妹近日身體甚耐勞,日習體操,能使身體強壯。”因此她在1907年擔任大通師范學堂時,依舊延續(xù)學校以往的管理機制,采用軍事化管理,并將軍事體操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
在秋瑾之后,具有體育專業(yè)素養(yǎng)的杰出女子代表人物首推張匯蘭。張匯蘭曾留學美國密爾斯大學攻讀體育專業(yè),后轉學至美國威斯康辛大學,1934年創(chuàng)辦河北師范學院體育系,期間任職教授及系主任。張匯蘭留美前,中國不乏對女子體育的探討者,但如張匯蘭這樣高學歷的人屈指可數(shù)。張匯蘭有著扎實的生理學、解剖學、心理學等專業(yè)理論知識,她重視男女生理機能的區(qū)別,她認為女子的體育目標設置、教學教法、測試標準應當與男子有所不同,因此她著有《和緩運動》一書。同時她還呼吁廣大女性切勿步入錦標主義的迷途,要大力普及女子體育,而非將重心放在競技運動上。
新文化運動后期,競技運動場上開始出現(xiàn)女子身影。1923年,北京舉辦第一次女子聯(lián)合運動會,同年中國女子代表隊參加了第六屆遠東運動會的游泳項目。女子排球作為表演賽也參與了此次運動會;1930年中國女子網(wǎng)球運動成為第四屆“全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由此看來,新文化運動后,中國女子體育運動項目開展得如火如荼[8],參加國內外重大比賽的女子運動員也越來越多,而且獲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些證明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實現(xiàn),即男女權利的基本平等。促進了近代女子體育的發(fā)展,加快了女子參與社會活動的平等[9]。
中國近代女子體育的發(fā)展是在新文化運動的激發(fā)下獲得的,女子體育的發(fā)展也與婦女解放運動緊密相連。隨著新文化運動深入開展,一批新知識女青年通過自身努力創(chuàng)辦女子學校,在體育領域的各個方向努力實踐,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新文化運動”不僅是中國近代史上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也是中國近代女子體育發(fā)展的契機,展示了中國女子體育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