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燕清
(廣西欽州市浦北縣樂民鎮(zhèn)中心小學 廣西 浦北 535300)
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方針,是黨和國家結合新時代發(fā)展對學生和教育提出的新目標也是新的挑戰(zhàn),體現(xiàn)了整個國家對于祖國花朵的栽培和殷切期望。而新課程,意味著教育體系的巨大變革,也是教育方向結合時代和目標的巨大調整。教學是教與學的相互配合與互動,也是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fā)。因此,教師不再是課堂的獨裁者,教室也不會只有唯一的聲音。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習,豐富了教學內容,實現(xiàn)著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對教師而言,他的話語不再那么權威,需要更多的考量和與學生間的討論。而教學對象也是有個體思維的活生生的人,對學生而言,上課不再一成不變的吸收知識,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問題,提出疑問。正是這樣新型的學習方法,為課堂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促使教師進一步研究著學生多元的學習方法。
如果新課程是一種改革,大多是糟粕隨著新時代的邁進而被拋棄,那傳統(tǒng)教學的長期存在也一定有其可取之處。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的傳授者,把很多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簡化為精華教授給學生,同時也監(jiān)督了學生的行為,對學生成長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枯燥的教學課堂和內容也在逐漸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課熱情,導致教學效率不斷下降,這也就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我們要舍棄的地方。因此,在新型教育模式之下,一定要積極吸取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秀經(jīng)驗。首先確定,教師仍是教學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一環(huán),教室仍是學習的主要場所。雖然我們推崇自主學習,獨立學習,但這些只是為了更好的輔助課堂教學以及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鋪下踏實平坦的道路。而當下的教育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意識還有待提升,就更需要教師及時轉變自身地位和角色,來幫助、引導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個人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課堂的學習,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施教的主要場所。對此筆者提出自己的幾點意見。
1.1 優(yōu)化教學內容,樹立明確觀念。新的課程教學形勢下,教學不再拘泥于課本之中,教師教學過程中要以課本為主體,同時結合課外知識來突出主題的教學,也要多鼓勵學生去回答問題,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在教學過程中做到開發(fā)教材,拓展教材,學生也不是以學會教材,吃透教材為目的,而是要真正掌握教材背后的知識。因此,教師要在課前多做準備工作,多收集資料佐證自己的觀點與知識點。例如語文課堂在學習《青山處處埋忠骨》時,收集更多當年革命期間的感人事例或是毛澤東主席的生平事跡。具體可以在課堂運用的事例則要根據(jù)教師的主題來設定。通過教材的拓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渠道與學習形式,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
1.2 轉變課堂模式,形式多更新穎。傳統(tǒng)教學主要依靠教師的表演與口頭講述,事實證明這種方法較為呆板枯燥,教學效果并不是特別好。因此教師可以拓展思維,多引導,帶動同學一起學習,一起到教師設定的情境當中去想象,學習效果往往更佳。這時教師就可以采取情景劇的形式,通過教師的描述和同學們身臨其境的發(fā)揮,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也讓同學對教學內容體會更為深刻。例如,在古詩背誦中,教師可以讓同學表演其中的場景來加深他們對于詩句的理解和記憶。這種方法同時也在鼓勵學生積極與教師互動,教師從中更加了解學生,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新課程背景下,除了在課堂上教師的傳授更加生動活潑,學生也有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和獨立能力。因此,教師也要多倡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由于教師年齡與學生差距較大,可能無法切身體會學生的疑問和一些思考。這時候同學間的相互討論交流就尤為重要。同齡之間的他們,往往會對知識點有相似的疑問,或者是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解答方式。同時,在討論過程中,同學們也要總結自己收獲到的知識,將提出的問題表達清楚,學會概述,這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真正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與個人能力。當然,在討論時也要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一旦學生討論過于散漫和沒有主題性,也就失去了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模式,分小組討論,最后總結匯報效果更好。此外,在其它活動課上,甚至是一起清潔教室,同學之間的協(xié)作配合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可以增強同學之間的集體意識和組織能力。學校也可以多開展課余活動,鍛煉學生的個人能力。例如舉辦運動會,可以在全校形成鍛煉身體的良好風氣,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組織能力。
除了在課堂的學習,如今越來越多學生開始在課余時間不斷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來充實自己。這是一種良好的現(xiàn)象,也是新課程對學生們提出的要求。如今科技社會高速發(fā)展,僅憑課上習得的內容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小學生,他們需要更多的課外書籍豐富他們的視野與見識,也能解決更多自己和家人無法簡答解釋的問題。而對于野心勃勃的大學生,他們也需要更多知識來完善自己專業(yè)知識和實踐能力。而如今的社會,科技不斷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不斷發(fā)展壯大,學生課外學習不僅可以通過書籍,更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來進行。學生可以在網(wǎng)上迅速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文獻而不用費時費力地翻索,自己不了解而又喜愛的知識也可以通過他人的教學視頻,用個人經(jīng)驗與總結教授,如同課堂老師一樣,直白明顯。網(wǎng)絡教學,云教學也深入大眾,成為學生在課余時間的主要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更具有選擇性和適用性,無論年齡,無論環(huán)境,只要抽出時間,愿意學習,都可以從中收獲自己的夢想。
綜上所述,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環(huán)境,注定是一個放飛自我,無拘無束的自由學海。它為整個社會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空間與氛圍,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自由、全方面的、獨立的學習選擇。也更希望同學們可以不負韶華,抓住黃金的學習時期,承載社會的殷切期望,不斷奮斗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