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奎
(無錫市青山高級中學,江蘇 無錫 214036)
2020年初,受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萬千家庭自主在家封閉隔離,學校推遲開學時間,讓學生在家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以網(wǎng)絡(luò)直播課的形式堅持學習。但長時間的居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這時,居家體育鍛煉被廣大學生和家長重視起來,但由于缺乏專業(yè)人士指導,學生和家長進行的體育鍛煉是盲目的、枯燥的、不科學的,這樣的鍛煉不僅會給身體帶來危害,還會打擊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使他們排斥體育鍛煉,導致學生身體素質(zhì)每況愈下,違背了特殊時期居家體育鍛煉初衷。為了學生能積極自主地、安全有效地參與體育鍛煉以增強自身體質(zhì),體育教師要開展線上體育課,并向?qū)W生和家長傳授居家鍛煉的基本知識,讓學生和家長了解居家體育鍛煉的設(shè)計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目標性原則是運用系統(tǒng)原理和系統(tǒng)分析方法指導決策活動的原則。目標是做一件事要達到的境地和標準,它為一項活動指引方向,并決定了活動內(nèi)容、程度、方法等因素。居家體育鍛煉目標更傾向于對身體健康效果的影響。目標不同,居家體育鍛煉的內(nèi)容、方式、運動量等因素也不同。
以緩解長時間居家導致的身體僵硬為目的的身體活動,其時間較短(5~10 min)、運動量較小。例如,正常體育課中熱身的關(guān)節(jié)徒手操、廣播操、眼保健操、肌肉拉伸等都可以作為在該目標下的活動內(nèi)容,學生運動后身體能微微發(fā)熱、氣息較為平和即可。這種活動雖不一定能提高身體素質(zhì),卻能有效預防和緩解肌肉、關(guān)節(jié)類的物理性疾病,如頸椎病、關(guān)節(jié)炎、腰椎問題等。
增強學生體質(zhì)是體育鍛煉的本質(zhì),是通過一系列系統(tǒng)、科學的運動來改善和增強學生體質(zhì)、提升身體素質(zhì)、促進身體健康。在該目標下,該目標更注重運動負荷對學生身體的刺激、更傾向運動的科學性、關(guān)注運動后的身體反應。例如,中、大運動量的力量練習、速度練習、柔韌練習等,其運動強度較大(心率大于130bpm),運動時間較長(30min以上),運動后身體反應較明顯。
在該目標指導下的鍛煉內(nèi)容是以增進親子關(guān)系、促進家庭關(guān)系融洽為目的,以體育鍛煉為媒介的多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體育活動,多以體育類游戲的形式呈現(xiàn),如投準游戲、抓人游戲、腳猜拳游戲等。由于該目標更傾向娛樂性、趣味性,因此運動量較小,以中等量為主,通過此種運動目標不僅能增進親子關(guān)系,還能增強學生及家長的身體體質(zhì)。
任何體育運動都要遵循安全第一原則,因為是居家體育鍛煉的場所不是專業(yè)的運動場地,具有場地小、物品多、環(huán)境復雜的特點,因此安全性原則主要強調(diào)人的安全和物的安全。
在居家體育鍛煉中,學生要盡可能地避免運動性傷害。首先,運動場地要安全。居家體育鍛煉時,學生要盡可能選擇較空曠的場地,將可移動的家具物品挪出運動空間,不能移動的家具要用軟包包裝,防止磕傷碰傷,場地地面盡量平坦防滑,要避免出現(xiàn)拖線板、網(wǎng)線、地毯邊角等,防止在鍛煉過程中出現(xiàn)滑倒、絆倒、扭傷等。其次,運動負荷要安全。運動負荷是由運動頻率、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共同決定的運動項目作用于身體的致效因素。運動負荷過大,超出身體承載能力,則易造成身體勞損或加劇傷病。最后,選用器材要安全。居家體育鍛煉器材除大型有氧運動器械(如跑步機、橢圓機等)外,其他自由力量器材要以小巧、輕便、耐摔的小器材為主(如彈力帶、腹肌板等),盡量不選用過重的器材(如啞鈴、杠鈴等)以免拉傷、砸傷等傷害的出現(xiàn)。
家中有較多的物品,如家具、裝飾品、擺件、門窗玻璃等,因此學生在居家體育鍛煉時,要保護家中的物品免遭損壞。首先,學生要選擇位移距離小、運動慣性小的運動項,如俯臥撐、深蹲起、仰臥卷腹等動作,即可以原地完成、占用空間小、不易碰到其他物品的運動。其次,學生使用的器材要小巧、輕便、耐摔,即當器材砸到物品、掉到地板上不會損壞的器材。最后,學生要避免占用上下空間較大的運動,如果選擇上下活動幅度較大的運動,很容易導致上部空間物品的損壞,甚至造成自身的損傷。如跳繩,在跳繩過程中,學生可能打到天花板上的吊燈、吊扇,從而引發(fā)嚴重的安全事故。
居家體育鍛煉要促進身體健康、注重方式方法。在鍛煉過程中,學生必須遵守相應的基本行動準則和要求、遵循體育鍛煉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結(jié)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鍛煉項目。
運動處方可以說是學生結(jié)合自身條件,制定適合自身的體育鍛煉內(nèi)容,以達到科學地、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居家體育鍛煉運動處方的設(shè)計可以遵循FITT原則,即Frequency(訓練頻率)、Intensity(訓練強度)、Time(訓練時間)、Type(訓練類型)。訓練頻率是指一定時期內(nèi)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如每周3次、每日1次等,它代表這個時期內(nèi)訓練的密度。訓練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完成某項運動的距離、組數(shù)、次數(shù)、重量等,如10 min內(nèi)完成深蹲5組,每組30次,其表現(xiàn)在生理方面主要用心率來表示,運動的過程中,心率越大代表強度越大,反之強度就越小。訓練時間為整個鍛煉過程持續(xù)的時間(間歇休息不算間斷),如跑步1h、體能訓練30 min等。訓練類型廣義上可以區(qū)分為心肺練習、抗阻練習、增強式練習、伸展練習、專項技術(shù)練習等;狹義上可以更細致的區(qū)分到某種運動,如舉重、跑步、單車、游泳等。
首先,居家體育鍛煉和學習類似,都應由深入淺、由易到難,不能貪多、貪難;其次,人的生理機能有自身的階段性特征。在鍛煉過程中,要依據(jù)人體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生理機能變化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合理地安排學生的鍛煉行為和運動負荷。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逐步打破人體原有的內(nèi)在平衡,逐步實現(xiàn)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
簡單來說,科學的居家體育鍛煉應包含熱身、基本運動和放松3個部分,其對應的運動量也要經(jīng)過上升(機體適應過程)、穩(wěn)定(機體進入工作狀態(tài))、下降(機體產(chǎn)生疲勞)3個階段。熱身不僅是在生理層面使肌肉、關(guān)節(jié)、心肺等為運動做好準備以預防運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損傷,還應是在心理層面為接下來的運動做好準備。放松是在基本運動結(jié)束后,采用柔和的、輕松的動作主動使身體逐漸放松下來的活動,如慢跑、慢走、肌肉拉伸、瑜伽等內(nèi)容。
體育鍛煉一定是快樂、有趣的,對學生而言,體育鍛煉要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要讓學生樂于運動而不是痛恨運動,要讓學生運動后酣暢淋漓意猶未盡而不是談“動”色變。首先,居家體育鍛煉要多采用體育游戲的形式,家庭所有成員一起參加,家長和學生一起運動,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同時還能促進家庭關(guān)系更加融洽、幸福。其次,安排競賽獎懲以提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競賽的形式論輸贏,同時附帶相應的獎懲制度,“獎”可以是積分、物品等,“懲”最好是體育鍛煉動作。再次,居家體育鍛煉難度要適宜,如果難度太大、學生較難完成,會降低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另外,可以用音樂提升學生的鍛煉興趣,可采用動感的、流行的、悅耳的音樂,誘發(fā)學生“動”的本體感覺,讓學生“想動”“樂動”“好動”。最后,居家體育鍛煉內(nèi)容要創(chuàng)新,陳舊的鍛煉動作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因此要設(shè)計出學生不常見的、沒做過的動作,“新”達到“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