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高凱升
【摘要】高校體育課程是高校教育階段非常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之一,且隨著當前社會大家對于身體健康的愈加關(guān)注,體育課程也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體育課與思政教育之間是有著極為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將課程思政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與高校體育教學相融合也是對學生進行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一種不錯選擇。
【關(guān)鍵詞】課程思政視域;高校體育課程;體育課程教學;思政教育;課程融合
引言:高校學生在學習專業(yè)課程知識以及不斷提升自身職業(yè)技能的同時也需要具備足夠健康的體魄,與此同時在精神層次也需要有較高的修養(yǎng),只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擔負起幫助進行祖國未來建設的重則。
一、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構(gòu)成
(一)教導學生能夠更加團結(jié)
很多體育項目都是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比如說籃球,足球,排球等等。同一個隊伍的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的信念以及目標來進行奮斗,為此可能會有一些自我犧牲,在不斷進行磨合的過程中都變得更有擔當,也能夠更加包容他人,對自身責任以及定位會更明確,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學生之間變得更加團結(jié)了。
(二)引導學生變得更有拼搏精神
體育教學過程中因為身體一直在受到磨煉,學生在疲累的情況下難免會有想要放棄的時候,但受到其他同學的鼓舞,再加上體育本身就帶有的一點競技元素,學生會在極限情況下不斷進行自我突破,最終在任何事情上也都會更有拼搏精神,不會那么輕易地想要退縮。
(三)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進行體育課程教導的過程中,高校體育教師難免會引入一些國家隊為國爭光的事例,這些事例不僅僅帶給學生體育能力方面的進步,學生還會被其中所包含的濃濃的愛國主義情懷感染。比如說觀看比賽視頻,國家隊會的比賽勝利之后會奏國歌,升國旗,這一刻學生心中是對祖國的自豪。這對于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增強是非常有利的。
(四)增強學生不斷堅持的奮斗精神
體育課程整體上考察的是學生的體能,尤其是很多體育內(nèi)容都需要進行重復性地訓練,才能使得相應的動作足夠精準,才能不斷獲得自我的突破。因此高校的體育教學在落實過程中還會不斷增強學生堅持奮斗的精神,學生每一次對自我惰性的戰(zhàn)勝都是奮斗精神的作用在發(fā)揮。
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措施
(一)要注意在體育教學中宣揚相應的精神價值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要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對相應的精神價值體系進行宣揚,同時將相關(guān)的精神真正融入到一些體育教學項目中,鍛煉學生身體素養(yǎng)的同時也提升其在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修養(yǎng)。比如說在進行排球教學的過程中,體育囧事就可以在相關(guān)的理論課堂上為學生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排球運動員以及其在參賽期間的一些優(yōu)秀表現(xiàn),通過這些事跡來幫助學生對團結(jié),愛國,堅持這些排球精神有所體會。當然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是需要與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提升融合在一起的,這其中包含了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了解,自身的體育技能等等,因此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還需要不斷加強對學生體育課程的教學,幫助學生能夠在不斷提升自身體育能力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進而在其他事物上也能夠更自覺,自律。
(二)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落實
高校的體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有戶外的鍛煉,訓練,室內(nèi)的理論教學以及技巧分析等也是極為重要的。在進行這些課程內(nèi)容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的力量來幫助學生能夠?qū)w育項目中的思政理念有更深的理解。比如說教師要為學生介紹乒乓球的比賽規(guī)則,在進行簡單的理論講解,為了讓學生對乒乓球比賽的規(guī)則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搜集一些視頻給學生觀看。當然,所選擇視頻資源的內(nèi)容,應當盡量以國際乒聯(lián)發(fā)布的為主。
課程思政視域下,就教學工作而言,教師在講解基礎體育知識的同時,還應當適當引入有關(guān)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的視頻作為教學資源,確保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可以得到提升,同時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精神。例如,教師可以搜集往年奧運會中國女排的比賽錄像,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體會到體育競技不僅僅是比賽,更是體育精神最好的體現(xiàn)。作為教師,要注意從旁引導,充分解讀女排精神,并讓學生可以產(chǎn)生共鳴。
(三)提煉體育課程德育元素,對接思政育人功能
課程思政視域下,德育教育同樣也是教學重點之一,例如教師在組織開展有關(guān)排球?qū)m椀慕虒W活動中,教師需要基于排球?qū)m椀慕虒W內(nèi)容,有效融入德育元素,以保證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可以得到提升?,F(xiàn)有排球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練習單個技術(shù)動作為主要方式進行開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配合意識和包容精神。排球思政課程建設過程中應克服這一影響,改革現(xiàn)有排球運動的規(guī)則,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排球比賽中,實現(xiàn)排球德育功能。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團隊的形式進行教學,賦予團隊不同成員不同的責任,通過系統(tǒng)的排球課程學習,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相互包容、共同成長以及責任意識和健全人格。
結(jié)束語:課程思政視域下,教師在組織開展體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從根本上進行創(chuàng)新,有效利用各類教學手段。在這種前提下,對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教育需要更為深入的研究,結(jié)合當下教學現(xiàn)狀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王晶.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探索與實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 No.439(06):174-175.
[2]黃躍仙.民辦高校思想教育與通識教育同向融合的路徑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9,000(006):P.163-164.
作者簡介:趙巖,1982/08,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遼寧鞍山,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
高凱升,1988/05,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遼寧大連,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