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氮肥施用量和運籌比例對稻茬晚播小麥群體結構、光合性能及產(chǎn)量的影響

      2021-11-19 07:07:07王慧吳迪李東升朱冬梅高德榮呂國鋒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 2021年20期
      關鍵詞:施氮量光合特性小麥

      王慧 吳迪 李東升 朱冬梅 高德榮 呂國鋒

      摘要:為探索適宜的稻茬晚播小麥的施肥技術,以揚麥23為材料,設置2個施氮水平 (210、270 kg/hm2) 和2個氮肥運籌比例 (基肥、壯蘗肥、拔節(jié)肥分別為7 ∶1 ∶2和5 ∶1 ∶4),研究施氮量及氮肥運籌對稻茬晚播小麥產(chǎn)量、群體特征及光合特性的影響。結果表明,晚播小麥越冬期莖蘗數(shù)、干物質積累量和葉面積指數(shù)較適播麥下降;開花期劍葉葉綠素含量高于適播,劍葉凈光合速率低于適播。晚播較適期播種減產(chǎn)顯著,減產(chǎn)幅度為7.29%~15.72%。晚播條件下增加施氮量,劍葉葉綠素含量表現(xiàn)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時期及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劍葉葉綠素含量均提高;花后14 d各處理間凈光合速率差異明顯,施氮量減少、氮肥后移,均導致凈光合速率增加。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數(shù)、穗粒數(shù);施氮量對千粒質量影響無明顯的趨勢。相同施氮量下,增加基肥有利于提高成穗數(shù);提高追肥比例有利于每穗結實粒數(shù)的增加。270 kg/hm2施氮量、5 ∶1 ∶4運籌適播產(chǎn)量最高,晚播減產(chǎn)幅度最大。210 kg/hm2施氮量、5 ∶1 ∶4 運籌適播產(chǎn)量較高,晚播產(chǎn)量最高。綜合考慮,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運籌為5 ∶1 ∶4的施肥模式在適播、晚播條件下均能使揚麥23獲得較高產(chǎn)量。

      關鍵詞:小麥;施氮量;氮肥運籌;光合特性;產(chǎn)量;群體結構

      中圖分類號: S512.1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1)20-0097-06

      收稿日期:2021-03-09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編號:YFD0100803);農(nóng)業(yè)部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CARS-3-2-11);江蘇省科技計劃重點及面上項目(編號:BE2018350);揚州市科技計劃(編號:YZ2020033)。

      作者簡介:王 慧(1988—),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小麥高產(chǎn)及抗逆栽培方面的研究。E-mail:758289601@qq.com。

      通信作者:呂國鋒,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小麥遺傳育種工作。E-mail:lgf@wheat.org.cn。

      小麥晚播導致冬前積溫和日照時數(shù)減少,分蘗發(fā)生遲,群體偏小;生育后期灌漿期延后并縮短,增加遭遇高溫逼熟的風險,最終導致減產(chǎn)[1]。王龍俊等研究認為,遲于適宜播期后,每推遲5 d,單位面積產(chǎn)量一般會減少7%~10%[2]。江蘇是稻麥兩熟區(qū),小麥茬口偏晚,播種季節(jié)緊張,如遇陰雨天氣,播期更加推遲,播種質量下降,影響小麥的生長發(fā)育,已成為制約江蘇省小麥產(chǎn)量進一步提高的關鍵因素,小麥晚播高產(chǎn)栽培技術的研究已成為現(xiàn)階段栽培學家所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氮肥應用對小麥產(chǎn)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施氮量和氮肥運籌能夠提高小麥葉片光合速率,促進同化物積累,是實現(xiàn)晚播小麥優(yōu)質高產(chǎn)的有效途徑[3-4]。張珊等研究認為,晚播條件下小麥產(chǎn)量不高,應減少氮肥施用量[5],但也有人認為,小麥晚播后,生長量不足,要達到適期播種相似產(chǎn)量,施氮量應增加[6],從而加快葉片生長速度,增加冬前莖蘗數(shù)、干物質積累量和葉面積指數(shù)[7],同時適量增施氮肥能加速晚播小麥中后期的補償生長能力,有利于提高花后干物質積累量[8]。朱江勝等研究認為,晚播條件下減少基肥用量能控制高峰苗,提高成穗率,增加花后干物質積累量[9]。氮肥后移能顯著改善晚播小麥群體結構,增加群體透光率,提高劍葉光合速率[10-11]。Kibe等研究認為,增施拔節(jié)孕穗肥能促進晚播小麥穗分化、減少退化,提高穗粒數(shù)及千粒質量[12]。楊勇研究認為,在適宜密度下提高晚播小麥中、后期施氮比例,可提高籽粒產(chǎn)量[13]。但也有研究認為,孕穗肥施用不得當,會導致晚播小麥后期病害加重,貪青遲熟,易遇高溫逼熟,產(chǎn)量下降[14]。揚麥23是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和江蘇金土地有限公司用揚麥16/揚輻93-11選育的強筋小麥品種,自審定以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且在生產(chǎn)中表現(xiàn)出灌漿脫水快、早熟高產(chǎn)、綜合抗性強等特性。撥麥23作為江蘇省主推的優(yōu)質強筋小麥品種,未來幾年將進一步擴大推廣面積,因此本試驗擬通過研究施氮量及氮肥運籌比例對小麥群體、光合特性及產(chǎn)量的調控效應,篩選出晚播條件下?lián)P麥23的合理施氮量及氮肥運籌,為優(yōu)質強筋小麥生產(chǎn)提供理論和技術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8—2019年在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萬?;兀?19°53′E、32°42′N)進行,試驗地前茬為水稻。土壤為沙壤土,2018年秋播土壤有機質含量18.20 g/kg、全氮含量1.203 g/kg、全磷含量0.446 g/kg、速效氮含量60.13 mg/kg、速效磷含量20.8 mg/kg、速效鉀含量80.7 mg/kg。供試品種為揚麥23。

      本試驗為三因素裂區(qū)試驗,主區(qū)設2個播期,11月4日(適播)和11月25日(遲播),基本苗分別為240萬、375萬株/hm2;施氮量為裂區(qū),設210、270 kg/hm2 2個處理;氮肥運籌為小裂區(qū),基肥、平衡肥、拔節(jié)肥分別為70%、10%、20%和50%、10%、40%(分別簡記為7 ∶1 ∶2和5 ∶1 ∶4);重復2次?;视诓シN前施用,平衡肥于3葉1心時施用,拔節(jié)肥于葉齡余數(shù)2.5時施用;N、P、K肥施用量為 1 ∶0.5 ∶0.5,P、K肥全部基施。機械條播,行距 22 cm,小區(qū)面積6.67 m2。3葉期進行人工定苗。其他栽培措施同大田生產(chǎn)。

      1.2 測定項目與方法

      1.2.1 群體結構

      于小麥關鍵生育期每小區(qū)取樣20株,調查莖蘗數(shù),用葉面積儀測定葉面積,樣品殺青、烘干至恒質量,測定干物質量。

      1.2.2 SPAD值

      分別于小麥開花期、花后14 d、花后28 d采用SPAD 502葉綠素儀測定劍葉SPAD值,每處理重復5次。

      1.2.3 光合特性

      分別于小麥開花期、花后14 d、花后28 d采用TARGAS-1便攜式光合測定儀測定劍葉凈光合速率,每處理重復5次。

      1.2.4 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

      于成熟期調查單位面積有效穗數(shù)、穗粒數(shù)及千粒質量(水分13%)。每小區(qū)機械收割,晾曬后稱質量。

      1.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用Excel 2003統(tǒng)計試驗結果,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分析,差異顯著性檢驗采用LSD法多重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群體結構

      2.1.1 莖蘗動態(tài)

      從表1可以看出,晚播條件下各處理的越冬期莖蘗數(shù)低于適播各處理,但差異不顯著;拔節(jié)期各處理的莖蘗數(shù)顯著高于適播;成熟期各處理莖蘗數(shù)大于適播各處理,其中施氮量為 210 kg/hm2 處理的莖蘗數(shù)顯著高于適播;除施氮量為210 kg/hm2、7 ∶1 ∶2氮肥運籌外,其余處理的莖蘗成穗率均低于適播各處理。表明晚播21 d,通過增加基本苗可彌補晚播莖蘗成穗率低對最終穗數(shù)的不利影響。

      晚播條件下施氮量為270 kg/hm2的越冬期、拔節(jié)期和成熟期的莖蘗數(shù)均高于施氮量為 210 kg/hm2 相應各處理,成熟期2個施氮量水平各處理的莖蘗數(shù)差異縮小,無顯著差異;同一施肥水平下,氮肥運籌為7 ∶1 ∶2 處理的越冬期、拔節(jié)期和成熟期的莖蘗數(shù)均高于氮肥運籌為5 ∶1 ∶4處理3個時期的莖蘗數(shù)。表明增加施氮量和以基肥為主的氮肥運籌可增加成穗數(shù)。

      2.1.2 干物質積累量

      由表2可以看出,晚播條件下各處理的越冬期、 拔節(jié)期干物質積累量均低于適播相應各處理,開花期干物質積累量較適播有所增加,成熟期表現(xiàn)減少,差異未達顯著水平。除施氮量210 kg/hm2、氮肥運籌7 ∶1 ∶2外,晚播其他氮肥處理花后干物質積累量較適播下降顯著,其中施氮量 270 kg/hm2、氮肥運籌為5 ∶1 ∶4處理下降幅度最大。

      晚播條件下不同施氮量對各生育時期干物質積累量影響不顯著;同一施肥水平下,越冬期、 拔節(jié)期干物質積累量表現(xiàn)為7 ∶1 ∶2運籌高于 5 ∶1 ∶4 運籌,開花期、成熟期則表現(xiàn)為5 ∶1 ∶4運籌大于 7 ∶1 ∶2 運籌。施氮量和氮肥運籌對晚播花后干物質影響無明顯趨勢。

      2.1.3 葉面積指數(shù)

      由表3可知,晚播各處理越冬期、拔節(jié)期葉面積指數(shù)較適播相應各處理均表現(xiàn)下降,其中越冬期下降顯著;孕穗期葉面積指數(shù)大于適播處理,但差異均不顯著。

      晚播條件下施氮量為270 kg/hm2處理越冬期、拔節(jié)期及孕穗期葉面積指數(shù)均大于施氮量為 210 kg/hm2 相應各處理,開花期表現(xiàn)略有差異,同一施肥水平下,各時期葉面積指數(shù)規(guī)律與干物質積累量相同,越冬期、拔節(jié)期均表現(xiàn)為7 ∶1 ∶2運籌高于5 ∶1 ∶4運籌;孕穗期、開花期表現(xiàn)為5 ∶1 ∶4運籌高于7 ∶1 ∶2運籌,且在施氮量為210 kg/hm2時2運籌間差異顯著,其他處理差異不顯著。

      2.2 劍葉葉綠素含量

      由表4可以看出,晚播條件下各處理的開花期、花后14 d劍葉葉綠素含量普遍高于適播相應各處理,但差異未達顯著水平;花后28 d較適播下降,其中2個施氮量下均以5 ∶1 ∶4運籌時下降顯著。晚播條件下施氮量為270 kg/hm2的處理開花期、花后14 d及花后28 d劍葉葉綠素含量均大于施氮量為210 kg/hm2處理。施氮量為210 kg/hm2時開花期、花后14 d和28 d劍葉葉綠素含量均表現(xiàn)為 5 ∶1 ∶4>7 ∶1 ∶2,施氮量為270 kg/hm2時開花期和花后28 d氮肥運籌5 ∶1 ∶4處理略低于7 ∶1 ∶2處理,花后14 d高于7 ∶1 ∶2處理,但各氮肥運籌間差異不顯著。

      2.3 劍葉光合速率

      由圖1可以看出,晚播條件下各處理凈光合速率隨開花天數(shù)均逐漸下降,花后14 d晚播下降速率較適播緩慢,花后28 d迅速下降。開花期及花后 28 d 晚播各處理劍葉凈光合速率均小于適播相應各處理;花后14 d施氮量為210 kg/hm2的劍葉凈光合速率大于適播,施氮量為270 kg/hm2時小于適播。晚播條件下開花期與花后28 d各處理凈光合速率間無明顯差異,花后14 d各處理差異明顯,其中施氮量為210 kg/hm2的凈光合速率明顯高于 270 kg/hm2 處理;同一施肥量下,5 ∶1 ∶4運籌的凈光合速率明顯高于7 ∶1 ∶2運籌。

      2.4 產(chǎn)量及其構成因素

      由表5可以看出,晚播各處理的產(chǎn)量較適播相應各處理產(chǎn)量均顯著下降,減產(chǎn)幅度在7.29%~15.72%;穗數(shù)大于適播各處理,其中施氮量為 210 kg/hm2 的穗數(shù)顯著高于適播;穗粒數(shù)和千粒質量顯著低于適播各處理,降幅分別為13.94%~1487%、5.49%~9.95%。表明在適當增加基本苗條件下,穗粒數(shù)和千粒質量是晚播小麥產(chǎn)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從表5還可以看出,晚播條件下施氮量為 270 kg/hm2 的單位面積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都高于 210 kg/hm2 各處理, 但二者間無顯著差異; 施氮量對千粒質量影響無明顯的趨勢。相同施氮量下,氮肥運籌為7 ∶1 ∶2處理的單位面積穗數(shù)大于 5 ∶1 ∶4,二者間無顯著差異;氮肥運籌對穗粒數(shù)的影響正好相反,處理間亦無顯著差異;氮肥運籌對千粒質量影響無明顯趨勢。表明增加施氮量和氮肥后移可增加穗粒數(shù)。

      3 討論與結論

      3.1 氮肥對晚播小麥產(chǎn)量及群體結構的影響

      晚播小麥產(chǎn)量下降顯著[15-16]。播期推遲15 d,小麥穗數(shù)下降,穗粒數(shù)增加,千粒質量無顯著變化[17]。也有研究指出,晚播對千粒質量影響較小,穗數(shù)、穗粒數(shù)的減少是造成產(chǎn)量下降的主要原因[18]。本試驗結果表明,晚播較適期播種減產(chǎn)顯著,減產(chǎn)幅度7.29%~15.72%。通過增加基本苗能提高穗數(shù),而穗粒數(shù)和千粒質量均明顯下降,表明在適當增加基本苗條件下,穗粒數(shù)和千粒質量是晚播小麥產(chǎn)量降低的主要因素,這與前人研究結果[17-18]不完全一致,可能與增加了基本苗有關。王夏等研究認為,小麥晚播后營養(yǎng)生長時間短,分蘗不足,葉面積指數(shù)小[19]。本試驗結果表明,晚播小麥越冬期莖蘗數(shù)、葉面積指數(shù)和干物質積累量較適播下降,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19]一致。

      有研究認為,通過增施氮肥能顯著提高晚播麥開花期和成熟期群體干物質積累[20-21]。晚播小麥應重施拔節(jié)肥,以促進植株個體發(fā)育[22]。席晉飛等研究表明,通過增加施氮量可提高晚播小麥產(chǎn)量[23]。氮肥后移能明顯提高晚播小麥后期LAI,增加莖蘗數(shù)及穗粒數(shù)[7],增加籽粒產(chǎn)量[13]。本試驗研究結果表明,晚播條件下,高施氮量處理下?lián)P麥23各生育時期莖蘗數(shù)、干物質積累量及葉面積指數(shù)總體高于低施氮量處理,增加施氮量能提高穗數(shù)、穗粒數(shù),但差異不顯著;施氮量對千粒質量影響無明顯的趨勢。同一施肥水平下,氮肥運籌為7 ∶1 ∶2 處理的越冬期、拔節(jié)期和成熟期的莖蘗數(shù)均高于 5 ∶1 ∶4 處理的莖蘗數(shù),表明以基肥為主的氮肥運籌可增加成穗數(shù);氮肥后移增加每穗結實粒數(shù),對千粒質量影響無明顯趨勢。

      3.2 氮肥對晚播小麥光合特性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表明,晚播小麥開花期葉面積指數(shù)、劍葉葉綠素含量高于適播,這與張甲元等的研究結果[24]相同。 晚播條件下開花期及花后28d各處理劍葉凈光合速率均小于適播,花后14 d有所差異,低施氮量下劍葉凈光合速率大于適播,高施氮量下則小于適播。有研究認為,氮肥追施能提高晚播小麥生育后期葉面積指數(shù)和葉綠素含量,促進小麥干物質積累[11]。本試驗結果與前人研究有所差異,晚播條件下增加施氮量,揚麥23開花期、花后14 d及花后28 d劍葉葉綠素含量表現(xiàn)增加;氮肥后移,低施氮量下各時期劍葉葉綠素含量提高,高施氮量下花后14 d劍葉葉綠素含量提高,開花期和花后 28 d 表現(xiàn)下降。晚播條件下開花期與花后28 d各處理凈光合速率間無明顯差異,花后14 d各處理差異明顯,增加施氮量,凈光合速率表現(xiàn)下降,氮肥后移,凈光合速率增加。

      晚播條件下通過增加基本苗能提高穗數(shù),晚播小麥產(chǎn)量降低主要由于穗粒數(shù)和千粒質量下降;增加施氮量能提高晚播麥穗數(shù)和穗粒數(shù),但效果不明顯。同一施肥水平,以基肥為主的氮肥運籌可增加成穗數(shù);氮肥后移增加每穗結實粒數(shù),對千粒質量影響無明顯趨勢。本試驗結果表明,施氮量 270 kg/hm2、氮肥運籌為5 ∶1 ∶4處理適播產(chǎn)量最高,晚播減產(chǎn)幅度最大;施氮量210 kg/hm2、氮肥運籌為5 ∶1 ∶4處理適播產(chǎn)量第2,晚播條件下產(chǎn)量最高。綜合考慮,采用施氮量210 kg/hm2、氮肥運籌為5 ∶1 ∶4的施肥模式無論適播還是晚播均有利于實現(xiàn)揚麥23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節(jié)本增效。

      參考文獻:

      [1]高德榮,張 曉,康建鵬,等. 長江中下游麥區(qū)小麥遲播的不利影響及育種對策[J]. 麥類作物學報,2014,34(2):279-283.

      [2]王龍俊,陳維新,郭文善,等. 晚茬小麥高產(chǎn)栽培技術途徑[J]. 江蘇農(nóng)業(yè)研究,1999,20(2):44-48.

      [3]朱統(tǒng)泉,袁永剛,曹建成,等. 不同施氮方式對強筋小麥群體及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J]. 麥類作物學報,2006,26(1):150-152.

      [4]Arduini I,Masoni A,Ercoli L,et al. Grain yield,and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and remobilization in durum wheat as affected by variety and seeding rate[J]. European Journal of Agronomy,2006,25(4):309-318.

      [5]張 姍,石祖梁,楊四軍,等. 施氮和秸稈還田對晚播小麥養(yǎng)分平衡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5,26(9):2714-2720.

      [6]Martin R J,Sutton K H,Moyle T N,et al.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ser on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six cultivars of autumn-sown wheat[J]. 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2,20(3):273-282.

      [7]張 杰,胡開明,付 鵬,等. 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對小麥品種煙農(nóng)19若干農(nóng)藝和品質性狀的影響[J]. 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8,35(1):61-64.

      [8]吳光磊,郭立月,崔正勇,等. 氮肥運籌對晚播冬小麥氮素和干物質積累與轉運的影響[J]. 生態(tài)學報,2012,32(16):5128-5137.

      [9]朱江勝,朱啟明,季學祥.不同氮肥運籌對晚播小麥產(chǎn)量及群體質量的影響[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0,28(1):81-82.

      [10]張明偉.稻茬晚播小麥群體與生理特征及密肥調控技術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18.

      [11]張耀蘭,曹承富,李華偉,等. 氮肥運籌對晚播冬小麥產(chǎn)量、品質及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J]. 麥類作物學報,2013,33(5):965-971.

      [12]Kibe A M,Singh S,Kalra N.Water-nitrogen relationships for wheat growth and productivity in late sown condition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6,84(3):221-228.

      [13]楊 勇. 晚播小麥高產(chǎn)優(yōu)質栽培機理與技術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01.

      [14]殷毅凡.? 稻茬遲播小麥春后施氮效應及其高效施氮模式研究[D]. 揚州:揚州大學,2016.

      [15]Ehdaie B,Waines J G. Sowing date and nitrogen rate effects on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partitioning in bread and durum wheat[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1,73(1):47-61.

      [16]孔海波. 播期對不同地力條件下冬小麥產(chǎn)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響[D]. 泰安: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17]呂麗華,梁雙波,張麗華,等. 不同小麥品種產(chǎn)量對冬前積溫變化的響應[J]. 作物學報,2016,42(1):149-156.

      [18]歐行奇,郭丹釗,成立群,等. 土壤質地和播期對強筋小麥藁城8901品質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麥類作物學報,2007,27(4):705-709.

      [19]王 夏,胡 新,孫忠富,等. 不同播期和播量對小麥群體性狀和產(chǎn)量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1,27(21):170-176.

      [20]馬尚宇,王艷艷,劉雅男,等.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對小麥干物質積累、轉運和分配及產(chǎn)量的影響[J]. 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報(中英文),2020,28(3):375-385.

      [21]劉紅江,郭 智,孫國峰,等. 不同播種方式對小麥產(chǎn)量形成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響[J]. 江蘇農(nóng)業(yè)學報,2019,35(5):1075-1081.

      [22]楊佳鳳,丁錦峰,顧后文,等. 密肥組合對稻茬晚播小麥籽粒產(chǎn)量和效益的影響[J]. 麥類作物學報,2013,33(3):503-506.

      [23]席晉飛,楊珍平,張定宇,等. 肥密運籌對晉中晚播小麥籽粒產(chǎn)量及品質的影響[J]. 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2):112-117.

      [24]張甲元,周蘇玫,尹 鈞,等. 適期晚播對弱春性小麥籽粒灌漿期光合性能的影響[J]. 麥類作物學報,2011,31(3):535-539.

      猜你喜歡
      施氮量光合特性小麥
      主產(chǎn)區(qū)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金橋(2021年10期)2021-11-05 07:23:28
      葉面施肥實現(xiàn)小麥畝增產(chǎn)83.8千克
      哭娃小麥
      移栽密度與施氮量對煙堿含量及產(chǎn)質量的影響
      花后高溫脅迫下不同施氮量對春小麥抗氧化特性的影響
      豫東煙區(qū)施氮量和種植密度對烤煙生長發(fā)育及產(chǎn)量、品質的影響
      5個引種美國紅楓品種的光合特性比較
      4種砧木對甜櫻桃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
      不同水分條件下硫肥對玉米幼苗葉片光合特性的影響
      茶陵县| 鄂尔多斯市| 平顺县| 樟树市| 田阳县| 张家港市| 孝昌县| 静乐县| 象山县| 钦州市| 阳曲县| 晋中市| 岢岚县| 通辽市| 牙克石市| 乌拉特中旗| 稷山县| 阜平县| 河间市| 新晃| 天长市| 黑山县| 安多县| 北安市| 科技| 拉孜县| 南乐县| 柘城县| 余干县| 阿拉善右旗| 张家口市| 治多县| 句容市| 马关县| 松阳县| 乐山市| 乡宁县| 西昌市| 满城县| 乾安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