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周杰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促使教育領域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加強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工作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育有重要意義。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能夠始終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關注學生的學情,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基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的調整。只有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才能有效體現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0-167
引言
隨著社會教育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以及新課改工作的不斷推進,新課程背景已然出現,對高中體育教學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致使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無法再滿足高中體育教育要求,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那么,如何更加高效地革新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方法、提升教育有效性呢?不免要對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方法是如何限制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展開分析。也就是說,高中體育教師應先分析傳統(tǒng)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不足展開分析,再加強對全新教育方法的研究。
一、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高中體育教學未制訂合理的訓練方案
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有賴于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案,在教學開展前,體育教師需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設計針對性訓練方案,逐步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培養(yǎng)運動意識。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沒有提前設計訓練方案,或者沒有根據學生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方案,以致教學不成系統(tǒng),難以取得理想效果。還有部分教師沒有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差異化訓練方案,而以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導致一些學生跟不上,另一些學生則覺得教學進度過慢。
(二)高中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高中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他們,身體在成長,知識在增加,思維和智力在發(fā)展,而且對許多新事物充滿好奇。然而,由于高考壓力過大,不少高中生爭分奪秒地學習文化課,往往忽視了身體運動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有些甚至在體育課上學習文化課知識。體育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身心、緩解學習疲勞,因此,高中學校在課程設置中,應給予體育課程更多的關注,要引導學生做到體育學習與文化學習并重,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新課改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一)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
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及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堂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一是研究所帶班級具體學情,結合教材教學要求,制定出學期教學計劃并執(zhí)行,當然在必要的情況下可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調整,避免漫無目標隨心所欲地進行教學;二是除了完成教材規(guī)定教學內容外,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身體素質等組建體育小組,如籃球組、羽毛球組、跑步組等,并給予一定的運動建議,或者可組織小規(guī)模的比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三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適當的戶外運動項目,如越野賽等,既能提升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也能陶冶學生對自然及生活的熱愛之情;四是與學校相關處室協(xié)商交流,舉辦各種運動比賽,如春秋季運動會等,掀起運動的熱潮,也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
(二)信息技術輔助,呈現體育動作和技能
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融合,能幫助教師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應關注多媒體課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利用多媒體將體育運動項目中的一些難度較大的、抽象的動作技巧呈現出來,給體育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力,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促使學生準確掌握體育技術。比如,以乒乓球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呈現乒乓球的戰(zhàn)術,引導學生參與乒乓球競賽活動中,和學生一起觀看專業(yè)技術人員的乒乓球比賽活動。為了引導學生意識到該運動的樂趣,加深學生對我國乒乓球運動的理解,教師可以在課下利用視頻剪輯、圖片編輯等形式,直觀地給學生呈現相關內容,讓學生在觀看賽事的過程中了解此類競技活動的本質。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講述乒乓球的戰(zhàn)術和技巧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三)重視學生協(xié)作,提倡合作學習
在大多數時候,體育并非是一項獨立的個人運動,而是需要以團隊協(xié)作為支持。因此,高中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也需要融合協(xié)作理念,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當高中生在合作狀態(tài)下探究知識、參與運動時,課堂氛圍在無形中會變得更加活躍,他們對課程活動的參與度也會更高,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此外,高中生雖然已經參與了一段時間的體育運動,但依舊會存在“無法完全掌握運動技巧、無法準確理解課程知識”的問題,這或多或少地會使他們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產生一些困惑,從而影響其接下來的課堂知識探究狀態(tài)、運動參與積極性。而合作模式的構建,可以促進生生對“知識是什么”、“運動技巧是什么”的交流,使出現自主困惑的高中生在交流中逐步走出困境,使其在思維碰撞中對“如何理解知識”、“如何參與運動”產生更多靈感,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有效性。尤其是在合作中實現互幫互助,學生還能對“團結協(xié)作”的體育精神形成更好的理解,進一步調整自身體育意識和運動理念。
結束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道德、智力、體育相結合,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應得到充分重視。學校方面應加強體育課程建設,教師方面要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轉變體育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體育課堂教學,學生則要從繁重的文化課學習中抽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魄,放松身心,為更好地學習打下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大慶.提高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6):99+101.
[2]黃嘉誠.新課改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04):90.
[3]陳芳紅.新課改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方法探討[J].學周刊,2019(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