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尹菲
每個時代都有各種各樣的新聞,人們對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新聞的途徑。在以往的時代中,人們對新聞的認知過于單一,只是新聞傳播的被動接受者,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的傳播途徑以及方式的改變,讓人們從以往被動的模式轉變成現在主動的方式。新聞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要在這個基礎之上,給新聞的傳播重新定義,讓新聞的受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體驗。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自媒體的發(fā)展也是迅速的,相比較而言,自媒體與讀者的關系更近,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自媒體的新聞傳播形式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這也成為了新媒體背景下,傳播新聞的主要途徑。所為新聞工作者應該深入思考這一模式所帶來的變革,把自媒體加入到新聞的傳播中,以此來提高新聞信息的價值。當然,人們不能偏激地認為新聞的傳播就只能依靠自媒體,筆者的意思是,在傳統的新聞傳播中,為自媒體空出一點空間來,以此來滿足廣大讀者的愿望。自媒體的技術流程已經很完整了,所以,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自媒體的部分還是由自媒體專業(yè)的人來對此進行負責。自媒體的新聞也要嚴格按照規(guī)范來進行,不能為了取悅觀眾,就拋棄了新聞的本質特性。自媒體的新聞傳播要扛起為社會負責的決心,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做好新聞傳播的典范,以此來拓展出更先進的傳播方式,來促進新聞傳播的良好發(fā)展。
多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行業(yè)有了更多的方式方法,這一形式與以往的傳播形式大有不同,這樣的情況下,新聞界的競爭加大,雷同的新聞也越來越多。其中最嚴重的是“標題黨”情況,一些媒體為了吸引廣大人民的注意力,把新聞的事件夸張地描述出來,并且加上了和新聞內容不相干的標題,這樣的做法就已經違背了新聞傳播的本質,扭曲了新聞的實際內容與具體含義,這就是對廣大群眾的欺騙與不尊重。這樣的新聞雖然短時間內獲得了些許收益,但是從發(fā)展的眼光來看,這種做法不能為新聞業(yè)帶來正能量,只會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對新聞的報道失去信心。所以,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的傳播還是要在新聞的本質上下功夫,要保證新聞的價值性以及真實性。利用信息技術來挖掘出更多的信息,把真實確鑿的內容展示給廣大群眾,以此來給群眾帶來積極的影響,為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更多真實有效的新聞報道。
在信息技術時代下,電子類的報刊有了動與靜的結合形式,讓以往報紙上的靜態(tài)新聞轉變成現代動態(tài)的形式,把新聞讀給廣大群眾聽,這就展示了新聞信息的全面性。目前,以新媒體為背景的新聞傳播中,都在傳統的新聞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在新聞傳播的過程中,加入新媒體的模式,讓新聞的內容以及形式都緊跟時代的潮流,在新聞嚴謹的基礎上,以更加活潑的形式出現在廣大群眾面前。新聞傳播形式的變化,也對新聞工作者提高了要求,不管是新聞傳播臺前的工作人員還是幕后工作的人員,都要對新媒體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就保證了新聞傳播模式在傳統的新聞傳播形式下,更有效地進行創(chuàng)新。
在新媒體背景下,我國的發(fā)展也提升了速度,新聞信息增加了發(fā)行的數量,廣大群眾的需求多種多樣,那么新聞的傳播怎么樣才能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呢?這是新聞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這種情況下,需要對廣大群眾喜歡的新聞做一個全面的分析,由于是信息時代,新聞的觀看群眾在不時進行擴大,所以對其分類也是一個非常難的任務。人民群眾的選擇更多,這就讓新聞傳播內容變成是被動的了,所以說新聞的傳播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進行深度挖掘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對廣大人民群眾做一個明確的分析定位,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投放新聞,這樣才可以穩(wěn)住廣大人民群眾。
以往的新聞傳播不僅傳播的速度慢,傳播的數量也少,時效性也比較差,對新聞傳播行業(yè)來說,最重要的是在第一時間就拿到最新鮮的資料,對新聞的時效性要求很高。在新媒體背景下,現代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有很多便攜式的設備出現,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新聞行業(yè)的傳播形式,廣大群眾都可以在手機上、平板上以及電腦上來對新聞進行傳播以及創(chuàng)新,這就增加了新聞的時效性。
此外,網絡時代也增加了許多媒體平臺,比如說微博、直播、微信等自媒體平臺。在目前情況下,新聞傳播的主要形式是自媒體,它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聞的互動性,還最大程度地引用了直播的形式讓新聞的傳播更加親民,這就減輕了當代大眾的壓力。從上面的情況中,我們可以看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新聞的傳播,為新聞內容以及形式的創(chuàng)新奠定了基礎,這就有效地促進了新聞傳播的創(chuàng)新式發(fā)展。
新媒體背景下,新聞的傳播容易出現雷同的現象,有些媒體為了防止這一現象的發(fā)生,增加了自己媒體的獨特性,對新聞進行再次加工,這就讓原本真實的新聞失去了真實性,這種不準確的新聞在新聞傳播行業(yè)里造成了負面影響,也阻礙了真實信息的傳播。
所以,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工作人員要保持最初做這一行業(yè)的心,以此為基礎,來提升自己的新聞寫作能力以及挖掘新聞的能力,寫出讓廣大群眾喜歡的新聞內容,同時也要注意新聞的真實有效性,把國家大事以及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真實地報道出來,而不是為了博廣大群眾的眼球,寫出離譜的事件來。
其次,媒體還要多重視傳播的內容更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正面的新聞以最真實的方式展現給廣大群眾,把美好的生活傳遞給廣大群眾。
以上情況反映了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的主導權在廣大群眾手里,在新媒體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廣大群眾自己就可以創(chuàng)新新聞的內容,這種新媒體的發(fā)展速度很快,在這種大數據的背景下,新媒體實現了更多的模式來進行創(chuàng)新。以往的電視媒體仍舊在繼續(xù),和自媒體比較起來,依舊有著威嚴性以及嚴肅性。所以,即便是在新媒體的背景下,也要關注電視媒體的優(yōu)勢,在以往的傳統模式下加入新媒體技術,讓傳統媒體得到更有效的發(fā)展,以此來保證新聞的真實性,讓廣大群眾對新聞報道有更高的信任度。
新媒體背景下,要想提升傳播的速度,就要對傳播的模式進行改革,對新媒體的平臺進行不斷的更新。近幾年來,互聯網的崛起以及快速發(fā)展,使新聞傳播的時效性提高了。還有一些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也促進了新聞媒體的改革。新媒體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平臺,這一媒體平臺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傳播模式就有著明顯的問題,除了對新聞傳播的真實性缺乏保障以外,最主要的就是新媒體技術的開發(fā)運用。所以,要緊跟時代的潮流,在技術上多加改進,對新媒體的平臺進行優(yōu)化改革,在這一基礎上,對新聞的傳播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為新媒體的各個平臺提供最有利的技術保障,以此來滿足人們對信息時代新聞傳播的需求。
總而言之,新媒體的出現對新聞傳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新媒體的形式已經得到廣大群眾的喜歡。以往的傳播形式如果不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肯定會被取代。所以,新聞傳播要從創(chuàng)新的理念出發(fā),加強媒體之間的有效結合,對新聞傳播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以此來實現新聞傳播的高效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