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祖云
上世紀(jì)初,青年毛澤東在刻苦讀書的歲月中,一直堅持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磨練:烈日炎炎的盛夏,別人待在寢室搖扇避暑,他卻赤背頂著驕陽暴曬;北風(fēng)呼嘯的寒冬,別人躲在屋里取暖,他卻穿著薄衫于山谷中作“冷風(fēng)浴”;雷鳴電閃的雨中,別人撐傘避淋,他卻光著上身傲然進行“雨淋浴”。后來,毛澤東在談及青年時代的吃苦經(jīng)歷時,常常提起“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古訓(xùn)??梢哉f,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境中練體魄、礪膽氣,才鑄就了一代偉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堅定信念。
有哲人說,苦是奮進人生的一種補藥,吃苦能補精神、補信念、補品格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
志從苦中礪,“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古往今來,舉凡抱負高遠者,必先立志獻身:獻身信仰歷程,必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艱辛磨礪。正是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才使思想躍然升華,信念愈加堅定、毅力不斷堅強、人格日臻完善,從而實現(xiàn)遠大的人生抱負。朱德、賀龍等無數(shù)老一輩革命家,立志獻身信仰,舍棄高官厚祿,投身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皆經(jīng)歷了浴火重生的過程,正所謂,吃苦勵志,苦生芳華。
才從苦中長。立學(xué),是奮進人生的一門必修課,立學(xué)成才,尤須嘔心瀝血、漸入佳境地修煉與升華,正如著名學(xué)者王國維所闡述的三重境界:始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繼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終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道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成才不懼苦,就能苦出才學(xué),苦出功底,苦出碩果。
功從苦中建。沒有汗水,難有收獲:安于享受,難以建功,堅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堅忍乃創(chuàng)業(yè)者的特質(zhì)。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著,一直挺來成功的曙光??茖W(xué)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背后,是堅忍不拔的艱難攻關(guān);體育健將摘金奪銀的背后,是千錘百煉的艱辛付出;名師名角一鳴驚人的背后,是厚積薄發(fā)的艱苦練功。遵義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fā),堅持36年苦戰(zhàn),才鑿?fù)ɡ@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水渠,初底改變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運??茖W(xué)家南仁東,帶著300多幅衛(wèi)星遙感圖,艱辛勘探了1000多處重巒洼地,終于找到安裝“天眼”的最佳位置。無數(shù)建功立業(yè)者的經(jīng)歷表明:“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然而,在當(dāng)今社會,總有一些既想舒心獲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讓夢想成了夢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讓愿景成了泡影。天下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實現(xiàn)夢想的道路是艱難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開拓精神,正如習(xí)近平總書記所言:“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