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黃彩霞
(南通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1神經內科,江蘇 南通 226000;2康復醫(yī)學科)
腦卒中是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劇,其發(fā)病率不斷上升,且具有較高致殘率,大部分患者伴神經功能不同程度缺損且患者肢體功能遺留障礙〔1~3〕。因此,改善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障礙具有重要意義〔4,5〕。八段錦作為一種中醫(yī)傳統(tǒng)導引術,主要通過上下肢、軀干形體活動配合神形調節(jié)、呼吸吐納,從而發(fā)揮調陰陽、理氣血、通經絡作用〔6〕。本文旨在探討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運用八段錦康復訓練對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1對象與分組 選擇南通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82例,依據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1例。觀察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65~78歲,平均(71.29±4.51)歲;體重指數18~28 kg/m2,平均(23.24±1.90)kg/m2;平均病程(7.23±1.78)d;偏癱部位:左側22例,右側19例。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65~76歲,平均(70.45±4.29)歲;體重指數18~27 kg/m2,平均(23.16±1.76)kg/m2;平均病程(7.32±1.85)d;偏癱部位:左側23例,右側18例。兩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經顱腦CT或磁共振成像(MRI)證實為腦卒中偏癱;②均為單側偏癱且站立平衡≥2級;③年齡65~80歲;④溝通交流正常;⑤獲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者;②重要臟器嚴重異常者;③精神疾病者或溝通交流障礙者;④病情在48 h后進展者。
1.2方法 兩組入院采取常規(guī)治療,包括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等。對照組:常規(guī)康復鍛煉,包括肩胛帶的活動,健患側翻身連續(xù),對患者腕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進行背伸牽張練習,健臥坐起循環(huán),且對患者髖膝踝關節(jié)及軀干肌進行控制訓練,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坐位站位平衡訓練及步行訓練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八段錦康復訓練,包括第1個動作:兩手托天理三焦,第2個動作:左右開弓似射雕,第3個動作:調理脾胃需單舉,第4個動作:五勞七傷往后瞧,第5個動作:搖頭擺尾去心火,第6個動作:兩手攀足固腎腰,第7個動作:攢拳怒目增氣力,第8個動作:背后七顛百病消,每組訓練3次,每組動作間隔1 min,結束后休息放松5 min,每周5 d,鍛煉中按照患者具體情況調整鍛煉強度和速度,以耐受為宜。兩組干預療程8 w。
1.3療效標準 ①顯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減少≥81%,且患者日常生活和運動功能明顯改善;②有效:患者NIHSS評分減少36%~80%,且患者日常生活和運動功能改善;③無效:患者NIHSS評分減少<36%,且患者日常生活和運動功能無改善。
1.4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NIHSS評分和Barthel指數(BI)評分變化,其中NIHSS評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BI評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2)觀察兩組簡式Fugel-Meyer運動量表(FMA)評分變化,總分66分,評分越高肢體運動功能越好;(3)觀察兩組6 min步行距離(6MWD)和姿勢評定量表(PASS)變化;(4)觀察兩組生活質量變化,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分評價,主要包含精神健康、精力、生理職能和生理功能4個量表,每個量表100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n=4〕
2.2兩組干預前后NIHSS評分和BI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8 w NIHSS評分顯著低于干預前,而BI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BI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干預前后FMA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8 w上肢和下肢FMA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兩組干預前后6MWD和PASS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8 w 6MWD和PASS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FMA、NIHSS、BI、6MWD和PASS評分比較分,n=41)
2.5兩組SF-36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8 w SF-36量表評分顯著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SF-36量表評分比較分,n=41)
腦卒中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及致死率高等特點,調查顯示腦卒中致殘率達80%以上,而有70%左右遺留有偏癱,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7,8〕。因此,采取有效的康復鍛煉方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具有重要意義〔9,10〕。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鍛煉是漫長且連續(xù)的一個過程,若患者對康復訓練認知不夠,則易造成患者抵觸情緒,依從性不高〔11~16〕。
八段錦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功法,歷史悠遠,動作剛柔相濟、動靜結合,八段錦能夠通過調息、調心及調身來行氣血、通經絡及利關節(jié)〔17,18〕。其中八段錦中第一式主要是伸展患者四肢和軀干,患者胸腔位置得以提高及提高患者膈肌運動;第二式主要能夠使心肺節(jié)律運動,且有利于進行肩部及胸肋部肌肉鍛煉,從而使患者側方的穩(wěn)定性得以改善〔19〕;第三式的目的主要在于促進腸胃蠕動,且能夠進行上肢肌肉主動牽伸及活動〔20〕;第四式的目的主要在于活動頸椎,需整個參與旋轉,以此可使人體前后穩(wěn)定性得以提高;第五式的目的主要在于消除交感神經興奮,從而能夠使人體多方穩(wěn)定性得以鍛煉;第六式的目的主要在于通過腰部的前俯后仰節(jié)律動作,從而使患者任、督、帶脈疏通,且能夠使患者腰背肌力量得以鍛煉,調動全身氣力;第七式的目的主要在于增強肺活量、調暢氣機,同時還能夠使患者大腦皮質興奮;第八式的目的主要在于通過腳跟有節(jié)律地彈性活動,是患者各椎骨及韌帶得以鍛煉,從而是患者腰椎穩(wěn)定性提高,身體放松。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應用八段錦康復訓練可提高療效;減輕神經功能缺損及改善日常生活;增加步行距離及改善姿勢;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八段錦康復訓練對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療效良好,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明顯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