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
(六盤水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貴州 六盤水 553099)
歷來,中國學生在輸入型考試中的表現優(yōu)于輸出型,導致該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在中小學時,由于升學壓力所致,教師與學生普遍對口語重視不足。又如,中國內斂含蓄的文化較少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致使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因此,對英語專業(yè)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提高課堂參與度極為重要。作者通過課堂觀察和問卷調查,研究學生課堂參與度低下的原因,并根據相關原因提出有效建議,以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水平,使之達到《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南》的培養(yǎng)目標。
作者以六盤水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2020 級新生、2019 級轉專業(yè)學生和2018 級專升本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課堂觀察以及調查問卷研究英語口語課堂的參與度,并提出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建議。作者跟蹤觀察學生課堂表現為期一個月,每個班級共計4 次。同時發(fā)放調查問卷共計128 份,其中回收的有效調查問卷為128 份。本研究根據課堂表現記錄,以及調查問卷結果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通過持續(xù)一個月時間的課堂觀察,作者將英語口語課堂中學生常出現的行為進行統(tǒng)計并分為4 類,即發(fā)呆、做無關事情、點頭回應與積極回應。平均行為出現次數見圖I。從該圖表中可以看出,2001 班與1804 班學生積極回應比例相對較高,而2002 班與1904 班學生積極回應比例最低。通過對調查問卷中第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愿意在課堂中發(fā)言?”進行分析,可以得到圖II 的統(tǒng)計數據。從該數據中,作者發(fā)現在課堂參與度較低的兩個班級中——2002 班和1904 班,一半左右的學生較為害羞,不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但會采用點頭示意的方式與教師進行互動。同時,部分學生的英語專業(yè)素養(yǎng)欠佳,也是導致課堂參與度低下的原因,只有個別學生認為英語口語課程無聊。調查問卷顯示,學生不愿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34%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會感到害羞。通過課后與學生進行交流,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的性格內向,不愿意在公共場合發(fā)言,害怕自己的答案與教師或其他同學的預期不符,遭到他人的笑話。
(二)19%的學生認為聽不懂教師的提問。部分學生反映,在上課過程中精神緊張,加之教師語速過快,帶有明顯的英音,與其熟悉的美音或中國口音不同,導致聽不懂教師的提問,因此沒有辦法參與到課堂互動中。
(三)10%的學生認為英語口語課無聊,而其余同學可以積極地參與度課堂互動中。個別同學認為英語口語課程乏味,日后工作不會從事英語相關工作,因此在上課時會開小差。
由此可見,教師應首先解決大比例學生因性格問題導致的課堂參與度低下現象,其次應該提升學生的英語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最后,教師也不應忽略小部分學生對英語口語課堂缺少興趣的現象,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們的課堂參與度。
(一)增強鼓勵機制
1.增加課堂參與性評分比重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發(fā)揮主導作用,大部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這樣的學習效果必然欠佳。因此,為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提高課堂參與度,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
2.提供情感鼓勵+物質嘉獎
雖然大部分大學生都已是成年人,但獎勵機制依然有效。適當的獎勵可以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性反饋。作者會為課堂中表現積極,或進步明顯的學生標注一顆五角星,五角星積攢達到十枚的學生,可在期末兌換英文原著一本。
(二)加大課后練習強度
美國語言學家Clark Krashen 提出了著名的“輸入理論”(Input theory),即二語學習者首先要獲得足夠的可理解輸入,隨著二語知識水平的提高,要逐步提高略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的輸入。換言之,學生在確保理解現有知識的前提下,可以嘗試接受略有難度的新知識。因此,“輸入理論”提示,教師應首先確保學生有足夠的與之能力相匹配的輸入,其次應增加知識難度。所以作者嘗試首先向學生布置大量的聽力和口語練習,如要求學生每天至少聽兩篇TED 演講,每篇演講不得少于10 分鐘,同時需要使用扇貝口語APP 進行口語練習打卡,確保每天了解一個主題。
(三)提高課堂趣味性
根據調查問卷可知,個別學生認為畢業(yè)后不會從事英語相關工作,因此認為口語課程無用。雖然該類學生占比較低,但教師依舊不應忽略該群體。教師應豐富口語課程內容,緊跟課程大綱內容,同時補充實用性更強,社會熱議的流行話題。如,教師可以關注抖音和微博中的熱點話題,并在中國日報官網上搜集相關英文表達方式,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入課堂中,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提高英語口語課堂的趣味性,盡可能讓對該課程無興趣或認為該課程無用的學生也參與進來,不要放棄任何一位同學。
作者在學期之初,對六盤水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2001,2002,1904,1804 四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課堂觀察以及問卷調查,并根據收集的數據對學生的英語課堂參與度進行分析,同時根據該數據在授課時對采用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更新、調整。經過對英語口語課程中教學方法長達一個學期的持續(xù)調整,如采取鼓勵機制,加強輸入輸出練習和提高課堂趣味性,作者在學期期末重新進行了課堂觀察與問卷調查,并形成圖III、圖IV。從下列圖表中,可以清楚看到,通過了解學生情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英語口語課程的課堂參與度都有所提高。通過增加過程性評分比重,以及向學生提供情感鼓勵和物質嘉獎,學生在英語口語課堂上踴躍發(fā)言,害羞的學生數量由學期之初的34%降至為15%,課堂參與度顯著提高。作者也增加了課后練習強度,在每一節(jié)英語口語課上隨機抽查學生的口語軟件打卡情況,并隨機向一些同學提問熱點話題,發(fā)現學生可以給出相對滿意的答案。根據第二次調查問卷結果,聽不懂教師提問的學生由19%降至11%。同時,作者在課堂中增加流行話題比重,如網購,直播,明星趣聞等,只有5%的學生還對英語口語課堂缺乏興趣。由此可見,作者從學生實際情況與需求出發(fā),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英語口語課堂中地參與度。
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口語面貌在其工作或教資面試中至關重要,出色的口語表達可能會令面試官耳目一新。作者通過對六盤水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四個班級學生進行持續(xù)一個學期的課堂觀察以及兩次問卷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學生由于心理原因不愿參與到課堂之中,其他學生主要由于專業(yè)素養(yǎng)欠佳或其他原因導致課堂參與度低下。作者在正向反饋效果以及輸入理論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三項課堂教學方法改進建議,包括增強鼓勵機制;加大課后練習強度以及提高課堂趣味性。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作者發(fā)現,當學生建立了正向反饋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后,更有動力提升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課堂參與度顯著提高,口語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