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秋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qū)唐口馬房屯小學 山東 濟寧 272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想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做好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考慮到小學音樂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他們更喜歡律動,并且在游戲過程中更容易獲得快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應用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關的音樂知識,減輕學生的緊張感,并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識,在使學生快樂的同時,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小學生年齡較小,自主學習意識較弱。為了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積極開發(fā)和探索新穎有趣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參與,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使學生緊跟教師的步伐,在自身興趣的牽引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音樂律動可以為音樂課堂教學增添樂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愉悅、開放和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突出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要作用,并讓學生在個人參與過程中感到滿足和快樂。除此之外,借助律動可以使音樂知識點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方便學生理解所學的音樂知識,并使學生發(fā)揮個人的思維能力,在生動有趣的音樂教學中鍛煉和提升,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音樂欣賞和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律動化的音樂課堂教學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學生對音樂學習充滿期望。
教師在教授小學音樂時,如果想更好地利用音樂律動并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就需要弄清楚利用律動進行音樂教學的目的。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那么音樂律動的使用將非常盲目。將音樂律動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可以豐富音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但是,教師在教學時會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在這種情況下,音樂律動的作用也很難很好地發(fā)揮,音樂律動教學的效果無法真正地表現(xiàn)出來。
當使用音樂律動教授小學音樂時,互動較少,這也是影響音樂律動教學的重要因素。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過時的教學方法影響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老師在教學時,很少鼓勵學生互動,也很少參與學生互動。音樂律動本身具有較強的互動性,教師和學生應該一起參加教學活動。但是,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對互動交流的重視不夠,這也導致音樂律動教學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如果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音樂律動教學,那么音樂律動教學將很難正常開展,這將極大地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授小學音樂時,許多老師對音樂律動沒有正確的理解,這也使得音樂律動在音樂教學中難以順利進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音樂老師對律動的理解將直接影響音樂律動的展示。如果教師的認識不夠,缺乏音樂律動的教學經(jīng)驗,將難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音樂教學的過程將非常被動。還可以發(fā)現(xiàn),音樂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并不簡單。不同的音樂律動具有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如果教師的認識不足,就很難反映音樂律動的作用和價值。
隨著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與音樂的互動更加多樣化、更加快捷。過去,大多數(shù)學生都希望學習音樂課程,希望在學習時利用音樂放松身心。先進設備的出現(xiàn)滿足了學生對音樂課堂教學的期望,而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可能無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占據(jù)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薄弱,并且音樂方面的潛力沒有得到有效激發(fā)。因此,為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更新和改革教學模式,增加音樂律動,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打造開放交流的學習平臺,在有趣和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審美能力,以及提高音樂素養(yǎng)。
例如,在聆聽樂曲《調(diào)皮的小鬧鐘》時,為帶給學生快樂高效的音樂課堂學習感受,教師可以引入音樂律動,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經(jīng)驗探索感知打擊樂器表現(xiàn)出的聲音,幫助學生在音樂律動中增強大腦與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教師讓學生聆聽管弦樂《調(diào)皮的小鬧鐘》,讓學生感知音樂節(jié)奏規(guī)律和裝飾音的特點。學生在反復聆聽下感知到切分節(jié)奏傳遞的幽默詼諧、活潑風趣的樂曲情緒。教師告訴學生,切分節(jié)奏是一種特殊的節(jié)奏型,在樂曲中,作曲家加入許多的裝飾音記號,便于生動地表現(xiàn)出小鬧鐘調(diào)皮可愛的形象。在學生欣賞完樂曲后,教師讓學生模仿樂曲中小鬧鐘時針、分針“走路”的聲音,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音樂課堂互動中。
學生在小學時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通?;ù罅繒r間督促學生記住歌詞。教師使用說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完全被動地學習音樂。這種音樂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的歌詞記憶效率低下,而且從長遠來看,往往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chǎn)生反感和排斥。對此,教師需要改革和創(chuàng)新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模式。律動化的音樂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學生在音樂律動中巧妙地記住歌詞,提高學生的音樂課堂學習效率,真正實現(xiàn)學習和表演的融合,并幫助學生更深刻、更有效地記住歌詞,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學科中的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學唱歌曲《數(shù)鴨子》時,教師先讓學生跟隨錄音學唱歌曲,確保學生具備按照課本自主演唱歌曲的能力。之后教師給學生設計律動環(huán)節(jié),以“擊鼓傳花”的形式,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數(shù)鴨子》的歌曲演唱中,讓學生在音樂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記憶歌詞,提高學生音樂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教師給學生一張卡片,學生需要依次傳遞卡片,教師背向學生敲黑板,敲擊黑板的過程中學生將卡片傳遞給下一位同學,當教師停止敲擊黑板時,手里拿到卡片的學生需要進行音樂表演。學生在“擊鼓傳花”的音樂律動中表現(xiàn)出濃厚的參與興趣,同樣是讓學生進行音樂演唱,記憶歌詞,然而在“擊鼓傳花”的律動游戲中,學生的排斥情緒大大減少。音樂律動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歌詞記憶潛能,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流暢地演唱出歌曲,使自身在歌曲學習時能更加投入專注,從而促進音樂課堂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和發(fā)展,小學音樂教學應從音樂文化開始,尋求音樂與人、與社會、與民俗、與自然的聯(lián)系,并更多地發(fā)揮音樂藝術的教育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念、鑒賞能力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基于游戲的教學模式來指導學生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并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來幫助學生獲得音樂教學的直接經(jīng)驗,從而使學生可以進一步體驗、感受音樂表演。了解和欣賞音樂,讓學生在執(zhí)行各種音樂任務時實現(xiàn)個性化的詮釋,將教學理念真正應用于學生發(fā)展,并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音樂學習平臺。
例如,在學習《粉刷匠》這一歌曲時,為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音樂游戲,指導學生嘗試角色扮演,促進學生對所學音樂作品的理解,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在音樂游戲教學模式中指導學生,表現(xiàn)出“粉刷匠”這一勞動形象,通過讓學生跟著音樂做表演性或模仿性動作,使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投身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演唱的情境中,發(fā)揮音樂表演對學生音樂學習的促進作用。教師先讓學生完整地聆聽錄音,讓學生對所學歌曲有初步的認識,之后采用聽唱法,帶領學生分句分段地模仿演唱。學生唱完歌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音樂表演,在演唱中伴隨音樂模仿粉刷匠工作的場景,讓學生用動作表現(xiàn)出歌曲中提到的“刷子飛舞忙”“鼻子變了樣”,讓學生在情境表演下仿佛真正置身于歌曲所描繪的場景中。
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使用音樂游戲,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降低音樂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音樂有關的知識,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音樂游戲應用于課堂演示、情境創(chuàng)造、音準訓練和協(xié)作學習等眾多環(huán)節(jié)中,以更好地整合教學內(nèi)容和音樂游戲,從而促進音樂教學更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