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 藝術學部戲劇與影視系,廣東 深圳 518067)
雖然戲劇教育已經受到教育部門的關注與重視,但目前戲劇教育工作并未得到落實,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身為戲劇與影視系的一名研究生,有必要從當前戲劇教育工作現(xiàn)狀入手,深入研究戲劇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xiàn)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實效性。
相比傳統(tǒng)教學而言,娛樂性教學更加動態(tài)化,大多數學生都對娛樂性教學具有濃厚的興趣,戲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戲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讓學生收獲知識和情感。游戲教育是戲劇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即將戲劇知識與課堂游戲活動有機結合,開展多樣化的戲劇教學活動,這種教育模式不止適用于戲劇教育,還適用于其他學科教育或是專業(yè)知識教育。將游戲和戲劇有機結合可以在課堂上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之間消除陌生感和溝通障礙,激發(fā)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力,讓學生獲得身心兩個方面的愉悅,同時可以進一步開發(fā)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此同時,戲劇教育講究解放天性,學生在游戲戲劇教學過程中會放下戒備,達到最佳學習狀態(tài),有利于深入學習戲劇知識,提升藝術素養(yǎng)。
除了游戲教學之外,故事教學也是戲劇教育過程中常用的教學形式。編寫一個戲劇故事并不在于追求難度,而在于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編創(chuàng)的過程中鍛煉自身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常常對學生進行激勵,讓學生對戲劇創(chuàng)作充滿信心和興趣。老師在設置教學故事時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例如: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老師在設置戲劇故事時應盡可能選用生活中的戲劇故事或是與小動物有關的戲劇故事,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中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所提升,但這段時期是學生的青春期和叛逆期,老師可以多選擇親情、友情類戲劇故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在戲劇教育過程中收獲成長;大學階段學生有自己的主見,老師可以選擇進階性的、引人深思的、可深入研究的戲劇故事和劇本給學生講解,讓學生在戲劇領域形成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觀念。總而言之,戲劇故事教育的重點在于對學生個性特色的把握,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需要選擇不同類型的戲劇故事。
游戲和故事的形式是比較常規(guī)的教育形式,在其他學科中也有所體現(xiàn),而舞臺劇教育形式屬于戲劇教育特有的一種教育形式,在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舞臺劇教育主要分為觀看舞臺劇和表演舞臺劇兩種形式。觀看舞臺劇,顧名思義是欣賞優(yōu)秀的舞臺劇作品,可在課堂上完成。老師在備課時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視頻內容,以便于節(jié)省課堂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學習舞臺劇作品。如若條件允許,老師還可以將教育場地設定為劇院,在確保每位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走進觀眾席,在現(xiàn)場觀看舞臺劇,此時學生會產生更加直觀的感受。表演舞臺劇則需要學生們轉變角色,從“觀眾”轉變?yōu)椤把輪T”。剛開始老師可以選擇較為簡單的話劇劇本供學生表演和練習,然后逐步增加表演難度,從而起到鍛煉學生能力的作用,選擇話劇劇本同樣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確保劇本立意清晰、主題積極向上。
拓展戲劇劇本的空間可以為戲劇教育理論實踐結合教學創(chuàng)設有利條件。首先需要學生對戲劇藝術的內涵有大致了解,清晰把握戲劇的概念。從戲劇的范圍來看,舞臺劇、話劇等都屬于戲劇的范疇,京劇、地方戲也是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地區(qū)的戲劇偏好都稍有差異,老師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教育,進一步拓展戲劇教育內容。如此一來,便可實現(xiàn)理論方面的拓展教育。待教育工作完成之后,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表演,從而實現(xiàn)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在實踐教學方面,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成立戲劇社團,安排專業(yè)老師對社團進行幫助和扶持,讓學生有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如此一來,便可實現(xiàn)對實踐教學的有效拓展,社團不僅可以成為學生拓展實踐學習的場所,還可以供學生共同討論理論知識,從而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在一起。
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兩者缺一不可。理論知識是幫助學生學習觀察角色特點、分析角色的基礎,實踐教學則是讓學生體驗角色的過程。離開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無法正常開展;而缺少了實踐教學,則理論教學的意義和作用將無從發(fā)揮,在戲劇教育過程中貫徹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是教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中小學的戲劇教育工作是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之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即使部分學生將來不會從事戲劇相關工作,也仍需學習戲劇知識,擴充自身知識儲備,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高等教育階段的戲劇學習屬于進階式學習,戲劇學院的學生將來大多數需要從事相關工作,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融合教學更是戲劇教育的基本所在。
老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戲劇教育老師的專業(yè)水平與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當關注這一問題,加大對戲劇老師的培訓力度,一方面實現(xiàn)培訓內容的多樣化,雖然戲劇老師本身接受過形體、編導等方面的訓練和學習,但學習永無止境,老師仍然需要保持學習的狀態(tài),通過多種學習途徑提升個人能力和素養(yǎng)。老師若是具備更加全面的能力,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更多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戲劇知識。另一方面需要保證培訓形式的多樣化,盡可能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訓方法,為老師提供更多便利和學習的機會,如若老師因身體原因或是其他事情耽誤培訓,可以采用線上培訓的形式,從而達到提升戲劇教師素養(yǎng)與能力的目的。
戲劇教育雖是一種藝術教育,但戲劇與文學、政治、歷史等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戲劇教育教師可以將教育活動滲入其他學科的學習之中,便于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和理解戲劇知識。這既要求戲劇教師在課下擴充自身知識儲備,抽出一部分時間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以便于在課堂上將戲劇教育滲入人文學科教育之中,還要求戲劇老師與其他學科老師進行討論、協(xié)商,共同探討如何開展高效率教學。在戲劇教育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還原歷史事件的任務,便于學生加深對角色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將戲劇教育滲透入學科教育之中,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戲劇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會到學習戲劇的重要性,產生濃厚的戲劇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xiàn)各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
民間有大量的戲劇藝術團體組織,這類組織大多數成員對戲劇的理解和認知都很獨到且具有較高的戲劇表演能力。與藝術團體組織展開合作可以豐富戲劇教育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戲劇知識。這就需要校方出面與藝術團體組織進行溝通和協(xié)商,誠心邀請藝術團體組織走進校園給學生上一節(jié)特別的課,讓學生接受更加專業(yè)的戲劇知識的熏陶。除了與民間藝術團體組織展開合作之外,中小學還可以和高等院校展開教育方面的合作,這對于中小學和大學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一方面高校可以安排學生進入中小學進行戲劇教育實踐,另一方面中小學可以利用高校更為專業(yè)的戲劇教育資源,從而提升自身戲劇教育效果,各取所需,達到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戲劇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離不開訓練,訓練是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一條必經之路,故戲劇老師在教學之余還需要給學生布置戲劇訓練任務,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每個學校的自身設備條件存在差異,學生條件和老師條件也各不相同,適宜采用的訓練方法也不一樣,但不論何種訓練都需要涵蓋戲劇元素。老師可以在班級交流群中發(fā)放戲劇知識調查問卷,讓學生填寫調查問卷,從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種調查問卷的形式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訓練。待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后,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自身專業(yè)能力的不同,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以便于實現(xiàn)最終教學目標。在戲劇專業(yè)教育學校內老師可以采取表演的訓練方式,以此為學生積累經驗,達成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戲劇教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與其他教育不同的是戲劇教育的趣味性更強,這便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寓教于樂”的基本教學原則,結合實際教學工作對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學??蛇M一步完善教學體系,與老師展開合作,共同鼓動學生積極參與戲劇教育活動。相信在學校、老師的不斷努力和不斷研究下,戲劇教育質量定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整體的藝術素養(yǎng)也可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