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挖掘城市地方特色,從根本上來說,也可以看作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過程,為豐富城市形象的表達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想象力與可能性。社會群體對于城市形象的認知不單單是基于地理因素以及現(xiàn)實的生活經驗,更依靠符號性的想象建構,媒介對城市形象進行二次塑造形成虛擬空間。
“五味什字”視頻工作室孵化于西部網(陜西新聞網),于2018年2月正式上線,立足于西安城市,打造“原創(chuàng)+品質”的本地化精品短視頻,工作室通過影像紀實方式記錄西安當代城市的掌紋脈絡,再現(xiàn)當下城市空間和群體狀態(tài)的畫面,讓用戶透過影像的媒介,將印象中對一個空間、一個街巷、一個地標的認識,結合新的視覺感受,重新形成人們對于西安城市的地方感。
截至2020年3月31日,“五味什字”視頻工作室共推出118部原創(chuàng)精品作品,并分為十一個系列:“城中村系列”“特色街道系列”“現(xiàn)象西安系列”“特色老店系列”“尋夜江湖系列”“西安美食系列”“航拍西安系列”“城市建筑系列”“即刻西安系列”“城市之光系列”“魅力陜西系列”。萬變不離其宗,盡管系列眾多,工作室對于西安當代城市的關注始終聚焦在城市空間、城市群體、城市事件、城市概念四個方面,透過地理風貌、社會文化、人文活動等內容文本,為西安城市建立鮮明的城市特色,并促使群體對于西安城市形象產生認同感、滿足感和榮譽感。本文從該工作室的選題立意出發(fā),對城市影像與城市形象的關聯(lián)性進行探索。
建筑理論家伊利爾·沙里寧曾說:“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在城市空間中行進,城市中的場景、地方和景觀呈現(xiàn)流動狀態(tài),不同城市有不同的景觀視覺,透過這些物質形態(tài)大眾得到直觀的城市印象。美國學者凱文·林奇將道路、邊界、區(qū)域、節(jié)點和標志物歸納為對城市意象中物質形態(tài)研究內容的五種元素?!拔逦妒沧帧币曨l工作室在對西安的城市挖掘中,也圍繞這幾種元素展開。
道路?!拔靼蔡厣值馈庇?1部作品記錄了西安街道的真實場景和大眾的生活狀態(tài),其中包含以“老菜市場”為特色的建國門、“布藝批發(fā)”文藝路、“服裝批發(fā)”康復路、“水產批發(fā)”炭市街為代表的商業(yè)功能型街道;包含以明德門街道、學習巷、道北區(qū)域為代表的生活型街道;包含以“酒吧一條街”德福巷、“書畫一條街”書院門、“美食一條街”北院門為代表的游覽型街道,以及以曲江池東路、灞橋東路、紡織城正街、韋曲老街等為代表的交通型街道。
邊界?!堕L安有八水,條條都很美》展現(xiàn)的是在西安城市四周穿流的八條黃河水系,與道路有所區(qū)別,是不被視為通道的線性邊界。
區(qū)域。因中國第一部城中村電影《沙井村之戀》故事發(fā)生在西安沙井村,城中村成為西安特有的城市樣貌,“西安城中村”系列以西安五個城中村為標本,展示共同城市空間下不同地理區(qū)域的城中村群體各自獨特的生活場景和生活狀態(tài)。
節(jié)點?!赌銢]見過的立交橋之夜》拍攝對象為西安城區(qū)內人流量較高的五座立交橋,作為城市道路的匯聚點和不同層次空間的交匯點,立交橋是典型的城市節(jié)點代表。
標志物。一個城市中最有鮮明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物、標志牌等,通常會被大眾認定為一個城市的標志物,以此來與其他城市做區(qū)分?!吨苯俏靼病钒宴R頭對準包括大雁塔、陜西廣播電視塔、永寧門、大明宮遺址在內的西安城市地標性建筑物。從200-500米的高空垂直觀看,發(fā)現(xiàn)西安城市的布局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guī)律,線性、圓形、方形以及各種幾何形狀,橫平豎直有韻律。新的視角帶領觀眾形成西安城市方正、規(guī)則的城市記憶。
在短視頻塑造城市形象的過程中,雖然是經由媒介進行二次塑造,但是人們對于具體空間的體驗與認知是十分重要的,城市的具體空間除了作為存儲居民集體記憶的地理要素,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空間為群體提供了進行社會交流的平臺,媒介塑造的群體在虛擬空間中的城市體驗,可以讓實體空間中的大眾更直觀地理解城市形象與地方體驗,塑造群體地方感和地方認同。
在“西安美食”系列中,對于“老陜”群體的塑造可謂直接,“要說西安人粗,他也是西安人粗放豪邁的性格,要說他細,也是很細膩的人,從這個飲食上就能看出老陜人的性格”。在《粉湯羊血》片段中,畫面刻畫了食客耐心細致掰饃的場景,現(xiàn)實的西安人“掰饃”,快則三五分鐘,慢則在“諞閑傳”的過程中花上個把小時用于食材準備,手工掰饃是西安人對這道美食的尊重與樂趣所在。而這樣的美食大多在街邊小店,時常人滿為患的飲食現(xiàn)場,老陜人對于美食追求并不介意端著碗在路邊吃,好一點的拿著凳子坐著品,也有不需要桌凳工具直接端著碗站在路邊的食客,這是關中地區(qū)老陜人特有的、典型的地方性生活場景,這樣的畫面對城市以外的人了解西安人以及西安的城市形象提供了直觀的印象。
“尋夜江湖”是以記錄西安城市深夜人群生存狀態(tài)的一個系列欄目。以《西安夜中人》為例,該片記錄了六個時間段六種不同職業(yè)人群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子夜00:00街邊流浪歌手、01:00 深夜加班白領、02:00 夜班出租車司機、03:00 夜市攤老板、04:00 代駕司機、05:00 值班門衛(wèi)、06:00 蔬菜批發(fā)市場老板。媒體大眾在這個短片中觀看到不被居民所熟悉的深夜西安城市形象以及他人的生活經驗,并通過他人的生存活動直接得到城市體驗感,加深對西安城市日夜不息、城市輪轉的印象塑造。此外還有《夜市攤》《深夜末班車》《深夜電臺》均以某個職業(yè)為拍攝對象展現(xiàn)西安深夜的城市狀態(tài)。
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會在某個階段發(fā)生儀式性事件。儀式是包含參與、程序、表演、特定社會文化編碼的事件、活動或集體行為。許多媒介儀式依托的是重大的新聞事件,具有重大的傳播效果和價值。
《陜西向西,跑起來》是依托“第四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提起絲綢之路,大眾首先會想起西安這座城市,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今天的絲博會對于西安城市而言充滿了儀式化的特征,它的意義遠遠超過博覽會本身,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構建起民族、國家認同感。同時,西安城市也借由絲博會這一國家級項目活動,極力塑造國際化、包容性、互聯(lián)互通的城市形象。
所謂“概念”,是一種思維形式,用來反映事物客觀的、普遍的、本質的特征。大眾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把同類型事物的共同特性加以總結概括,即成為人們所熟知的“概念”。一般而言,表述“概念”的語言通常有“詞”和“詞組”兩種形式?!拔逦妒沧帧币曨l工作室在選題策劃過程中提出了“城市概念”的思路,簡單說,就是用“詞”和“詞組”的形式,把所感知的城市相關事物的共同特點加以概括,用以映射西安城市內相關事物中客觀的、普遍的、本質的特色。當然,這里的“詞”和“詞組”,指的是影像語言的“詞”與“詞組”,它們通過鏡頭蒙太奇構成視覺性表達。
《西安·紅》是一部創(chuàng)意類視頻,策劃構思是以“城市色彩”概念為出發(fā)點,發(fā)現(xiàn)西安城市中最習以為常但被居民淡忘的那些色彩元素。紅色象征著激情與活動,在這部短片中,創(chuàng)作者集合了城市各個角落里關于“紅”的景象與事物,大到西安城市地標大雁塔外圍的紅墻、“西安年,最中國”活動現(xiàn)場,小到西安特色美食油潑辣子、古城中潮流青年的紅色嘴唇,透過這些視覺的沖擊與色彩相似、重復的展示,加深了觀眾對于“紅色西安”的印象,并延伸概念含義,聯(lián)想出“活力”“激情”的西安城市印象。
城市不僅僅是人們居住的場所,而應該成為精神的棲息之所。在這個以空間建筑為景觀、道路與邊界為脈絡、群體居民和社會活動為內涵的城市系統(tǒng)中,“五味什字”短視頻工作室挖掘西安城市各個角落的內容,逐漸成為映射西安城市形象的一面鏡子,當用戶在觀賞工作室的作品時,通過“城市空間”“城市群體”“城市事件”“城市概念”四個方面的內容無形之中強化了對于西安城市形象的認知圖景。在工作室通過短視頻手段塑造西安城市形象的過程中,以期在民眾的想象愿景與生活經驗上達到共鳴點,這種情感訴求與社會發(fā)展相互融合,城市形象在走向大眾的過程中也深受喜愛。
城市特殊的地域形象給短視頻創(chuàng)作提供了素材和靈感,短視頻的創(chuàng)作實踐又反過來促成了城市形象的建構與傳播。在城市文化與城市形象傳播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五味什字”探索著更符合互聯(lián)網時代城市形象傳播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