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林
摘要:美術是素質(zhì)教育開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重視起美術教學。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以及繪畫能力,激發(fā)他們的美術潛力,教師應當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開展互動教學模式,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挖掘?qū)W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本文將探究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并沒有注重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往往是根據(jù)教材進行內(nèi)容的教學之后便讓學生自主練習。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他們并不能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nèi)領悟美術的真正魅力,這就導致美術成為了一門機械式的學科,與最初開展美術教育的理念大相徑庭。因此互動教學模式是美術課堂中最具有價值的教學模式之一,教師應當加以利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nèi)容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在當前的小學美術課堂中,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熱門的輔助教學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增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互動,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nèi)容,讓教學課堂變得更加具有層次性與趣味性。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課堂中,教師往往利用教材進行教學,但是平面的教材并不能完整地呈現(xiàn)美術的各種細節(jié),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效果大大折扣。而多媒體便可以改善這一問題,可以將美術作品中的各種細節(jié)放大,更加真實地呈現(xiàn)在小學生面前[1]。
例如教師在與小學生一起學習人教版三年級美術上冊中的《第1課 魔幻的顏色》這一內(nèi)容時,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小學生掌握三原色以及原色與間色之間的關系,為了增強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教師便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互動教學。教師可以先與學生互動,詢問他們?nèi)际鞘裁?。之后在多媒體中教師可以放映不同顏色的圖片,并且讓學生猜想,不同的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
二、深挖教材資源,增強互動交流
在美術教學中,理論與實踐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應當深挖教材資源,利用教材中的精華內(nèi)容,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開展美術教學。這種與教材緊密聯(lián)系的教學方式,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具有條理性,邏輯清晰地了解創(chuàng)作美術的技巧與方法。互動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如果教師可以將教材內(nèi)容變得豐富有趣,那么學生也會對美術更加感興趣。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深入講解可以讓小學生從單純地欣賞美術教材中的作品轉(zhuǎn)為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新美術作品中的美[2]。
例如教師在與小學生一起學習人教版三年級美術上冊中的《第9課 天然的紋理》這一內(nèi)容時,這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觀察自然,并且以拓印的形式去將自然的美以美術作品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教師便可以從這一教學內(nèi)容出發(fā),先講解自己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過哪些自然的美,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喚起學生的記憶,讓他們回想自己在自然中觀察過哪些奇特的現(xiàn)象,并且與師生進行交流與分享。
三、開展實踐活動,開闊美術視野
實踐是美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nèi)容,因此教師應當帶領學生開展美術活動,開闊美術視野。在實踐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必然會增加,因此教師也要注重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明確教學目標,在探索的過程中更加具有目的性。小學是培養(yǎng)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應當注重引導而不是控制[2]。
例如教師在與小學生一起學習人教版三年級美術上冊中的《第11課 各式各樣的鞋》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地開展想象,用心儀的材料制作出自己想要的鞋。在學生制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進行仔細地觀察,詢問學生關于鞋的想法以及靈感的來源。這種互動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更具有成就感,也可以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之后的互動教學模式中開展更加貼近學生性格的活動。
四、及時解決問題,建立良好關系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教師不能夠及時解決,那么他們便會帶著舊的問題去學習新的知識,從而導致問題積累得越來越多,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也會逐步下降。因此,教師便可以定期對學生進行答疑,讓他們可以大膽地將自己的問題說出來,與教師和同學一起分享。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灌輸更多的美術知識,既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也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每一次問題的解決,都是為學生的進步添磚加瓦,教師應當具有耐心,在長期的堅持中,激發(fā)學生的美術潛力。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互動教學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當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好地駕馭這種教學模式。小學是學生激發(fā)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階段,教師應當明確教學責任,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他們才能夠在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中具備審美素養(yǎng),拓寬藝術眼界。
參考文獻:
[1]王騰飛.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解析[J].學周刊,2020,16:149-150.
[2]段美君.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教育界,2020,38:31-32.
[3]朱新波.小學美術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05: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