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霞琴
【摘 要】合作學習活動是伴隨新課改教育理念而來的新穎教學模式,能夠真正地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低年級階段組織學生練習花樣跳繩運動時,教師應當從教學目標的優(yōu)化等方面出發(fā),調整學生練習花樣跳繩運動的方式,以便學生在提高興趣中有效把握花樣跳繩的技巧。
【關鍵詞】小學;花樣跳繩;合作學習
低年級的小學生,由于能力有限,還無法在教師指導下有效掌握所有的動作技巧。對此,教師可以基于新課改的基本要求,為學生設定合作學習的活動,以便學生在集合同伴的力量中,加快學習花樣跳繩運動的進度。同時,合作的學習方式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一、優(yōu)化目標設計,精準設計活動
教學目標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南,一般來說,教師常常根據(jù)目標中的各項要求進行教育活動的安排,以期學生在按部就班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中,能夠逐步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實現(xiàn)各項能力的成長。所以,在小學低段開展花樣跳繩運動時,為了指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練習,并讓學生在練習中實現(xiàn)合作能力的成長,教師應當主動地優(yōu)化目標內容,體現(xiàn)對學生合作精神的要求,以便精準設計出教學目標,并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安排合適的合作活動,逐步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
比如,在實際組織學生練習花樣跳繩前,教師就可以融合合作學習元素,為學生設定如下目標:1.認知目標:掌握幾種花樣跳繩的方法;了解練習花樣跳繩的價值和意義;2.技能目標:引導學生掌握一繩多玩的方法,強化學生的腿部力量;透過花樣跳繩的練習,鍛煉學生的協(xié)調能力;鼓勵學生進行跳法的自主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3.情感目標:通過合作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激活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的練習中提高練習花樣跳繩的積極性。隨后,教師以上述目標為導向,進行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安排,以便學生真正地透過合作的方式,完成花樣跳繩運動的練習。
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當教師在花樣跳繩的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合作的元素后,能夠讓教師精準地設計合作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在以合作的方式練習花樣跳繩時,逐步達到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真正地實現(xiàn)合作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的發(fā)展。
二、設定合作項目,明確合作方向
在花樣跳繩運動的教學中,當教師直接為學生創(chuàng)建合作學習的小組,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自主練習花樣跳繩時,學生會因為花樣跳繩運動的內容較為廣泛,而無法找到明確的學習方向,以至于學生的合作是雜亂無章的,不能有效地體現(xiàn)合作活動的優(yōu)勢和價值。所以,體育教師應當在學生合作前,根據(jù)花樣跳繩運動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定清晰的合作項目,讓學生擁有明確的合作方向,以便學生在合作中可以展開針對性的學習活動,逐步提高練習花樣跳繩運動的效果。
以“蜈蚣爬”的花樣跳繩為例,教師就可以通過合作項目的設定,為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方向。透過對蜈蚣爬這一花樣跳繩方法的分析,教師能夠明確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蜈蚣爬的跳繩方法,并在合作中提高跳繩的能力。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在掌握蜈蚣爬花樣跳繩方法的基礎上,增進彼此間的默契,逐步提高練習蜈蚣爬的效果”的合作任務。隨后,學生在小組中按照上述要求,依次完成合作項目,以便在掌握玩法、增進默契中,提高合作學習的“蜈蚣爬”的效果。
教師根據(jù)花樣跳繩的練習內容,為學生設定合作學習的任務,能夠讓學生的合作方向變得更加明確,使學生的合作過程變得更加有序,以便學生在依次完成合作項目中達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從而有效彰顯合作學習活動的價值,凸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三、組員合理安排,互助完成學習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由于差異性的學習經歷和運動經驗,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四肢協(xié)調能力會呈現(xiàn)出較大的不同。然而,在以往組織學生以合作活動練習花樣跳繩時,教師較少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只是簡單地按照學生的位置遠近為學生進行分組,以至于每個小組的合作效果出現(xiàn)較大的差距,即有的小組能夠有效掌握跳法,而有的小組則沒有獲得良好的合作結果。所以,為了讓每個小組得到均衡的發(fā)展,使全體學生都可以在合作中提高練習花樣跳繩運動的能力,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實況,為學生安排合作學習的成員。
例如,在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學習“交互繩”時,教師就可以基于學生的實況,為學生設定恰當?shù)暮献鲗W習小組成員。具體來說,教師先指導學生進行跳繩運動的自主練習,并觀察學生的跳繩情況,如教師認識到有些學生能夠利用左右腳進行單腳跳繩,而有些學生卻只能用雙腳進行跳繩。隨后,基于交互繩的運動形式,以及觀察到的結果,教師按照互補的原則安排每個小組的學生,使得每個小組中既有會用單腳進行跳繩的學生,也有只會用雙腳進行跳繩的學生。之后,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自由的合作學習,并由組內會單腳跳的學生,指導組內的其他學生進行練習,以便在相互指導中掌握單腳跳繩的技巧,增強整體單腳跳繩的能力。同時,透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夠真正地體會到合作的價值,從而在未來學習花樣跳繩運動時,可以主動地與他人建立小組,共同開展練習行為。
透過上述案例可見,教師先對學生的跳繩能力進行觀察,再根據(jù)花樣跳繩的教學內容,按照互補的原則為學生安排合作學習的小組,能夠讓學生之間形成互助結構,促使學生在良好的合作氛圍中,逐步掌握花樣跳繩的技巧,意識到合作學習的價值。
四、教師有效參與,加快合作進度
與其他學習形式相比,合作學習活動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學習任務。但是,這并不代表教師已經沒有存在的價值,相反,這意味著教師應當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有效地介入學生的合作。所以,在學生以合作的方式練習花樣跳繩運動時,教師也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練習情況,當學生的練習存在矛盾和問題時,教師及時地出現(xiàn)在學生的身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便學生節(jié)約合作練習的時間,逐步加快合作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