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jié)?/p>
《魯濱孫漂流記》屬于18世紀十分經典的敘事小說,在出版后便在文學界引起巨大反響,即使流傳多年也依然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當前已經將其改編成影視作品。該書的創(chuàng)作靈感主要來源于一位水手的真實經歷,丹尼爾·笛福進行文學加工后便有了這本經典之作。書中主人公魯濱孫在經歷海上遇難、無人島生活后重新回歸社會生活,而正是由于魯濱孫是一個堅強、熱愛勞動的人,才能在孤島上生活多年。小說想要傳達的中心思想也成為兒童教育的重要素材,作者丹尼爾·笛福通過獨特的敘事藝術將小說精神傳遞出來,使小說成為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魯濱孫漂流記》的敘事手法藝術
(一)第一人稱敘事手法
閱讀《魯濱孫漂流記》后便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是站在第一人稱視角敘述故事的,這樣可以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這是丹尼爾·笛福的與眾不同的體現(xiàn)。第一人稱使書中的故事更具真實感,讀者在閱讀時仿佛將自己代入到故事情節(jié)中,以第一人稱視角緊隨主人公共同經歷一系列事情,這也是第一人稱敘事手法的優(yōu)勢所在。書中主要講述了魯濱孫在經歷海難進入荒島后的一系列生活,通過第一人稱視角來加以敘述,可以增強代入感,同時,也讓小說有了自傳體風格。在主要的敘事中,作者又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敘事眼光,第一種是魯濱孫當下正在經歷的事情眼光,第二種是魯濱孫回憶自己以往所經歷的事情眼光,將兩種敘事眼光交替呈現(xiàn),可以賦予小說更加鮮明的藝術特征。就比如,在魯濱孫遭遇海難后被沖到無人島上時,他十分驚喜,作者通過相關語言將魯濱孫的驚喜之情加以表述,其中,魯濱孫說的話便是以魯濱孫當下正在經歷的事情眼光來敘述的。從第一人稱敘事手法上可以看出主人公“我”即魯濱孫處于不同階段時對事件觀念的差異,從這種差異性中看出“我”在經歷事件前后的心理變化,以十分真實的寫作手法將讀者帶入故事之中。
(二)日記加自述手法
在創(chuàng)作《魯濱孫漂流記》時,丹尼爾·笛福通過日記加自述的手法藝術進一步加強讀者的代入感。雖然許多故事都是主人公魯濱孫親自經歷過的,但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告訴讀者事件原委。比如,最初的時候,魯濱孫就把自己的家庭情況加以闡述,整個過程仿佛是在講他人的故事,當讀者在閱讀時就感覺像是一個新朋友在介紹自己一樣。從中讓讀者知曉魯濱孫出生在約克市,他還有兩個哥哥,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對于家里的規(guī)劃,魯濱孫并不感興趣,而是一心向海。魯濱孫會將自己經歷的許多事情一一記錄下來,前前后后一共有32篇日記,均是魯濱孫在閑暇時寫的。日記中雖然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描述,但卻可以看出魯濱孫在無人島上的生活,也令讀者感嘆在如此艱難的環(huán)境下竟然能夠很好地生存下來。比如,魯濱孫在日記中描寫了他在無人島面臨雨季漲潮時是如何將船上的東西搬上岸的,自己是怎樣獲得食物,并逐漸開始規(guī)劃時間的。從魯濱孫的日記內容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描寫十分細致、細膩,通過日記手法藝術可以大大增強內容真實性,吸引更多讀者。
(三)現(xiàn)實主義手法
《魯濱孫漂流記》的現(xiàn)實主義手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其一,根據(jù)真實事件創(chuàng)作而來。真實性是該小說現(xiàn)實主義敘事手法的主要體現(xiàn),在小說中,丹尼爾·笛福構建了一個故事內的虛擬主人公,但在故事之外也存在一個主人公。18世紀初,一名水手在和船長發(fā)生矛盾之后被舍棄于大西洋,并在無人島上獨自生活了四年之久,最后被另一名路過的船長救回,回歸社會生活?!遏敒I孫漂流記》的靈感便來源于這名水手。在敘事的過程中,作者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魯濱孫這一人物塑造上,通過文學加工后使故事中的主人公成為了獲得一系列成就的英雄。其二,在魯濱孫的日記中也可以體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敘事手法。魯濱孫的每一篇日記都精確到了寫日記的具體日期,如“11月2日”“11月3日”等,使日記中描述的內容具備可信度,也從中暗示了魯濱孫所經歷的一切均有真實時間線。
二、《魯濱孫漂流記》的敘事方法藝術
(一)精神敘事法
丹尼爾·笛福在小說中對主人公魯濱孫的精神人格加以塑造,使讀者在主人公身上可以看出理性的人物性格外,又可以體現(xiàn)魯濱孫在無人島上的謹慎、精打細算、現(xiàn)實性格。魯濱孫將自己從船上運回島上的所有貨物一一記錄下來,把無人島當作財產充分利用。在剛來無人島上時什么都沒有,但是為了可以生存下去,魯濱孫利用自己勤勞、堅毅、剛強的良好品質在無人島上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家園。通過打獵、生產、縫制等勞動讓自己可以吃飽肚子,有衣服穿,讓自己的生活逐漸變得富足起來,并結交了無人島上的好朋友,這個時候的魯濱孫已經成為一名具有開拓精神的冒險家?!遏敒I孫漂流記》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中心思想是人需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完成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就像魯濱孫那樣。因此,丹尼爾·笛福在塑造魯濱孫這一人物時賦予其許多優(yōu)點,更好地將開拓、勞動、進取精神傳達給每一位讀者。站在主人公魯濱孫的視角來看,在無人島上要想活下去就必須不停地勞動,還要利用智慧躲避島上的食人族。魯濱孫正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優(yōu)點,使自己成功躲避并救下與結交了“星期五”。
同時,魯濱孫還擁有較強的自省能力。當生病和產生孤獨感時,魯濱孫總是可以站在客觀角度反思、說服自己。書中大部分內容講述的都是魯濱孫在無人島上的經歷,后面有一部分內容則是講魯濱孫回歸正常社會生活后的故事。在回英國后,魯濱孫便結了婚,成為三個孩子的父親,對于魯濱孫而言,婚姻并不會產生不利,因此他對于婚姻并沒有抱有厭惡態(tài)度,體現(xiàn)出魯濱孫對于婚姻既不憧憬又不抗拒的性格。也可以理解成,在經歷了二十多年艱難的無人島生活后,在魯濱孫的心中已經沒有什么事情會讓他覺得比無人島生活更加艱辛。
(二)現(xiàn)實敘事法
現(xiàn)實是《魯濱孫漂流記》的一大特點,小說中除了體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手法外,丹尼爾·笛福還通過一系列語言描述來體現(xiàn)現(xiàn)實敘事方法。當魯濱孫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死,而是被沖到島上后,就意識到要想生存就必須征服這片無人區(qū)域。因此他通過船上遺留下來的一些工具和物資逐漸打造了田莊、牧場及種植園,而這些成果都是魯濱孫勞動的結果。但是由于無人島環(huán)境十分艱難,每一次勞動都具有很大難度,魯濱孫也曾經失敗過許多次。比如在使用樹木建設獨木舟時,他利用半年時間對杉樹實施加工,把杉樹制作成自己想要的形狀,但卻發(fā)現(xiàn)已經制作好的獨木舟根本不能到達岸邊,魯濱孫又花費長達一年的時間建造了一條新船。魯濱孫之所以可以活下來,除了依靠毅力之外,是因為魯濱孫還充分利用智慧和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使自己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在無人島上生存,魯濱孫并沒有強迫自己快速適應環(huán)境,而是依靠現(xiàn)有條件、工具制作盡可能讓自己可以活得更久的物品。當魯濱孫發(fā)現(xiàn)自己的制作技藝越來越好后,就開始制作陶制品、烘制面包等。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魯濱孫漂流記》作為經典的現(xiàn)實主義敘事小說,至今在文學界中還難以被超越,其中所蘊含的敘事藝術也十分豐富,從敘事手法、方法及技巧中均可以體現(xiàn)藝術特色。敘事手法藝術體現(xiàn)在第一人稱敘事、日記加自述、現(xiàn)實主義手法上。敘事方法藝術體現(xiàn)在精神敘事及現(xiàn)實敘事上。敘事技巧藝術可以從逼真的時間感和真切的空間感中得到體現(xiàn)。在得到敘事藝術支撐后,該小說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其中傳達的積極向上、樂觀主義精神更是值得當代人學習的。
基金項目:2020年河南省社科聯(lián)課題《游戲在家庭英語啟蒙中的重要作用研究》SKL-2020-1389;2019年焦作市社科聯(lián)課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SKL2019-524;2020年焦作市社科聯(lián)課題《關于如何提升焦作“百姓文化超市”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研究》SKL202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