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斌 吳康明
內容摘要:陜西當代長篇小說是陜西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譯活動是陜西文學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亦承載著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使命。本文考察陜西當代長篇小說英譯與接受概況,縷析國內外譯介研究現狀,發(fā)現陜西當代長篇小說英譯數量有限、接受效果不佳、研究熱度不足,并從文本方面與非文本方面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為中國文學外譯提供啟示借鑒。
關鍵詞:陜西當代文學;譯介與接受;中國文學外譯
基金項目:本文是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基于“翻譯方向”的賈平凹小說英譯模式考察2019M022)和西安科技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繁榮項目(中國鄉(xiāng)土小說“鄉(xiāng)土性”英譯研究 2020SZ02)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馮正斌,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安外國語大學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國文學外譯研究、外宣翻譯研究。吳康明,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碩士生,研究方向:陜西文學外譯研究。
Title: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aanxi Contemporary Novels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haanxi literature, the translation of Shaanxi contemporary novels plays significant roles in helping Shaanxi literature “going out” and telling the Chinese storie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haanxi contemporary novels, its overseas reception, and the related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major problems are the limited translations, insufficient reception and academic attention. Based on a thorough reflection o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with the hope of shedding some light on the overseas promo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Key words: Shaanxi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Chinese literature “going out”
Authors: Feng Zhengbin is professor and masters supervisor at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600, China) and Ph. D. candidate at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pecializing in translation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oreign publicity. E-mail: robert_xian@sina.com. Wu Kangming is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710600, China). His research interest is translation study of Shaanxi literature.E-mail: clancywu1998@foxmail.com
伴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中國文學搭上“‘西進之路的新航班”(朱振武 81),航線跨越國家民族的邊界,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之舟。陜西作為中國當代文學重鎮(zhèn),其長篇作品描繪地方風貌與人情世故,傳達民族情感與價值觀,“構成了其他地區(qū)無法企及的獨特文學風景”(孫新峰65)。與此同時,陜西文學順應時代浪潮,作品經由英譯跨越地域文化羈絆,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三秦之聲。放眼陜西作家英譯境況,賈平凹筆耕不輟、佳作頻出,多部力作進入英語讀者視野,國內譯介研究隨之活躍;路遙、陳忠實文采斐然、著作等身,作品英譯進程卻阻滯不前,相關學術研究量小力微;柳青、杜鵬程、高建群、紅柯、楊爭光、京夫、程海及陳彥等優(yōu)秀作家筆力獨扛、匠心獨運,然成功走出國門的作品有限,譯介研究未成體系、有待拓展。綜而論之,陜西當代作家英譯作品多寡懸殊,研究熱度大相徑庭,以致陜西文學英譯發(fā)展失衡,傳播交流受阻。鑒于此,本文梳理陜西當代長篇小說英譯及研究概況,描寫與反思并舉,明晰陜西文學英譯現存問題及個中制因,以期喚起譯界同仁關注,并為中國文學“走出去”提供借鑒、打開新視野。
一、陜西當代長篇小說英譯情況
陜西當代長篇小說英譯發(fā)軔于“十七年文學”,以柳青、杜鵬程作品英譯為主。隨后的動亂幾近中止了英譯進程,未有長篇作品譯出。動亂結束后,陜西文學英譯迎來“改革開放”,柳青、杜鵬程與賈平凹各有一部長篇小說譯出。新世紀頭十年,柳青、賈平凹各有一部長篇作品譯出。第二個十年,賈平凹作品英譯出版熱度攀升,路遙、高建群亦有作品紛至譯出。統計陜西當代長篇小說英譯情況如表一。
2014 8,535,566
柳青 《銅墻鐵壁》 1954 - 21,800,991 0 - 0
《創(chuàng)業(yè)史》 1964 - 5,480,108 0 - 0
1977 11,439,264
2001 11,162,086
杜鵬程 《保衛(wèi)延安》 1958 - 12,961,221 0 - 0
統觀譯本銷量情況,賈平凹與路遙作品接受效果較為理想?!陡吲d》電子書銷量位居陜西文學作品前列,紙質書影響較為有限?!稑O花》《廢都》電子書與紙質書銷量排行均為一百萬名開外,《浮躁》《帶燈》暫未有電子版上架,紙質書銷量平平,未能引發(fā)較多關注。路遙《人生》長居中國文學暢銷榜前50名,電子書銷量排行進入前七萬名。高建群、柳青與杜鵬程接受情況略遜一籌,《統萬城》電子書與紙質書銷量排行兩百萬名開外,《銅墻鐵壁》《創(chuàng)業(yè)史》與《保衛(wèi)延安》僅有紙質書在售,其中銷量最高的《創(chuàng)業(yè)史》位居五百萬名開外,海外傳播效果欠佳。
讀者書評是海外讀者閱讀感受的集中體現,書評研究有利于“準確地找出西方讀者對某個中國文學作品接受度的情況及細部原因”(石春讓、鄧林65)。亞馬遜網站設有“讀者評級”和“讀者留言”,其中《高興》共532人評分,評級3.7星,讀者書評達425條,評價褒貶不一,有讀者贊許“作品溫暖有趣、略顯心酸,生動講述了拾荒者曲折的一生”①;也有讀者批評“故事平淡緩慢,敘事粗俗”。可見,《高興》作品主題得到讀者認可,然詩學規(guī)范差異招致些許批判?!稑O花》共10人評分,評級3.6星,讀者書評6條,讀者就作品封面、故事情節(jié)與文化底蘊給予肯定,也有讀者表示“翻譯讓對話變得生硬尷尬”?!稄U都》共7人評分,評級4星,讀者書評6條,有讀者肯定了作品行文、作者聲望及譯者貢獻,也有讀者對敘事節(jié)奏表示不滿?!陡≡辍饭?人評分,評級4.5星,讀者書評5條,有讀者稱贊作品是中國文學和文化的縮影,并給予譯者高度評價;也有讀者表示部分段落過長,語義不連貫?!稁簟肺从性u分與評論,傳播效果較為有限。《人生》共1513人評分,評級4.2星,讀者書評145條,作品思想內涵和故事基調獲得大部分讀者好感,然部分讀者對人物形象及敘事節(jié)奏表示失望?!督y萬城》共26人評分,評級3星,讀者書評共26條,正面評論表示作品風格簡潔明快,情節(jié)令人難忘;負面評論指出譯本存在語法錯誤,翻譯生硬等問題。柳青、杜鵬程作品在亞馬遜平臺暫無評級評分與讀者留言,讀者接受效果欠佳。由是觀之,陜西文學作品英譯接受程度不一,作品思想內涵與文化底蘊得到多數西方讀者認同,擴大了陜西文學世界影響力,然敘事手法與文化差異影響了閱讀體驗。
三、陜西長篇小說英譯研究概況
陜西文學的世界影響力逐步提高,吸引了愈多學者參與相關研究,促進了陜西文學與世界文學的交流互鑒。梳理陜西長篇小說英譯研究概況,有利于揭示陜西長篇小說英譯研究重點與不足。
1.1國外英譯研究概況
翻譯文學的海外研究是衡量“走進去”的重要參考。統觀陜西長篇小說國外研究,根據研究主體劃分,國外英譯研究可分為專業(yè)書評與學術交流兩方面。
專業(yè)書評指海外權威媒體評論,對讀者具有一定引導作用??v觀亞馬遜平臺專業(yè)書評,賈平凹作品獲贊最多:《高興》被評“韓斌的翻譯令作品變得豐富生動、令人愉悅”②(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結合了中國動蕩的政治歷史以及豐富藝術傳統,描繪了一個正在變化的中國,并殘酷地說明了這種變化會造成劉高興樂觀而令人心碎的生活”(Publishers Weekly);《浮躁》“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啟迪性”(Kirkus Reviews)。其他陜西作家中僅高建群作品獲專業(yè)媒體點評:《統萬城》是“中國歷史幾十年來最好的作品之一”(San Francisco Book Review)??傮w來說,專業(yè)書評給予了陜西長篇小說高度評價,以積極的口吻向西方讀者展現了陜西長篇作品的獨特文學價值,有利于吸引更多潛在讀者的閱讀興趣,對陜西文學海外傳播起到了正向推動作用。
學術研究包括國際學術論文,其中賈平凹研究成果數量較多,其他陜西作家研究略顯薄弱。賈平凹國外研究可分為本體文學性研究與譯介傳播接受研究。本體文學性研究運用多種理論解讀作品,代表研究成果如華裔學者王一燕(Wang 2006)的博士論文,通過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的“國族敘述”理論探討賈平凹小說、詩歌與散文,認為其創(chuàng)作為文學本土主義的定向與敘述中國的構思提供了范例。該論文后以專著形式被“勞特里奇當代中國系列”叢書收錄,是目前唯一一部以陜西作家為專題的學術著作。加拿大學者鄭明芳(Zheng 2004)博士論文以西方悲劇理論為基礎,剖析賈平凹小說中角色跨越城鄉(xiāng)邊界與社會階級的悲劇情節(jié),認為賈平凹以藝術的形式表達悲劇意識。譯介傳播接受研究關注陜西長篇小說譯本的傳播情況(Wang 2019),論文認為《懷念狼》的文學寓意符合生態(tài)批評與動物研究的批判取向,作品超越了西北地區(qū)邊界,具有世界性視野??偠灾?,國外學界的賈平凹研究多以漢語原著為研究對象,探討賈平凹長篇作品獨特的文學性、創(chuàng)作手法、文學形式流變與中外文學關系等話題,展現了陜西長篇作品的世界性;然研究成果總體偏少,限制了海外學術影響力,同時理論豐富性欠佳,對于拓寬研究視野效果有限。
其他陜西作家海外英譯研究體量較小,僅有部分專著以章節(jié)形式介紹了陜西作家。如加拿大學者梁麗芳表示以往介紹中國作家的海外著作都較為簡略過時,因而在其著作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Writers:Biography, Bibliography, and Critical Assessment中介紹了部分陜西作家。其中“Constructing the White Deer Plain”(Leung 43)一節(jié)描述了陳忠實的創(chuàng)作生涯,認為其創(chuàng)作融合了民俗學與儒家文化;“Caught between Rural and Urban”(185)一節(jié)認為路遙的寫作著眼于城鄉(xiāng)之間的故事,概述了路遙生平事跡與創(chuàng)作歷程。該著作將作家生平與創(chuàng)作歷程相結合,歸納作品特征并給予總體評價;同時還在每節(jié)末尾注釋中標明譯本篇目與出處,以便相關學者開展學術研究。2007年,加拿大漢學家戴邁河(Michael M. Day)將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譯為英文,并由荷蘭布里爾出版社出版,文中“Liu Qings History of Pioneering Work”(Hong 115-119)一節(jié)介紹柳青創(chuàng)作情況,該著作還介紹了杜鵬程、路遙、陳忠實的作品及其研究,為陜西作家國外研究提供借鑒參考。概而述之,其他陜西作家海外研究多聚焦作家生平、創(chuàng)作歷程與作品特征,提供了詳實的參考資料;然相關研究多出現在中國作家綜述類研究中,缺乏專題性的文學理論探討,不利于國內外學界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內涵,對文學譯介傳播助力有限。
1.2國內英譯研究概況
梳理陜西作家國內英譯研究有利于廓清重點,明晰盲區(qū)。以賈平凹、路遙、陳忠實、柳青、杜鵬程、高建群、紅柯、楊爭光、京夫、程海及陳彥11位作家姓名與“譯”為檢索項,全文檢索CNKI數據庫CSSCI源刊及中文核心期刊(截至2021年3月31日),排除無效數據后獲賈平凹譯介研究論文45篇、路遙3篇、陜西作家群3篇、陳忠實1篇。根據論文焦點與研究路徑,可分為翻譯語言本體研究、描寫性譯介接受研究、比較詩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其他英譯研究新視角四方面。
翻譯語言本體論文共22篇,屬陜西文學譯介研究重點,其中賈平凹20篇、路遙與陳忠實各1篇,未涉及其他陜西作家。該方向多以鄉(xiāng)土語言為考察對象,從關聯理論、譯者行為批評理論、前景化理論等視角切入,探討文化意象、文化負載詞、文化語詞在漢英語言中的釋義差異,探索譯本如何再現原文風格,貼近目標讀者??傮w而言,該類研究較為活躍,理論支撐相對充足,通過多維理論視角分析譯文,探討英譯策略,對中國文學作品譯介具有實踐指導作用;然研究未對賈平凹以外的陜西作家展開深入探討,忽略了部分優(yōu)秀譯本的研究價值,視角有待進一步拓寬。
描寫性譯介接受論文共15篇,其中賈平凹12篇、路遙1篇、陜西作家群2篇。該類研究以描寫性視角觀測陜西文學海外接受效果,從海外媒體、研究學者及大眾讀者視角切入,探析語言特色、敘事手法與譯介模式。概言之,該類研究立足陜西長篇小說譯出現狀,從多個譯介參與者的角度汲取有效經驗,有利于學者多維考察陜西文學譯介接受情況;然譯介反思方面研究略顯不足,缺少切實有效的傳播方案與路徑參考,對于譯介活動參考價值相對有限。
比較詩學與世界文學論文共5篇,其中賈平凹3篇、路遙1篇、陜西作家群1篇。該類研究考察陜西文學與世界文學的詩學差異,認為賈平凹作品具備可譯性(楊慧儀2013)、世界性(王寧2018)與經典性(閆海田2019);贊揚路遙作品中的奮斗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貴財富;指出陜西作家借鑒吸收西方異質文化有助于在世界文學格局中獲得鑒別認同。要而言之,該類研究從宏觀視角考察陜西文學世界性,探尋陜西文學如何引起世界讀者共鳴,為創(chuàng)作主題選擇與翻譯文本選材提供參考;然研究體量稍顯單薄,對于世界性的文學主題分析不夠深入,有待進一步思考探討。
其他英譯研究新視角論文共7篇,均以賈平凹為考察對象。該研究方向借鑒新興學科的知識方法,考察傳統譯學與交叉領域的滲透融合,如副文本、生態(tài)學、文化模因、語料庫技術等,提高了國內學界理論豐富度,開拓了翻譯研究視域。一以言之,該類研究從多個學科視角綜合考察陜西文學“走出去”,跨學科研究提振了翻譯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為相關學者開拓了新視野;然學科間聯系不夠緊密,缺乏深入契合的跨學科理論成果,且理論多樣性有待進一步拓展。
四、陜西文學英譯反思與啟示
梳理陜西當代長篇小說英譯及其研究情況,發(fā)現存在以下問題:一、譯出數量較為有限,未能形成系統性影響;二、讀者接受程度相差懸殊,整體影響力相對不足;三、國內外研究尚未形成體系,對陜西文學對外交流助力不足。圍繞現存問題,本文著眼于影響英譯活動的文本層面因素與文本外因素,為陜西文學外譯提供相關建議。
文本層面因素主要指直接影響譯文生成的相關因素,提升陜西文學英譯文本質量可從以下四方面考慮:一是譯介選材緊隨時代,尊重文學市場規(guī)律。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日益強大,英語世界讀者希冀通過文學作品感受中國人民生活面貌,譯介選材應遴選反映中國社會現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作品,以提升譯本受到海外讀者歡迎的可能性。二是優(yōu)化英譯策略,巧傳作品內涵。陜西作家擅長運用方言俗語寫作,增添了作品的異域之美,但對譯者而言頗具挑戰(zhàn)性,因此需根據實際情況活用英譯策略,如《極花》譯本書名翻譯選用了“Broken Wings”這一“文化負載信息豐富,互文指涉繁雜”(馮正斌、林嘉新 89)的文化意象,增加了讀者親和感,有利于傳達作品價值內涵。三是作家編輯積極參與,協同改善翻譯質量。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難免遇到陌生詞匯與文化習俗,容易導致誤譯現象,如若作家、編輯能夠親身參與翻譯,則有利于提升譯文質量。韓斌在翻譯《高興》時,根據編輯意見修改了部分表達方式,“胡說”一詞在“初稿譯為Nuts to that后改為Screw that,最后采用的是美國讀者最熟悉的Bullshit”(季進、王曉偉 171),顯著有效地提高了譯文翻譯質量。四是豐富副文本信息,拉近讀者距離。副文本寄托著作品情感內涵,是文學作品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內副文本包括封面封底、前言后記、序跋注釋等,傳達著譯本出版信息與作品隱含意義,如莫言意語譯著《紅高粱》封面為紅色背景的兵馬俑圖片,極具視覺辨識度與想象空間,對于譯本傳播起到助推作用。外副文本包括宣傳營銷、專業(yè)書評、讀者評論等,是譯本傳播的重要推手,如《今日中國文學》曾強調《廢都》被列為禁書,極大激發(fā)了讀者的閱讀欲望。是以,提高譯作內外副文本的豐富程度能夠充分呈現作品文學魅力,拉近讀者距離,助推陜西文學進入英語世界。
文本外因素主要指影響譯本在目的語文化環(huán)境中譯介傳播的非文本因素,提升譯本的海外譯介傳播效果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培植作家全球視野,完善文學代理人出版制度。作家參與的推介活動是提高海外影響力的重要推手,亦是“作家及翻譯作品直接走進異域文化的最佳平臺”(于瑞華、張聯189),能夠有效拓展作家國際視野,培植全球觀念。此外,專業(yè)文學代理人是代表作者、譯者進行商務溝通的重要角色,能夠準確判斷譯本的市場潛力,甚至成為譯本進入海外出版社視野的敲門磚。二是優(yōu)化譯者模式,提升翻譯質量。上世紀,陜西文學譯者模式多以海外譯者為主,然海外譯者對于準確傳達作品文化內涵心有余而力不足。隨著中國文學英譯事業(yè)不斷發(fā)展,陜西文學譯者模式轉型為“國外漢學家或翻譯家與以母語為中文的譯者合作的譯介模式”(韓紅建、蔣躍 63),優(yōu)化譯者模式有利于提升翻譯質量,優(yōu)化作品的譯介傳播效果。三是整合利用多方資源,開拓多元出版渠道。依托譯者、書評、出版社三者的社會文化資源有利于發(fā)掘潛在讀者群體,擴大陜西文學與海外讀者接觸面積。借助知名譯者的讀者基礎,國外權威書評的輿論導向作用以及商業(yè)出版社具備雄厚的經濟與文化資本,有利于譯本在目的語世界的傳播流通。此外,隨著數字人文時代到來,“數字閱讀產品對出版商變得越來越重要”(任翔11),陜西文學應順應世界文學發(fā)展趨勢,貼近目標讀者的電子化閱讀偏好。四是依托學術交流,助力文學英譯。國外學者通過海外期刊發(fā)表相關研究論文,更有利于讓譯本產生“自己人效應”(轉引自鮑曉英14),促進陜西文學的譯介傳播。國內研究以本土期刊為主陣地,主要探討翻譯策略探討與譯傳效果評估,能夠喚起更多學者對于陜西文學譯介的縱深關注,是拓寬陜西文學譯介研究視野的有效途徑,對于陜西文學英譯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意義深遠。
陜西文學英譯活動從建國時期走向新世紀,眾多優(yōu)秀作家走出國門,作品進入英語世界讀者內心,有效提升了陜西文學世界范圍的文學影響力。本文從譯本出版情況、作品接受概況、學術研究現狀入手,考察陜西當代長篇小說的英譯傳播效果,發(fā)現陜西當代小說英譯存在作品譯出數量不足、作家譯介情況不均、譯本銷售情況欠佳、英譯研究體量有限等問題,限制了陜西文學英譯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述過往以鑒未來,反思現存問題并吸收借鑒國內外文學譯介的先進經驗,從文本層面與文本外層面提出優(yōu)化建議:文本層面注重譯介選材、策略優(yōu)化、多方參與以及副文本信息;文本外層面聚焦人才培養(yǎng)、譯者模式、資源渠道以及學術交流。簡言之,反思陜西文學英譯活動既對陜西文學譯介研究具有重要啟示價值,又可為整體中國文學外譯提供鑒資參考。
注釋【Notes】
①讀者書評來自于美國亞馬遜官方網站,中文系筆者自譯。
②專業(yè)書評來自于美國亞馬遜官方網站,中文系筆者自譯。
引用文獻【Works Cited】
鮑曉英:從莫言英譯作品譯介效果看中國文學“走出去”?!吨袊g》1(2015):13-17、126。
[Bao, Xiaoying. “The Recep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Mo Yans Oeuvre and the Light it Sheds on the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1 (2015): 13-17, 126.]
馮正斌、林嘉新:“譯者行為批評”視域下的《極花》英譯本述評。《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4(2020):87-92。
[Feng, Zhengbin and Lin Jiaxin. “On the Translation of Broken W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 Behavior.” Journal of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4 (2020): 87-92.]
韓紅建、蔣躍:多重視閾下的陜西當代文學譯介模式反思。《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2018):61-66。
[Han, Hongjian and Jiang Yue. “Reflection on the Translation Model of Shaanxi Literatur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Xidi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6 (2018): 61-66.]
Hong, Zicheng. A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Leiden: Brill, 2009.
季進、王曉偉:論當代文學海外譯介的可能與未來——以賈平凹《高興》的英譯本為例?!懂敶骷以u論》6(2018):165-173、186。
[Ji, Jin and Wang Xiaowei. “On the Possibility and Prospect of Overseas Translations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6 (2018): 165-173, 186.]
Leung, Laifong.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Writers: Biography, Bibliography, and Critical Assessment. London: Routledge, 2016.
任翔:后數字時代的顛覆與融合——2019年歐美數字出版評述及展望。《出版廣角》5(2020):10-14。
[Ren, Xiang. “Disruption and Convergence in the Post-Digital Age: 2019 in Review for Digital Publishing Developments.” View on Publishing 5 (2020): 10-14.]
石春讓、鄧林:基于情感分析的賈平凹《高興》英譯本中地域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與傳播效果考察。《外國語文研究》6(2020):58-66。
[Shi, Chunrang and Deng Lin. “A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Local-culture-loaded Words in Jia PingwasHappy Dreams andIts Dissemination Based on Sentiment Analysis Technology.”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6 (2020): 53-66.]
孫新峰:三個人的文學風景——路遙陳忠實賈平凹三作家的文化符號學意義?!懂敶膲?(2010):65-68。
[Sun,Xinfeng. “The Literary Scenery of Three Individual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Semiotics of Three Writers Lu Yao, Chen Zhongshi and Jia Pingwa.”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4 (2010): 65-68.]
王寧:作為世界文學的中國當代小說:賈平凹小說的世界性和理論前瞻性。《學術研究》12(2018):141-150、178。
[Wang, N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Fiction as World Literature: The Cosmopolitan Features and Theoretical Anticipation of Jia Pingwas Fiction.” Academic Research 12 (2018): 141-150, 178.]
---.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 between Writers and Critics: The Case of Jia Pingwa.” 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1 (2019): 35-47.
Wang, Yiyan. Narrating China: Jia Pingwa and His Fictional World.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魏家海:走向世界文學的宇文所安唐詩譯本研究?!锻鈬Z文研究》6(2019):58-66。
[Wei, Jiahai. “Study of the Tang Poems Translated by Stephen Owen Becoming the World Literature.”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6 (2019): 58-66.]
閆海田:中國民族經驗的世界經典性認同——賈平凹海外接受個案考察?!懂敶骷以u論》3(2019):180-191。
[Yan, Haitian. “World Classic Identity of Chinese National Experience: ‘A Individual Study of Jia Pingwas Acceptance Overseas.”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3 (2019): 180-191.]
楊慧儀:呼喚翻譯的文學:賈平凹小說《帶燈》的可譯性?!懂敶骷以u論》5(2013):164-169。
[Yang, Huiyi. “Literature Calling for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ability of Jia Pingwas Novel The Lantern Bearer.”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5 (2013): 164-169.]
于瑞華、張聯:文學翻譯與作品域外影響力《當代作家評論》4(2016):183-190。
[Yu, Ruihua and Zhang Lia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he Extraterritorial Influence of Works.”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4 (2016): 183-190.]
Zheng, Mingfang. “The Tragic Vision in Jia Pingwas Four Novels of the 1990s” (Ph. D. Dissertation).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2004.
朱振武:漢學家中國當代文學英譯研究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外語教學》5(2020):81-87。
[Zhu, Zhenwu. “A Probe into the Study of Overseas Translator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5 (2020): 81-87.]
責任編輯:胡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