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儀,黃玉源,劉德良
摘 要:以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為研究對象,采用實地調(diào)研法對該校區(qū)的植物種類、生活型、觀賞特性和植物群落結構特征等進行研究,并對各功能分區(qū)代表性案例進行具體分析,其目的主要是針對校園植物群落結構特征和植物景觀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以期為廣東及其他地區(qū)高校建設綠色校園、生態(tài)校園、和諧校園提供參考和借鑒。結果表明:1)該校區(qū)植物共計139種(含變種),隸屬58科114屬;2)喬木種類和數(shù)量偏少,缺乏落葉樹種,部分群落結構簡單;3)以觀花和觀葉植物為主,觀果和觀枝干植物欠缺;4)10個植物群落喬灌草3個層次的Simpson多樣性指數(shù)與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趨勢大致相同,各層次排序為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層,說明灌木層植物種類最豐富;Odum指數(shù)與Margalef指數(shù)基本呈同一趨勢,各層次排序為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層,與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關鍵詞:暨南大學;植物景觀;群落結構;優(yōu)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 ? ? ? 文獻標識碼:
Survey on Diversity and Disposition of Garden Plant Community in Shipai Campus of Jinan University
LI Jianyi1,HUANG Yuyuan2*,LIU Deliang3*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2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3College of Life Sciences,Jiaying College,Meizhou,Guangdong 514015,China)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lan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lant landscape on campus. Taking the Shipai campus of Jinan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investigated the species, life form,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s on campus, and analyzed the typical case of each landscape functional zon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nstructing green, ecological and harmonious campus in other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The results showed: 1) There were 139 species (including varieties), belonging to 58 families and 114 genera; 2) the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tree, especially deciduous tree species were less, an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simple; 3) flowers and foliage plants were in major, but fruit and stem plants were shortage; 4) The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of the three layers (arbor, shrub and grass) of the 10 plant communities we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nd the order of each layer was shrub layer > herb layer > tree layer, indicating that the shrub layer had the most abundant plant species; Odum index and Margalef index showed the same trend, and the order of each layer was shrub layer > herb layer > tree layer, being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e trend of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Key words: Jinan University; plant landscape; commun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校園綠化是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判大學建設水平的重要標準[1]。近年來,國內(nèi)各高校校園建設的蓬勃發(fā)展,人們更加注重學校整體規(guī)劃、建筑設計形式和地理位置等問題,而忽視了校園綠化這項重要工作。在大力倡導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背景下,人們對校園植物景觀營造愈發(fā)重視[2-4]。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可為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空間,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并潛移默化養(yǎng)成美的行為、美的語言、美的品格[5]。據(jù)研究報道,校園植物景觀好壞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成績[6]。因此,對校園植物景觀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谏鲜鲈?,2018年至2019年對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園林植物進行調(diào)查,旨在統(tǒng)計園林植物種類和植物應用狀況,并探討該校植物景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提出優(yōu)化對策,以期為廣州市其他高校校園植物景觀營造或改造提供參考依據(jù)。
1 研究地概況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chuàng)辦的華僑高等學府,國家“211工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钡娜珖攸c大學,已有114年的辦學歷史。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位于素有“花城”美譽的廣州市區(qū),校園占地總面積212.16 hm2,校舍建筑面積167.05 hm2。其經(jīng)緯度為23°6′0″N -23°14′45″N,113°15′55″E -113°26′30″E,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7],年平均氣溫為21.4℃~21.9℃,年平均降水量為1623.6~1899.8mm,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820~1960h[8],具有溫暖多雨、光照充足、溫差小、夏季長、霜期短等氣候特征[7]。
2 研究方法
2.1 植物種質(zhì)資源調(diào)查
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對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所應用的園林植物種類進行實地調(diào)查,獲悉該校校園植物群落位置及植物景觀分布狀況如圖1所示,制作植物調(diào)查統(tǒng)計表記錄植物名稱,并用相機拍攝植物照片存檔備查,然后根據(jù)恩格勒系統(tǒng)對植物進行分類,并對調(diào)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2 調(diào)查方法
選取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園林綠地、宿舍綠地和道路綠地作為調(diào)查對象,選擇代表性群落10個,用隨機調(diào)查法,適當結合典型調(diào)查法設置樣方,其中每個群落設置喬木樣方2~4個樣方。按照最小面積法原理,即當不同的地理區(qū)域所測植物群落總面積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再增加樣方總面積數(shù)則該群落的種類數(shù)也不會再增加了的原理,亞熱帶地區(qū)所需樣方總面積為400 m2即可滿足上述條件[9],超過此面積數(shù)在500~600 m2也可以[10-13],因此,設置每個喬木樣方的總面積為400~500 m2 ,在喬木的大樣方中設6個以上4 m × 4 m的灌木小樣方,草本層植物則按照不同的群落特征,在每個喬木樣方中設置25個以上1 m × 1 m的小樣方,以典型抽樣法為主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14] 。在植物群落調(diào)查時,各層次都記錄種名、植株數(shù)量等指標。
2.3 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與豐富度指數(shù)計算
本研究比較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Simpson指數(shù)和Shannon-Wiener指數(shù))和物種豐富度(R),計算公式如下[15-16]:
Simpson指數(shù):
式中,s為植物的種類數(shù);N為全部種類的個體數(shù);Ni為樣地內(nèi)某種類個體數(shù)。
Shannon-Wiener指數(shù):
式中,s為植物的種類數(shù);Pi為種類i的個體數(shù)(Ni)與全部種類的個體數(shù)(N)的比值。
物種豐富度指數(shù):
(1)Odum指數(shù): R1=S/lnN
(2)Menhinnick指數(shù): R2=lnS/lnN
(3)Margalef指數(shù): R3=S-1/lnN
式中,S為物種數(shù);N為全部種的個體數(shù)。
3 結果與分析
3.1 植物種類組成
經(jīng)過調(diào)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共有園林植物58科114屬139種,分別占廣州市園林植物(232科1031屬2078種)[7]的25%、11.06%、6.69%。其中喬木54種、灌木57種、草本25種、藤本1種,竹類2種,分別占植物物種總數(shù)的38.85%、41.01%、17.99%、0.72%、1.44%。由此表明,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植物種類偏少,特別是藤本植物,說明該校園的植物多樣性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這也是該校未來重點綠化美化的方向之一。
3.2 植物生活型分析
通過表1可知,喬木與灌木樹種比例約為1:1.06,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比例約為4.18:1。根據(jù)城市園林綠地規(guī)劃的相關要求,喬木和灌木比例約為7:3,常綠樹比例較高,約為60%以上[17 ]。由此可以看出喬木與灌木比值明顯偏低,今后校園綠化應增加喬木樹種,以豐富喬木種類;雖然南方以常綠植物為主,也符合當?shù)刂参锶郝涞奶攸c;但常綠樹種比例過大,季相變化不明顯,應增加落葉樹種并運用不同色彩的喬灌草進行搭配,以形成多層次的植物景觀。
3.3 觀賞特性分析
每種植物的枝、葉、花、果實都具有獨特的觀賞特性,按照植物在某一季節(jié)表現(xiàn)出的特定景觀效果進行歸類和分析。由圖2可知,觀花植物65種、觀葉植物38種、觀果植物13種、觀形植物33種、觀枝干植物8種,所占的比例依次為46.76%、27.34%、9.35%、23.74%、5.76%。在所有的觀花植物中,春季開花樹種有錦繡杜鵑(Rhododendron pulchrum)、珍珠金合歡(Acacia podalyriifolia)、木棉(Bombax ceiba)等35種,早春和晚春開花植物均有種植;夏季開花樹種有白蘭(Michelia alba)、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軟枝黃蟬(Allamanda cathartica)等50種,是一年中開花植物種類最多的季節(jié);秋季開花樹種有木犀(Osmanthus fragrans)、琴葉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等36種,植物景觀較為豐富;冬季開花樹種較少,僅有美麗異木棉(Ceiba speciosa)、紫背竹芋(Stromanthe sanguinea)等15種。其中,以白色系花和紅色系花為主,黃色系花和藍色系花較少。從整體來看,該校園能夠體現(xiàn)“四季見綠,四季有花”的景觀效果,若今后能增加一些觀果類植物、觀枝干類植物、黃色系花和藍色系花,景色會更佳。
3.4 植物群落結構特征數(shù)量指標分析
根據(jù)以上幾個公式,從物種多樣性和豐富度兩個角度對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園林植物結構特征進行分析:由表2可知,各植物群落喬木層Simpson指數(shù)在0~0.6993之間,Simpson指數(shù)最高為群落8,高達0.6993;最低為群落2、群落3、群落7、群落9和群落10,均為0;其排列順序為群落8>群落1>群落5>群落4>群落2=群落3=群落7=群落9=群落10>群落6(無喬木層)。灌木層Simpson指數(shù)在0.0454~0.8392之間,Simpson指數(shù)最高為群落5,高達0.8392;最低是群落7為0.0454;其排列順序為群落5>群落4>群落6>群落1>群落9>群落2>群落8>群落3>群落10>群落7。草本層Simpson指數(shù)在0.0465~0.7235之間,Simpson指數(shù)最高為群落10,高達0.7235;最低是群落3為0.0465;其排列順序為群落10>群落8>群落5>群落9>群落1>群落7>群落6>群落4>群落2>群落3。從整體來看,10個植物群落Simpson指數(shù)最高為群落5,最低為群落6;其排列順序為群落5>群落4>群落9>群落10>群落1>群落8>群落2>群落3>群落7>群落6。通過表2可以看出,喬灌草三個層次的Simpson多樣性指數(shù)與Shannon-Wiener多樣性指數(shù)的趨勢大致相同,各層次排序為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層,說明灌木層的植物種類最為豐富,這可能與人為有意栽植有關。
從豐富度指數(shù)來看,喬木層豐富度指數(shù)較高為群落1、群落5和群落8,最低為群落2、群落3、群落7、群落9和群落10,說明群落1、群落5和群落8喬木層物種相對豐富,而群落2、群落3、群落7、群落9和群落10喬木層物種相對單一。灌木層豐富度指數(shù)較高為群落5和群落10,這兩個群落屬于典型的休閑區(qū),休憩和娛樂的人數(shù)相對較多,為了營造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這可能導致植物種類相對豐富的原因;豐富度指數(shù)最低為群落7,該群落屬于道路綠地,說明該校忽視道路綠地綠化。草本層豐富度指數(shù)最高為群落10,這可能是由于該群落位于管理學院中庭,四周有高大建筑物遮擋,導致光線不足,從而形成潮濕陰暗的環(huán)境,有利于各種陰生植物生長;其次是人為有意栽植各種類型的草本植物。豐富度指數(shù)最低為群落3,其原因是受人為干擾較大。通過表2可以看出,Odum指數(shù)與Margalef指數(shù)基本呈統(tǒng)一趨勢,各層次排序為灌木層>草本層>喬木層,與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變化趨勢大致相同。
4 各功能分區(qū)植物景觀分析
4.1 校門區(qū)
南校門是暨南大學的主入口,是暨南大學深厚文化底蘊和學校面貌的象征。校園正門是氣魄雄偉的拱形構筑物,兩側(cè)的綠地采用自然式造景手法,以高大挺拔的王棕(Roystonea regia)作為主體景觀,可以拓展豎向空間邊界,更加凸顯場景的壯觀,給人一種簡潔、大氣的感覺。中層利用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三色千年木(Dracaena marginata 'Tricolor')、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艷山姜(Alpinia zerumbet)等彩葉植物構成多彩的色塊,再點綴黃金串錢柳(Melaleuca bracteata)、烏桕(Triadica sebifera)、蘇鐵(Cycas revoluta)、錦繡杜鵑(Rhododendron× pulchrum),增加空間的層次感,使景觀效果達到最佳,下層通過低矮的花灌木萼距花(Cuphea hookeriana)、龍船花(Ixora chinensis)栽植成花帶狀,以增強線條的優(yōu)美感。此外,綠地東北端種植中高型的澳洲鴨腳木(Schefflera macrostachy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擋風、隔音和遮蔭等作用,使寧靜的校園與喧囂的道路隔開(圖3)。
4.2 教學區(qū)
教學樓、圖書館、行政樓是構成整個學校的主體建筑群,是校園植物景觀營造的重點對象[18]。在植物造景時要注意烘托建筑環(huán)境,文化內(nèi)涵力求反映校園特色。暨南大學教學區(qū)域遍布全校,本文選取富力教學大樓和圖書館兩個區(qū)域?qū)ζ渲参锞坝^進行分析。
4.2.1 富力教學大樓
富力教學大樓采用樹干通直的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進行列植,呈現(xiàn)出一番熱帶風光景象??拷ㄖ锱苑N植低矮的春羽(Philodendron selloum),可保證室內(nèi)的通風采光。草坪上利用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基及樹(Carmona microphylla)、黃金榕(Ficus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等色葉植物,按照一定高度栽植成彎曲流線形的花帶,既有層次感,又富有動感。兩旁有銀姬小蠟(Ligustrum sinense)、米仔蘭(Aglaia odorata)、光葉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等修剪成球形的花灌木作為點綴。從整體來說,以綠色植物為主,色葉植物僅占小部分,植物配置比例協(xié)調(diào)。建筑外墻顏色為橙紅色與白色相間,雖然與植物色彩構成明顯的對比色,但是白色在其中起到很好的過渡作用(圖4)。
4.2.2 圖書館
圖書館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配置方式,前面以翠綠色的溝葉結縷草(Zoysia matrella)作為草坪;中間是紫紅色的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龍船花(Ixora chinensis)和三色千年木(Dracaena marginata 'Tricolor');后面是深綠色的春羽(Philodendron selloum),加上高大的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等喬木遮擋光線,產(chǎn)生由亮到暗的漸變過程。此外,左側(cè)種植5株觀干型的王棕(Roystonea regia)以及7株修剪成球形的海桐(Pittosporum tobira),與右側(cè)3株江邊刺葵(Phoenix roebelenii)、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龍船花(Ixora chinensis)達到平衡狀態(tài)。從整體來看,紅色與綠色構成明顯的對比色,龍船花(Ixora chinensis)、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形成明顯色塊,能產(chǎn)生讓人振奮的視覺效果。這一植物景觀體現(xiàn)了植物物種的多樣性,但又不失統(tǒng)一性(圖5)。
4.3 休閑娛樂區(qū)
休閑娛樂區(qū)是師生課余時間放松身心的主要場所,除了滿足師生的活動需求外,還要注重植物景觀的營造[19 ]。暨南大學校內(nèi)有多個休閑娛樂區(qū),本文選取咖啡館、月湖島和校訓廣場三個區(qū)域?qū)ζ渲参锞坝^進行分析。
4.3.1 咖啡館
咖啡館入口處采用玻璃營造一個小空間,并擺放一些裝飾物品,周圍栽植黃金間碧竹(Bambusa vulgaris)作為屏障,阻擋游人視線,應用“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的手法。地面以灰色石質(zhì)鋪裝地板與鵝卵石鑲嵌,同時在花池旁邊用草坪與石質(zhì)地板相連,進一步豐富道路景觀。休閑區(qū)采用木質(zhì)地板,地板顏色與椅子、棚頂以及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顏色相近;桌面與花壇、草坪上石塊形狀相呼應,使整個環(huán)境融為一體。四周種植垂葉榕(Ficus benjamina)圍合成一個封閉的空間,不僅具有阻擋外圍人的視線作用,還有降低噪音等作用。從總體上看,雖然運用的植物種類比較少,但與園林小品搭配效果不錯。此處以水為動、植物為靜,運用動靜結合手法;以水為虛、石頭為實,達到虛實相繼的效果(圖6)。
4.3.2 月湖島
月湖島以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垂枝紅千層(Callistemon viminalis)、假檳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等高大挺拔的樹種作為喬木層,假連翹(Duranta erecta)、光葉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黃金榕(Ficus microcarpa'Golden Leaves')、蘇鐵(Cycas revoluta)等觀花類、觀葉類和觀形類植物作為低矮灌木層,沿階草(Ophiopogon bodinieri)和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作為地被,形成喬木+灌木+草本的植物群落空間結構。湖邊種植的垂枝紅千層(Callistemon viminalis)與水面相互映襯,每當微風吹拂,左右晃動,十分愜意。白色橋梁與島嶼連接處以對植的方式栽植兩株塔型的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其樹冠形狀與亭子頂部構造十分相似。深綠色的亭頂與整個島嶼植物色彩相一致,紅色的柱子與其形成強烈的對比,雪白色的欄桿與橋梁起到過渡作用。整個景觀以綠色為主,適地適樹,合理搭配,也符合當?shù)氐牡乩憝h(huán)境(圖7)。
4.3.3 校訓廣場
校訓廣場左右兩邊均為大面積草坪,中央為圓形大花壇?;▔疫叢捎脜仓驳姆绞椒N植6株四季常綠的王棕(Roystonea regia),左邊種植1株體型較大的木棉(Bombax ceiba),以達到左右均衡的景觀效果。木棉(Bombax ceiba)花橘紅色,先花后葉,樹形具陽剛之美。冬春季既可觀形,又可賞花。此外,種植黃綠色的假連翹(Duranta erecta)、深綠色的基及樹(Carmona microphylla)、金黃色的黃金榕(Ficus microcarpa 'Golden Leaves')、紫紅色的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作為低矮的灌木,構成一種色塊分明、線條感強的畫面,給人一種和諧美的感受。通過對植物進行定期修剪,因此更加凸顯整齊與統(tǒng)一(圖8)。
4.4 生活區(qū)
生活區(qū)是師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其環(huán)境好壞直接影響師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該區(qū)域的植物造景既要有高大的植物供師生休息納涼,也要有豐富多彩的花灌木營造優(yōu)美的園林景觀。暨南大學設有多個學生宿舍區(qū)和教師公寓,本文選取金陵苑和真如苑兩個區(qū)域?qū)ζ渲参锞坝^進行分析。
4.4.1 金陵苑
暨南大學金陵苑(12棟與13棟之間)采用規(guī)則式種植手法,在兩棟宿舍樓之間種植了大面積的溝葉結縷草(Zoysia matrella),并通過列植方式栽植樹型優(yōu)美的王棕(Roystonea regia)和垂葉榕(Ficus benjamina)等多種景觀植物。雖然該區(qū)域運用的植物種類較少,但營造了一個簡單、舒適的生活休閑空間,而且植物都易于管理。為了進一步提高生活區(qū)的植物景觀水平,應該增加一些觀賞類植物,營造優(yōu)美的四季景觀(圖9)。
4.4.2 真如苑
暨南大學真如苑(8棟與9棟東面)通過列植的方式種植了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等高大植物作為喬木層,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鵝掌藤(Schefflera arboricola)和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作為低矮的灌木層,沿階草(Ophiopogon bodinieri)和水鬼蕉(Hymenocallis littoralis)作為地被,形成喬木+灌木+草本的植物群落空間結構。該區(qū)域由于栽植了較多的大型樹木且種植過密,再加上缺乏科學的養(yǎng)護與管理。不僅影響室內(nèi)通風和采光,而且也導致林下的植物生長不良,難以形成較好的景觀(圖10)。
4.5 體育運動區(qū)
體育運動區(qū)是師生鍛煉的主要場所,植物配置形式以簡潔和規(guī)則為主。在植物選擇上,應考慮隔噪音、凈化空氣和抗機械破壞性能強的樹種[20 ]。暨南大學在很多區(qū)域都設置了運動區(qū),本文選取運動廣場和籃球場(教育學院旁)兩個區(qū)域?qū)ζ渲参锞坝^進行分析。
4.5.1 運動廣場
運動廣場采用下沉式設計,植物造景主要集中在西面和東面的斜坡上。東面栽植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進行圍合,以防止噪音對周邊區(qū)域的影響。另外,還采用常綠植物軟枝黃蟬(Allamanda cathartica)、木犀(Osmanthus fragrans)、黃金串錢柳(Melaleuca bracteata)、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金錢榕(Ficus deltoidea)與落葉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烏桕(Triadica sebifera)相互搭配,觀花、觀葉和觀形植物交叉使用,形成景觀的多樣與變化,使得運動廣場四季有景可賞。此外,運動廣場還建造了數(shù)個樹池,栽植遮蔭效果較好的雅榕(Ficus concinna)、綠黃葛樹(Ficus virens)、白千層(Melaleuca cajuputi)、木棉(Bombax ceiba),并點綴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假連翹(Duranta erecta)、合果芋(Syngonium podophyllum)、紫背竹芋(Stromanthe sanguinea)等低矮灌木或草本植物??偟膩碚f,該區(qū)域植物配置所形成的景觀效果較好,能為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休憩環(huán)境(圖11)。
4.5.2 籃球場(教育學院旁)
籃球場外圍采用列植的方式在北面、西面分別栽植綠黃葛樹(Ficus virens)、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形成綠色屏障,減少噪音擴散和對外界的干擾,南面種植了藍花草(Ruellia simplex)、紅鱗蒲桃(Syzygium hancei)和一排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與主干道隔開,東南面有一塊面積較大的草坪,并栽植了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洋紫荊(Bauhinia variegata)、木棉(Bombax ceiba)和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等高大的樹種。從整體來看,該區(qū)域有較多樹冠濃密的植物,因而能夠形成大片綠蔭,但由于植物種類較少,缺少低矮的觀賞類植物,導致整體效果欠佳(圖12)。
5 討論
5.1 植物群落結構數(shù)量參數(shù)特征分析
將表2計算所得的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和豐富度指數(shù)與福建農(nóng)林大學金山校區(qū)、深圳羊臺山、深圳東部華僑城風景區(qū)進行比較分析:暨南大學喬木層多樣性指數(shù)為0.6158,灌木層多樣性指數(shù)為0.8392,草本層多樣性指數(shù)為0.5407;福建農(nóng)林大學金山校區(qū)喬木層、灌木層多樣性指數(shù)分別為0.724和0.551[21];深圳羊臺山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多樣性指數(shù)分別為0.8117、0.9449和0.8478[22 ];深圳東部華僑城風景區(qū)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多樣性指數(shù)分別為0.85、0.92和0.91[23 ]。由此可知,暨南大學與同類型的綜合性大學植物多樣性相差不大,但與山地植被、風景區(qū)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從豐富度指數(shù)來看,暨南大學喬木層豐富度指數(shù)為0.6676,灌木層豐富度指數(shù)為2.1251,草本層豐富度指數(shù)為0.9236;福建農(nóng)林大學金山校區(qū)喬木層、灌木層豐富度指數(shù)分別為1.303和0.651[21];深圳羊臺山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豐富度指數(shù)分別為1.4538、4.0876和2.2886[22 ];深圳東部華僑城風景區(qū)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豐富度指數(shù)分別為4.86、8.13和3.84[23]。由此可見,山地植被和風景區(qū)比校園的物種豐富度要高,因此該校未來需要進一步提高植物群落的物種豐富度。
5.2 校園植物景觀存在的問題
5.2.1 缺乏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觀
近自然植物群落是植被恢復的一種新理念[24 ],是運用園林植物模仿自然植物群落外貌特征進行景觀營造或減少人為因素對園林植物的干擾,通過植物之間的競爭和演替逐漸形成的景觀[25 ]。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觀能夠緩解精神緊張,有利于師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同時,也滿足現(xiàn)代人對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校后勤管理部門定期對植物進行整形修剪,不僅影響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而且難以形成近自然植物景觀。
5.2.2 缺乏垂直綠化垂直綠化是提高綠化覆蓋率的重要方式[26]。垂直綠化通常與建筑物或構筑物的表面復合,能夠最大限度地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城市土地、空間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促進建筑節(jié)能、環(huán)境治理和城市功能優(yōu)化[27]。目前,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垂直綠化建設相對薄弱,僅在庭院中栽植了綠蘿(Epipremnum aureum)。由此可見,垂直綠化的植物種類單一,且應用范圍較小。
5.2.3 水體污染水景常作為校園環(huán)境的構圖中心,使園景明凈開朗。水中倒影,無論是晨曦或月夜,盛夏或清秋,都可構成優(yōu)美宜人的景色。暨南大學的湖泊多為靜態(tài)或流動性差水體,再者加上地表徑流和生活污水的注入,使水中污染物增多、渾濁度增大,極易出現(xiàn)水體富營養(yǎng)化現(xiàn)象。雖然湖邊零散栽植了美人蕉(Canna indic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水生植物,但由于植物種類和數(shù)量不足,導致凈化效果不明顯,最終破壞水體的生態(tài)平衡,從而影響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居環(huán)境。
5.2.4 缺乏地域特色
在校園植物景觀營造過程中,加大地域性鄉(xiāng)土植物的應用,不僅具有獨特的地域特色和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生態(tài)適應性強,便于管理,適合大面積種植。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校引進了大量的外來植物,盲目追求“美麗”,缺乏對人文歷史的積淀,也缺乏對原有自然美的探索。
5.3 校園植物景觀優(yōu)化對策
5.3.1 師法自然群落,構建城市近自然植物景觀
目前,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越來越重視,植物造景正朝著“自然化”方向發(fā)展[25 ]。在城市中營造近自然植物群落,不僅降低養(yǎng)護管理成本,而且提高該區(qū)域的生態(tài)效益和物種多樣性,還有利于增強植物群落的穩(wěn)定性[28-29]。近自然植物景觀是體現(xiàn)園林植物的自然美,因此應該采用比較粗放的管理方式,盡量減少人為對植物群落的干擾。該校在進行養(yǎng)護管理時,除了對道路少數(shù)遮擋視線的枝條進行修剪外,其余喬木力求保持其自然生長姿態(tài),從而形成叢林的效果和形態(tài)多樣、造型各異、色彩豐富和錯落有致的景色;部分灌木可以根據(jù)植物生長發(fā)育特性對植物進行輕度整形,其余讓其自然生長發(fā)育;對于草本植物可適當保留雜草和植物凋落物,從而提高校園綠地植物群落多樣性水平和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植物凋落物是植物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zhì)循環(huán)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保留凋落物不僅改善土壤結構,而且給植物提供營養(yǎng)物質(zhì),還可以為群落整體景觀增添野趣。
5.3.2 發(fā)展垂直空間綠化
垂直綠化不僅對建筑結構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而且是緩解校園空間小、學生多、人均綠地面積不足和空間景觀少的一種重要途徑[30-31]。校園垂直綠化應善于利用所有的空間,如墻面、棚架、陽臺、柵欄和樓頂?shù)?。暨南大學石牌校區(qū)在校園景觀建設過程中,可以在教學區(qū)、生活區(qū)、休閑區(qū)等地方適當運用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紫藤(Wisteria sinensis)、蔦蘿松(Quamoclit pennata)、牽牛(Ipomoea nil)、蒜香藤(Mansoa alliacea)、地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等藤本植物,既能達到豐富立面綠化的目的,又可以營造優(yōu)美的景觀效果。
5.3.3 利用水生植物凈化水體
校內(nèi)水域面積較大,但是水質(zhì)受到污染。有學者認為,植物對水污染具有一定的治理功能[32 ]。水生植物作為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重要的初級生產(chǎn)者,在物質(zhì)和能量循環(huán)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改善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退化水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恢復;另一方面起到凈化水體的作用[33-34]。針對目前狀況,今后該??稍谒卸喾N植風車草(Cyperus involucratus)、莼菜(Brasenia schreberi)、香蒲(Typha orientalis)、水龍(Ludwigia adscendens)、水薄荷(Mentha aquatica)、歐菱(Trapa natan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菖蒲(Acorus calamus)等植物。
5.3.4 培育鄉(xiāng)土樹種和樹型優(yōu)美的植物,提升校園植物觀賞性
首先,保護校內(nèi)高大的植物和地域性特色樹種;其次,培育樹型優(yōu)美的高大喬木,如榕樹(Ficus microcarpa)、鳳凰木(Delonix regia)、木棉(Bombax ceiba)、臘腸樹(Cassia fistula)、雞爪槭(Acer palmatum)、烏桕(Triadica sebifera)、龍爪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 'Pendula')等,以形成更好的校園環(huán)境和意境。
參考文獻
[1]? ? ? 林銳,李葉芳,姜蕾,等.?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校園植物景觀評價[J]. 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7,32(1): 184-190.
[2]? ? ? 黃婷婷,孫欽花.? 我國高校校園植物景觀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8(5):2711-2713.
[3]? ? ? 裴會敏,王芬.?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校園植物配置調(diào)查研究[J]. 林業(yè)調(diào)查規(guī)劃,2018,43(5):201-204.
[4]? ? ?趙坤,潘江瓊. 清華大學校園綠地木本植物結構及配置分析[J]. 西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8, 2(1):87-91.
[5]? ? ?詹紅星,莊雪影,周玉潔,等.? 廣州高校校園植物調(diào)查與景觀特色評價[J]. 亞熱帶植物科學,2017,46(1):53-58.
[6]? ? ?MATSUOKA R H.Student performance and high school landscapes:Examining the links[J]. Landscape & Urban Planning,2010,97(4):273-282.
[7]? ? ?陳紅鋒,周勁松,邢福武.? 廣州園林植物資源調(diào)查及其評價[J]. 中國園林,2012(2):11-14.
[8]? ? ?黃久香,胡翠云,胡煒,等.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園林植物調(diào)查與分析[J]. 福建林業(yè)科技,2008,35(2):240-245 .
[9]? ? ?張金屯. 數(shù)量生態(tài)學[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10]? ?黃金燕,周世強,譚迎春,等. 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大熊貓棲息地植物群落多樣性研究:豐富度、物種多樣性指數(shù)和均勻度[J]. 林業(yè)科學,2007(03):73-78.
[11]? ?朱彪,陳安平,劉增力,等. 廣西貓兒山植物群落物種組成、群落結構及樹種多樣性的垂直分布格局[J]. 生物多樣性,2004(01):44-52.
[12]? ?Ortega-lvarez R, Hermando. A, Rodríguez- Correa,et al.Trees and the City: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along a Neotropical Gradient of Urb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ogy,2011, 2011(3).
[13]? ?Turner. B L, Wells,Andersen K M.Andersen et al.Patterns of tre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long a coastal dune chronosequence in lowland temperate rain forest in New Zealand[J]. Plant Ecology,2012,213(10).
[14]? ?莫庭坤,黃玉源.?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白云校區(qū)園林植物群落多樣性調(diào)查與分析[J]. 綠色科技,2013,(11):96-100.
[15]? ?黃玉源,招康賽,楊立君,等. 深圳山地植物群落結構與植物多樣性[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16]? ?蔣呈曦.深圳楊梅坑風景區(qū)濱海植物群落結構及景觀評價研究[D]. 廣州: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2018.
[17]? ?李錚生. 城市園林綠地規(guī)劃與設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87-88.
[18]? ?崔小麗.中等職業(yè)學校校園植物配植調(diào)查分析[J]. 現(xiàn)代園藝,2015(10):19-21.
[19]? ?周平蘭,余特,向建華,等. 湘潭大學校園植物配置現(xiàn)狀調(diào)查分析[J]. 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8(6):74-82.
[20]? ?張偉,婁喜艷,張煜星,等. 商丘市高校校園植物景觀研究[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20)8611-8613.
[21]? ?夏青,辛桂亮,吳仁燁,等. 福建農(nóng)林大學金山校區(qū)植物群落多樣性分析[J]. 福建林業(yè)科技,2014,41(3):69-75.
[22]? ?戴靜華,黃玉源,余欣繁,等. 深圳羊臺山部分植物群落五年前后植物多樣性對比研究[C].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9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19: 4103-4119.
[23]? ?孫瑩芳.深圳大梅沙與東部華僑城風景區(qū)植物群落結構特征及景觀評價研究[D]. 廣州: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2020.
[24]? ?達良俊,楊永川,陳 鳴. 生態(tài)型綠化法在上?!敖匀弧比郝浣ㄔO中的應用[J]. 中國園林,2004(3):38-40.
[25]? ?和太平,李玉梅,文祥鳳. 城市近自然園林植物景觀營造探討[J]. 廣西科學院學報,2006,22(2):97-99.
[26]? ?孫建海.校園綠化植物配置分析-以合肥工業(yè)大學屯溪路校區(qū)為例[J]. 安徽建筑,2012,19(1):76-77.
[27]? ?蕭蕾,許安江,梁家豪. 長屋計劃:整合垂直綠化的生態(tài)住宅設計建造試驗[J]. 裝飾,2020(3):86-89.
[28]? ?李妮,陳其兵,楊玉培.? 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觀理念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探討[J]. 西南園藝,2006(3):24-26.
[29]? ?吳磊,尹炳梅,劉建軍,等. 武漢馬鞍山半自然群落的特征及在園林中的應用[J].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8,27(6):787-791.
[30]? ?張海霞,韓志平,喬方清,等. 山西大同大學校園植物配置調(diào)查[J].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2,28(2):56-59.
[31]? ?宋佳鈺.? 校園景觀植物配置研究探析[J]. 工程建設標準化,2018(8):133-134.
[32]? ?朱秀紅,夏丹,楊陽等.? 4種水生植物對污染水體凈化效果的研究[J]. 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3,47(1):87-91.
[33]? ?詹金星,支崇遠,夏品華,等. 水生植物凈化污水的機理及研究進展[J]. 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1,(1):352-355.
[34]? ?姚睿,曾小平,張瀟瀟,等. 水生植物對廣州濕地水體污泥的凈化作用研究[J]. 中國園林,2018,34(8):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