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琴 杜恩強 封云濤等
中圖分類號:S 482.91 文獻標識碼:B DOI:10.16688/j.zwbh.2020257
在梨、蘋果等喬化類果樹的病蟲害防治中,因果樹樹體大、周年生長、病蟲害種類多且為害重等原因,果園中農藥使用量和使用次數(shù)遠高于小麥、玉米、蔬菜等作物。因氣候異常、果樹栽培面積和種植規(guī)模大幅增加及果園管理模式變化,近年來多種果樹病蟲害為害程度不斷加重,為保證產量、減少病蟲害為害率,果農多采用增加施藥量或施藥次數(shù)等措施,已導致一些病蟲害抗藥性增加、防治水平下降。我們在不同年份調查山西省不同地區(qū)梨園病蟲害防治情況時發(fā)現(xiàn),梨園周年農藥使用次數(shù)達10次左右,平均每次使用3~5種農藥、單次藥液量達200 kg/666.7m2以上。為提高農藥防效,生產上一般采用藥劑與功能助劑混配,該方法在多種作物的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上已有研究或應用。梨樹對化學藥劑較敏感,藥劑使用不當易對梨果或葉片造成不可逆損傷,使梨果產量和品質大幅下降。功能助劑主要通過增加藥劑在作物、害蟲或病原菌表面的潤濕性、附著性和鋪展性從而提高藥劑的滲透性,使用不當更易產生藥害。目前,功能助劑對梨樹安全性及其對梨樹病蟲害防治增效作用研究較少。為明確不同種類功能助劑對梨樹的安全性、提高藥劑防治水平,本文選擇了3類共6種功能助劑,研究其對酥梨果實和葉片的安全性,并將安全功能助劑與常規(guī)和新型藥劑混配使用,評價在酥梨園主要害蟲防治中功能助劑對這些藥劑防效的影響,以期為梨園害蟲高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
1.1試驗材料
選擇3類共6種功能助劑:有機硅類助劑2種(Silwet 408和NF100,諾農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礦物油類助劑2種(邁道和GY-T12,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和植物油類助劑2種(GY-T1602和GY-Tmax,中國化工集團公司)。使用濃度參照功能助劑推薦劑量設置,具體見表1。
農藥藥劑:5%阿維菌素微乳劑(abamectin,ME),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20%呋蟲胺可溶粒劑(dinotefuran,SG),日本三井化學AGRO株式會社;22.4%螺蟲乙酯懸浮劑(spirotetramat,SC),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劑(beta-cypermethrin,ME),成都邦農化學有限公司。其中,22.4%螺蟲乙酯SC田間使用濃度為5000倍,其他3種藥劑使用濃度均為2000倍。
防治對象: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梨小食心蟲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
1.2試驗方法
試驗地設在山西省原平市神山村,梨樹品種為‘碭山酥梨,樹齡35年,果實不套袋,田間管理按常規(guī)進行,各小區(qū)栽培管理條件一致。梨園主要的害蟲有梨小食心蟲、梨木虱、梨黃粉蚜Aphanostigmajakusuiensis(Kishida)、梨二斑葉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等,其中梨小食心蟲和梨木虱最為嚴重,頻繁暴發(fā)為害。
1.2.1功能助劑對果樹的安全性試驗
試驗共設25個處理,施藥時間、助劑種類和濃度見表1,空白對照不噴施任何助劑。使用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對梨樹全株進行均勻噴霧,藥液用量為2I-/株。以上處理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4株樹,重復3次。每小區(qū)選2株樹,每株樹按東、西、南、北、中各標記調查10個果實和10片嫩葉,分別于噴施助劑后10、20 d和30 d調查梨果和葉片的藥害情況。目測觀察并記錄所標記的葉片和果實上有發(fā)黃、灼燒、卷曲、斑點等癥狀的果實和葉片數(shù)量。依據(jù)噴施助劑后各天藥害的果實數(shù),計算各處理的藥害率,藥害率一藥害果實數(shù)/調查果實數(shù)×100%。
1.2.2添加助劑對3種農藥防治梨木虱效果的影響
試驗共設13個處理:22.4%螺蟲乙酯SC 5000倍、5%阿維菌素ME 2000倍、20%呋蟲胺SG 2000倍3個不添加助劑的藥劑處理;及每個藥劑分別添加GY-T12 1000倍、邁道500倍、GY-T1602 1000倍助劑處理,空白對照為清水。施藥器械和施藥量同1.2.1。以上處理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5株樹,重復3次。于6月5日調查蟲口基數(shù),6月6日梨木虱第2代若蟲盛發(fā)期施藥,分別于施藥后7、20 d和35 d調查蟲口數(shù)和藥害率。每個小區(qū)選2株梨樹,每株樹按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各標記一個枝條,每枝標記10片葉片。依據(jù)藥前蟲口基數(shù)和藥后各天存活蟲口數(shù),計算各處理區(qū)和對照區(qū)的蟲口減退率和防效,蟲口減退率=(藥前蟲口基數(shù)-藥后存活蟲口數(shù))/藥前蟲口基數(shù)×100%,防效=(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空白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藥害調查同1. 2.1。
1.2.3添加助劑對3種農藥防治梨小食心蟲效果的影響
試驗共設13個處理:5%阿維菌素ME 2000倍、20%呋蟲胺SG 2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ME 2000倍3個不添加助劑的藥劑處理;及每個藥劑分別添加GY-T12 1000倍、邁道500倍、GY-T1602 1000倍助劑處理;空白對照為清水。施藥器械和施藥量同1.2.1。以上處理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10株樹,重復3次。于8月15日調查蛀果基數(shù),8月16日進行施藥,于施藥后15 d調查蛀果數(shù)和藥害率。每個小區(qū)選5株梨樹,每株樹按東、南、西、北4個方位各選擇10個果實,共200個果實。依據(jù)藥前蛀果基數(shù)和藥后蛀果數(shù),計算各處理區(qū)和對照區(qū)的蛀果率和防效,蛀果率=(蛀果數(shù)蛀果基數(shù))/200×100%,防效=(對照蛀果率-處理蛀果率)/對照蛀果率×100%。藥害調查同1.2.1。
1.3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Excel 2006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算蛀果率、藥劑防效。用SPSS 16.0軟件的Duncan氏新復極差法進行蛀果率和藥劑防效差異顯著性分析。
2.1不同功能助劑對不同生長階段梨果的藥害率
結果(表2)表明,GY-Tmax的200倍、GY-T12的1000倍、GY-T1602的400~500倍、NF100和Silwet 408的3種濃度處理均對15 d幼果有藥害,其中GY-Tmax、GY-T12和GY-T1602造成的藥害施藥20d恢復正常;NF100和Silwet 408的1000~2000倍造成的藥害施藥30 d仍未恢復。梨果發(fā)育至45d小果時,NF100的3種濃度和Silwet 408的1000~2000倍處理均有藥害,且其高濃度造成的藥害施藥30 d仍未恢復。其他助劑對45 d小果沒有藥害。梨果發(fā)育至75 d膨大期果實時,NF100和Silwet 408的1000倍對果實仍有藥害,且施藥30 d藥害仍未恢復。結果說明,功能助劑對梨果藥害率隨果實生長而降低,礦物油類助劑安全,植物油類次之,有機硅類功能助劑安全性較差。同時(表2),NF100和GY-T12上午10:00溫度較低時施藥對梨果藥害率顯著低于溫度較高的下午16:00施藥。結果說明,溫度較低時噴施助劑安全性高。
2.2不同功能助劑對梨葉片藥害率
在15d幼果、45d小果和75 d膨大期噴施的6種功能助劑對酥梨嫩葉均無明顯藥害。
2.3安全助劑對農藥防治梨木虱效果的影響
結果(表3)表明,22.4%螺蟲乙酯SC和20%呋蟲胺SG對梨木虱的20 d防效好,而7d防效差,添加3種助劑的處理藥后7d的防效顯著高于未加助劑的處理,其中,22.4%螺蟲乙酯SC防效從56. 86%顯著增至86.95%~89.42%,20%呋蟲胺SG防效從58.51%顯著增至67.36%~71.99%。5%阿維菌素ME對梨木虱藥后7d的防效高、35d防效低,添加GY-r]r12和邁道的處理藥后35d的防效為76.29%~82.56%,顯著高于未加助劑處理的58.11%。結果說明,GY-T12和邁道對試驗選擇的3種藥劑防治梨木虱有增效作用,GY-T1602對22.4%螺蟲乙酯SC和20%呋蟲胺SG有增效作用。
2.4安全助劑對3種農藥防治梨小食心蟲效果的影響
結果(表4)表明,除GY-T1602對4.5%高效氯氰菊酯ME防效提高不顯著外,GY-T12、邁道和GY-T1602均顯著提高了5%阿維菌素ME、20%呋蟲胺SG和4.5%高效氯氰菊酯ME對梨小食心蟲的防效,并且添加3種助劑的藥劑處理對梨樹葉片和果實均無藥害。結果說明,3種安全助劑對試驗所選的3種藥劑防治梨小食心蟲有增效作用。
功能助劑主要通過降低藥液的表面張力和接觸角,提高藥液鋪展性、潤濕性和滲透性來增加藥劑的防效,在增加藥劑性能的同時,助劑的滲透性會對作物造成一定藥害。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類型功能助劑對酥梨果實藥害率不同,且藥害率隨酥梨果實生長發(fā)育逐漸下降。其中,有機硅類的2種助劑對梨果安全性均較差,對梨幼果和膨大期果實的藥害率較高,且其藥害在果實生長發(fā)育中不能完全恢復;礦物油類和植物油類助劑較為安全,邁道對酥梨果實無藥害,GY-T12、GY-T1602和GY-Tmax僅對酥梨幼嫩果實有2.67%~10.00%的藥害率,且藥害在果實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逐漸恢復正常。這可能與不同助劑作用方式和性能有關,有機硅類助劑鋪展性和滲透性均較強,礦物油類和植物油類助劑鋪展性較好、滲透性一般,較強滲透性可能會破壞梨果表面結構,造成不可逆損傷。因此,在‘碭山酥梨樹化學防治過程中,藥劑中可添加一定濃度礦物油類或植物油類助劑;在梨果發(fā)育的前期和中期或套袋前不建議使用有機硅類助劑。結果同時表明,功能助劑噴施時的溫度條件顯著影響其藥害率,較高溫度時噴施顯著增加藥害率。因而,田間使用時應盡量避免在一天中溫度較高時段使用。
除了安全性外,功能性助劑能否有效提高藥劑的防效是農藥研究的關鍵問題。梨木虱和梨小食心蟲是梨園的兩種重要害蟲,近年來為害嚴重,尤其在不套袋梨園中頻繁暴發(fā)為害。目前,生產上主要使用阿維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等農藥進行防治,因農藥施用量過大、使用次數(shù)頻繁,其防治效果不斷下降;新型藥劑呋蟲胺和螺蟲乙酯對梨木虱或梨小食心蟲有較好防效,但存在速效性或持效性差等問題。本研究結果表明,礦物油類助劑GY-T12和邁道可增加試驗選擇的4種藥劑對梨木虱或梨小食心蟲防效,改善藥劑防效一般、速效性或持效性差等問題;植物油類助劑GY-T1602可增加3種藥劑對梨小食心蟲防效,但不能增加阿維菌素對梨木虱的防效,這可能是功能助劑性質與梨木虱或梨樹葉片和果實的表皮結構及性質不匹配有關。
本結論是根據(jù)試驗選擇的3類、共6種助劑的研究結果獲得的,市場上每類功能助劑種類較多,是否礦物油類和植物油類中的所有功能助劑對梨樹均安全,且對不同農藥均有增效作用仍需進一步試驗驗證。本試驗主要在‘碭山酥梨園中進行,礦物油類和植物油類助劑在其他品種梨樹上是否安全也需進一步試驗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