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微微,方正美,常 鑫,蘇姍姍,朱麗君,金岳龍*
(1.皖南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2.皖南醫(yī)學院醫(yī)學影像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3.皖南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在校園蔓延,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遲開學,并提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共同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教學活動[1-2]。為此,各高校組織教師積極參與,利用雨課堂、騰訊會議、超星學習通等網絡平臺開展線上教學。為了解疫情防控時期線上教學情況,我們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了安徽省某醫(yī)學院校4 115名醫(yī)學生,分析其在線學習效果及影響因素,為提高線上教學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采取方便抽樣法,于2020年6月3—10日,通過網絡問卷平臺對安徽省某醫(yī)學院校在讀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目前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2)知悉本次調查目的和意義并自愿填寫;(3)調查信息填寫完整。共回收線上問卷4 125份,剔除不合格問卷10份,得到有效問卷4 115份,有效率99.76%。所有大學生平均填寫時間為5.3 min。
利用網絡調查平臺(問卷網)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由高校教師通過微信群或QQ群將鏈接發(fā)放給學生自愿填寫。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基本信息(性別、年齡、年級、居住地、是否為班干部等)和在線學習相關情況(在線學習主要的設備、在線學習平臺、每天在線學習時間、教師課前準備、在線學習效果等)。
使用SPSS 26.0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一般描述性分析使用構成比和率表示,不同組別之間滿意度比較采用Kruskal-Wallls H(K)和Mann-Whitney U非參數(sh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 115 名研究對象年齡16~26歲,平均(20.27±1.30)歲;男生 1 626名(39.51%);大一 1 328名(32.27%),大二 1 639名(39.83%),大三及以上1 148名(27.90%);在線學習期間51.15%的學生居住在農村。
72.35%的學生認為教師網絡教學課前準備很充分;49.60%的學生具備線上學習條件,46.95%的學生具備線上學習條件但學習設備和網絡有待改善,另外3.45%的學生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47.75%的學生每天實時在線學習4~6 h,8.50%的學生每天學習時間不到2 h;91.01%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帶來不同程度的壓力,其中21.04%的學生有很大壓力。
大一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滿意度(41.19%)高于大二(32.34%)和大三(38.06%)學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前參與過線上教學的學生滿意度(39.22%)高于未參與過的學生(30.3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教師課前準備越充分、學生每天在線學習時間越長、線上學習壓力越小,學生滿意度越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7.411、27.653、505.335,P<0.001)。性別、在線學習期間居住地、過去一年班級成績對學生線上教學滿意度無影響(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醫(yī)學生線上教學滿意度比較[n(%)]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與線下教學相比,僅有36.79%的學生對線上課程學習持滿意態(tài)度,48.19%的學生認為教學效果一般,甚至15.02%的學生不滿意線上教學。在眾多教學平臺里學生最喜歡雨課堂(51.66%),其次是騰訊會議(27.05%),只有4.52%的學生最喜歡超星學習通。32.98%的學生最喜歡課堂直播+互動的教學形式,31.81%的學生希望教師通過發(fā)布學習資源+線上討論答疑+課堂直播形式進行線上教學。疫情過后,47.44%的學生更愿意以線上線下結合方式上課,另外有41.12%的學生仍希望采取線下授課方式(見表2)。
表2 學生線上教學態(tài)度調查結果(n=4 115)
本次線上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醫(yī)學生對疫情期間開展的線上教學滿意度并不高,年級、每天實時在線學習的時間、教師課前準備充分度均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的滿意度。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線上教學是未來教育的新趨勢[3]。為保證線上教學質量,綜合以上分析及學生反饋等,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基本具備接受線上教學的條件,學習設備以手機為主(55.80%),其次為筆記本電腦(38.64%)。智能手機的普及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帶來了顛覆性改變,但同時手機依賴或成癮造成的問題已經成為危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元兇[4]。郭勝男等發(fā)現(xiàn),77%的大學生因玩手機而不知講課進度,49%的大學生因玩手機而無法理解上課內容,20%的大學生反映課上玩手機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習等[5]。借助此次疫情,將線上教學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并基于案例教學、問題教學及任務驅動教學等,通過交流、互動、引導與協(xié)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相比線下教學,醫(yī)學生對線上教學的滿意度為36.79%,48.19%的學生認為教學效果一般。一方面,學生習慣了傳統(tǒng)面對面課堂教學方式,短時間內不能完全接受線上教學;另一方面,由于全國范圍內大量師生同時涌入直播平臺,使平日能夠順暢使用的軟件不堪重負,出現(xiàn)卡頓甚至閃退等故障,影響教學的連續(xù)性,使得學生體驗感差[6]。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教師網絡教學課前準備較充分,表明學生對教師線上授課持肯定態(tài)度。面對疫情,廣大教師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擔當與責任,積極響應上級號召,主動參與線上教學,在短時間內順利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線上教學活動,實現(xiàn)了“停課不停教”,為以后的混合教學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鑒于醫(yī)學生學習內容的特殊性,線上教學給學生帶來較大壓力是無法避免的。調查結果也顯示,91.01%的學生認為線上教學帶來不同程度的壓力,其中21.04%的學生有很大壓力;同時發(fā)現(xiàn)醫(yī)學生感受到的壓力越大,對線上教學滿意度也越低。壓力、焦慮等還是大學生自殺行為的主要危險因素[7]。因此,需要特別關注學習壓力大同時對線上教學滿意度低的群體,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干預(如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合理高效管理時間、積極主動尋求支持等),從而減少特殊時期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對學生生活、學習的影響。
本研究顯示,大一學生線上教學滿意度高于大二和大三學生??赡芘c低年級學生學習需求的貫通性不夠及學習內容單一有關,而高年級學生要求理論融于實踐,單純的線上教學難以讓學生體會和領悟所學知識。建議高校教師改變單一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質教學資源,并鼓勵學生多提問、多討論,設置論壇供學生課后交流,多結合案例進行深層次講解,讓學生盡可能置身實際工作之中[8]。
教師課前準備越充分、學生每天在線學習時間越長、線上學習壓力越小,學生滿意度越高。線上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如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9],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習興趣,并且隨著在線學習時間的延長,教師不斷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提高學生滿意度,提升教學質量。在眾多教學平臺里,51.66%的學生最喜歡雨課堂。雨課堂是清華大學和學堂在線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學解決方案,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10],在護理、外科等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11-13]。吉金山等對國內雨課堂在醫(yī)學院校應用效果的匯總分析發(fā)現(xiàn),雨課堂組理論考核成績、技能考核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均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組[14]。
綜上所述,高校應以此次線上教學為契機,鼓勵廣大教師及專業(yè)人員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將網絡教學納入常規(guī)教學,改革教育教學手段和方法,全面提高信息化教學水平。建議出臺信息化教學相關政策,構建信息化教學指標體系,將信息化教學落實到績效考核中,以政策為指引,以績效為抓手,轉變教學理念,全面推進信息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