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名輝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洛口中心小學
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只要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與可應用的環(huán)境,并引導學生對計算機形成較為簡單的認知,能夠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方式,在課余生活中能夠運用信息技術瀏覽信息或借助信息技術進行知識的學習。但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欲望都相對較低,僅僅是對信息設備較為感興趣。本文便針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欲望進行探討。
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學生首先需要掌握的是鼠標的移動方式。但這一訓練過程相對較為枯燥,學生在訓練時多數的時間僅是漫無目的地亂動,這邊導致了學生運用鼠標的能力相對較弱,后續(xù)的部分教學也往往因此會產生一定的阻礙。在教學中教師可應用較為簡單的游戲引導學生展開訓練。[1]
例如在《鼠標操作》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應用較為簡單的“找不同”游戲進行訓練。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圖片進行較為仔細地觀察和對比,在發(fā)現不同后學生便會操作鼠標進行點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鼠標的操作相對較為細致,能夠通過細微的調整逐漸靠近不同的點位。通過這種方式進行訓練,學生不僅能夠得到有效的鼠標操作能力提升,還能夠對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在課堂中掌握較為基礎的信息設備操作技巧同時逐漸得到綜合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此外,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相對較高,在后續(xù)信息技術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積極和主動,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主學習意識進行了培養(yǎng)。
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有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生進行理解,但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理解能力相對較差,這也導致了一個知識點教師需要反復進行講解的情況產生。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可將實際問題轉變?yōu)閷W生生活中能夠理解的事物進行代指,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2]
例如在對電腦結構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便可將電腦中的CPU比作學生們用于思考的大腦,信息在通過信息設備收入后便會轉移到CPU中進行處理,隨后再由CPU發(fā)送不同的指令或信息傳遞到需要用到的器官如眼睛、嘴巴、手、手指等。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對電腦的結構及各個位置的用途進行充分地掌握,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不僅教學效果較好,還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課堂的生動性,對知識的記憶效果也相對較高。此外,在進行電腦結構的教學中教師還可進行相應的組合與分解,如cpu與顯卡的關系便可比作大腦和眼睛,大腦發(fā)育較好眼睛卻發(fā)育較差時雖然CPU能夠將信息進行完善的處理,但通過眼睛展示的內容卻較為模糊,甚至會出現卡頓、重影、模糊等不良障礙。學生在這種方式的教學下能夠對電腦各個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解,正確掌握信息設備需要的配置與設備的配套關系。
在傳統(tǒng)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教材中基礎操作的教學,在教學完成后便讓學生自主活動。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完成教材的基本任務,但對學生而言卻浪費了大量的可學習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正確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自主進行能力的提升和訓練。
例如在對畫圖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后便可為學生發(fā)放課堂練習的作業(yè),如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動漫人物、學校的logo等都可讓學生進行繪制。在繪制的過程中教師應進行一定的引導,帶領學生通過網絡渠道獲取到相應的圖片模板信息,隨后將網絡中獲取的圖片拖入到繪圖軟件中,并根據自身信息技術的能力展開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教師也應充分觀察學生是否需要幫助,在不插手學生繪制內容的同時為學生提出一定的建設性意見,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方向上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發(fā)現問題并嘗試進行解決。以這種方式展開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培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無教師督導的情況下也能夠自主進行能力的提升和發(fā)展。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當下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的重要性,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當下社會中具備基礎的能力,更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便利。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根據當下教學改革政策進行教學方式與教學觀念的調整,為學生構建現代化的高效信息技術課堂,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豐富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