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師范大學 文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蒙古王府本石頭記》自清代乾隆時期手抄,迄1961年藏于北京圖書館,近年漸入學者的視野,但綜觀其研究,多著力于版本流傳考辨及體式研究,對其行側墨批的內容重視不足。今讀其行側墨批,發(fā)現(xiàn)其對女性的品評與《紅樓夢》漢族的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戚序本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細究之,這些評點融滲著北方少數(shù)民族美學觀,具有獨特性和不可忽視的美學價值。
“美學觀”(Aesthetics),又稱審美學,美學,指的是令人愉悅的審美感覺、審美趣味。美似乎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但可究其于美感的產(chǎn)生。關于美感的產(chǎn)生,美學家們認為是主客觀相互和諧共振的結果。近代美學所側重的問題是:在美感經(jīng)驗中我們的心理活動是什么樣的?同樣一個事物,有人產(chǎn)生了美感,有人卻沒有產(chǎn)生美感,“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即強調了美感產(chǎn)生的主觀的、人的作用。由此推之,《紅樓夢》中的女性,對他們的品評產(chǎn)生美感或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美感,無疑與評點者背后的文化有著不可分的關系。曹雪芹所著《紅樓夢》文化集匯也為后世評者提供了熔鑄評注者自身文化氣息的前提,《蒙古王府本石頭記》女性品評在此基礎上融滲著評點者自己的北方民族美學觀。
《蒙古王府本石頭記》獨有的行內側批六百多條,其對女性的品評體現(xiàn)出強烈的抒情性。如:
第三回 (賈母)一把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哭起來
蒙府批:此一段文字,是天性中流出,我讀時不覺淚盈雙袖。
甲戌側:幾千斤力量寫此一筆。(戚序同)
第三回 (賈母)說著,摟了黛玉在懷,又嗚咽起來。
蒙府批:不禁我也跟他哭起。
第三回 (王夫人)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寶玉)
蒙府批:王夫人囑咐與邢夫人囑咐似同<的>[而]迥異。兒女累心,我欲代伊哭訴一<面>[回]愁苦。
第三回 (賈母)每每規(guī)諫寶玉,心中著實憂郁。
蒙府批:我讀至此,不覺放聲大哭。
第三回 (黛玉心想)倘或摔壞了那玉,豈不是因我之過!
蒙府批:我也心疼,豈獨顰顰!
甲戌側:所謂寶玉知己,全用體貼工夫。(靖藏側無“所謂”二字)
第三回 (黛玉語)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遲。
蒙府批:他天生帶來的美玉,他自己不愛惜,遇知己替他愛惜,連我看書的人,也著實心疼不了。不覺背人一哭,以謝作者。
第三十三回 (王夫人)也不顧有人沒人,忙忙趕往書房中來。
蒙府批:為天下慈母一哭。
第三十三回 (王夫人語)我們娘兒們不敢含怨,到底在陰司里得個依靠。
蒙府批:使人讀之,聲哽哽而淚雨下。
“哭”源于人因主觀悲痛心理活動的產(chǎn)生而外顯出流淚、出言、出聲?!赌印す?jié)葬》:“死則既以葬矣,生者必無久哭?!薄稘h書·高帝紀上》:“后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本C觀蒙府本的批語,“哭”字反復出現(xiàn)。賈母“哭”,批者“跟他哭起”,動了主觀的情,而漢族文本甲戌側批則為“幾千斤力量寫此一筆”,可見漢族文本更為冷靜的、理論性的批注。第三回寫黛玉擔心“寶玉”“摔壞了那玉”,蒙府本批者亦“我也心疼”,動了自己的情,而漢族甲戌側批則注為“所謂寶玉知己,全用體貼工夫”,總是冷靜地以旁觀評論人的身份出現(xiàn)。蒙府本他處諸如“我也跟他哭起”“我欲代伊哭訴”“我讀到此,不覺放聲大哭”“不覺背人一哭”“聲哽哽而淚雨下”,可見蒙古王府本批語對女性的品評有著強烈的抒情性,這應該是批者主觀與女性客體和諧共振的結果。
美感的產(chǎn)生,還源于《蒙古王府本石頭記》批者對女性形象認知的另一種美學觀,即純樸的真實性。如:
第三回 黛玉正不知以何稱呼。
蒙府批:想黛玉此時神情,含渾可愛。
第六回 (劉姥姥見平兒)便當是鳳姐了。
蒙府批:的真有是情理。
第六回 (鳳姐笑道)知道的呢,說你們厭棄我們,不肯常來;不知道的那起小人,還只當我們眼里沒人似的。
蒙府批:偏會如此寫來,叫人愛煞!
甲戌側:阿鳳真真可畏可惡。
第八回 (黛玉對寶玉說)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耳旁風;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些!
蒙府批:句句尖刺,可恨可愛,而句意毫無滯礙。
甲戌夾:要知尤物方如此,莫作世俗中一味酸妒獅吼輩看去。
第八回 黛玉因問寶玉道:“你走不走?”
蒙府批:“走不走”,語言真是黛玉。
第四十二回 已經(jīng)遭擾了幾日,又拿著走,越發(fā)心里不安起來。
蒙府批:世俗常態(tài),逼真。
“真”指本真,本性,本來面目。絕假存真。《莊子·秋水》:“謹守而勿失,是謂反其真。”嵇康《幽憤詩》:“志在守樸,養(yǎng)素全真?!绷主煊?,蒙府本批者多次以“真”“可愛”評之,說她不做作,自然率真,貼近本性,顯示出少女自己本來的面目:懵懵懂懂,機智,雖尖酸卻又不失俏皮。雖“句句尖刺”,因其“真”,而評之“可恨可愛”。王熙鳳說話亦圓滑尖刻,雖漢族甲戌側批為“阿鳳真真可畏可惡”,而蒙府本批者卻評之“偏會如此寫來,教人愛煞”,是對“真”的認可。其他如劉姥姥評者也以“世俗常態(tài)”“逼真”評之。“真”是一種美的認知,蒙府本批語對女性的品評尤顯此點。
“趣”是很微妙的感覺,只有通靈的審美主體才可以領悟到?!睹晒磐醺臼^記》對女性的品評中多次提到“趣”和“妙”:
第八回 于是轉彎向北奔梨香院來。
蒙府批:(寶釵)吃冷香丸,<往>[住]梨香院,有趣。
第十二回 鳳姐在這里便點兵派將。
蒙府批:<剩>[?]文最妙!
第十九回 說親戚就使不得?
蒙府批:這樣妙文,何處得來?非目見身行,豈能如此的確?
第二十三回 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
蒙府批:真是韻人韻事。
第三十四回 只有春纖正在欄桿上晾手帕子。
蒙府批:送的是手帕,晾的是手帕,妙文。
第三十五回 我告訴你,你可不許又告訴他去。
蒙府批:閨房閑話,著實幽韻。
第四十一回 (妙玉)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
蒙府批:妙手。
第四十二回 寶玉和黛玉使了個眼色兒。黛玉會意。
蒙府批:何等妙文心。
第四十二回 (李紈說黛玉)試試你那會子還這么刁不刁了。
蒙府批:收結轉折,處處情趣。
何為“趣”呢?趣的產(chǎn)生來源于審美主體和客體產(chǎn)生了通靈的相通性。惺惺相惜,心意相通,領知到了其旨趣、其意味,而產(chǎn)生一種愉悅之感?!端?jīng)注·三四·江水二》:“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宋代葉適《水心集·二九·跋劉克遜詩》:“怪偉伏平易之中,趣味在言語之外。”都指出趣味產(chǎn)生的動因是主客體的通靈?!懊睢币嗍侵骺腕w通靈之后產(chǎn)生的一種善和美好的愉悅之感。《莊子·寓言》:“九年而大妙?!蹦信畠尚灾g,蒙府本批之以“韻文韻事”“何等妙文心”。關于寶玉、黛玉之情,批者不談其悲情,而是彰顯兩性之間相悅相知之后的“情趣”,這是有別于他人的品評。即使女性之間的閨房話,批者也以“閨房閑語,著實幽韻”批之。寶釵、妙玉似高冷,不近人情,但蒙府本批者卻以“趣”“妙”評之,足可見批者與女性心靈相通之后而產(chǎn)生的一種認可、肯定、賞悅,悅納之后生出愉悅快感,于是美及美感便油然而生了。
北方民族地處高原,地域曠達,人煙稀少,但人充滿了熱情。尤其滿族、蒙古族等少數(shù)民族,更重情、善感、有情。在蒙府本的批語中我們處處能感覺到批者強烈的情緒變化。批者感同身受,情趣豐富,體恤他人,在自覺不自覺中一次次展現(xiàn)自我的體悟和心靈世界的激蕩。抒情性是北方民族文學藝術最明顯的特征,無論是歌唱還是舞蹈,皆以情緒的表達及其張力為強調。北方諺語常說:“天有陰晴,人有悲喜?!薄笆皞€歡喜,撿個憂患?!薄睹晒琶厥贰肥潜狈矫晒抛逦膶W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創(chuàng)作的經(jīng)典歷史文學著作,但《蒙古秘史》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有別于一般史書,它不像史書那樣古板,而是非常形象生動,有情節(jié),有心理描寫,有人物情緒的激蕩,讀起來不但具體可感,而且時時撥動讀者的心弦。
強烈的抒情性是一種美。人有別于動物,人有情感。而且從人文藝術的角度來講,美的形成有三要素:情感、張力和連接。抒情人人都是可以的,但要做到位,要有張力、向外擴的能力,又稱之為“感染力”,蒙府本批者與女性“一哭”便是張力,便是情感,便是連接。美學大師朱光潛在自己的“文藝心理學”《美學文集》第十章“什么叫做美”中便指出:“美卻不是自然的,多少是憑著主觀所定的價值?!痹凇罢劽馈钡谑逭隆奥?,欣賞啊!”又指出“藝術的創(chuàng)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賞。”北方地區(qū)及北方民族由于重情、有情、善感的民族氣質,而對外在事物譬如《石頭記》中的女性加以理解、肯定、贊賞、悅納并與之心靈震蕩,形成了具有強烈抒情性的小說評點特征。
北方民族藝術,具有普遍的簡樸和純真的特征,充滿了生命的原生態(tài)和活潑力。因真實而自然,因簡樸而輕盈,因真誠而坦蕩、活潑、靈動。北方民族作為北方文化的體現(xiàn)者,自然,單純,人和人相處簡單。真純、簡樸的真實性是其文化特質。北方民族民間有諺語:“馬美的是尾巴,人美的是誠實。”“人好在于真誠,馬好在于本領?!北狈轿膶W之神話、傳說、箴言、英雄史詩、英雄故事等,不僅是文學藝術,更能全方位再現(xiàn)北方民族的社會生活,具有極強的真實性,承載了北方文化。
簡樸的真實性也是一種美。美存在于自然,美存在于簡單,大美則極易、極簡。李澤厚先生在《美學論集》中指出:“美是什么?‘美是生活’?!泵揽陀^地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中,廣大人民的生活本身就是美的寶藏和源泉?!睹晒磐醺臼^記》批語在品評女性時反復以“真”評之,顯示出批者對“真”的肯定、賞悅和悅納的態(tài)度。這正與北方民族尚誠、重樸、重自然的文化特質相契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蒙府本批語融滲著北方民族文化氣質,或稱之為或多或少地承載了這種文化。
北方民族地處平坦之地,物質簡單,人生的情趣便成了簡單生活的調劑品,萌生開心快樂。北方民族常講:“高興一回,年輕一歲?!薄氨Т呷嗽缢?,歡喜使人年輕。”這是他們敏銳的藝術性靈使然。他們通靈地感知世間萬物的可樂之處、趣味所在,永遠懷揣著歡喜心看待世間萬事萬物,而歡喜心是美感生成及快樂情懷的一切源泉。蒙古族的音樂、朗誦、舞蹈、說唱藝術,多具有實用性和娛樂性相結合的特征,尤其是蒙古族歌舞宴請,那歡快的場面讓人賞心悅目,容顏大開。
文學藝術不能無“趣”,美感的生成是多方面的,但一顆通靈的心是不可或缺的??v觀古今中外的出色的文人、作家,幾乎都是擁有一顆靈心的。趣味、天真是其外在特征。朱光潛《美學文集》中便指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xiàn),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北热缣諟Y明《飲酒》詩本來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焙笕税选耙姟备某伞巴弊?,原文的自然和趣味便消失殆盡了。有什么悟性,是怎樣的人,能感到怎樣的情趣與生氣,與審美主體背后的文化特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睹晒磐醺臼^記》批者對女性的品評多次以“趣”“妙”評之,即使黛玉“尖酸”還評之“可愛”。可見批者有一顆歡喜心、童心、趣味心,才有“趣味”的存在。古人說“心中有什么,口中就有什么”,大致是這個意思。而蒙府本批者有歡喜心、童心、趣味心,這無疑是北方民族,尤其是北方滿族、蒙古族的尚趣、單純、樂觀的文化氣質融滲的顯現(xiàn)。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言之美,在于真;思之美,在于誠;人之美,在于情。以此標尺衡量之,《蒙古王府本石頭記》行側墨批是批者作為有真性情的人的批語,其批語具有強烈的抒情性、純樸的真實性、通靈的趣味性?!睹晒磐醺臼^記》行側墨批的批者據(jù)考為清代滿族宮廷文人愛新覺羅·永忠,后為蒙古王府所藏,愛新覺羅·永忠《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稱贊曹雪芹為“傳神文筆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淚流。”便是著重表彰小說感人的藝術魅力及表明評者永忠所重視的地方。從以上各個方面可以看出,他的這種批語某種程度上是北方民族尤其是北方地區(qū)滿族、蒙古族民族文化特征融滲的顯現(xiàn),具有民族的獨特性和重要的傳承價值,是北方文化的載體。正如現(xiàn)代詩人陳光林詩集《啊,草原》中所詠嘆的那樣:“草原啊,你永遠是我情思的圖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