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吉林藝術學院 藝術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在生活中不僅提高了對于物質生活的追求,也開始關注藝術領域,希望可以通過鑒賞藝術來凈化心靈。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社會各界對藝術的需求會越來越熱切,審美標準也會越來越高,對于單簧管教學而言就必須迎合新的社會變化,滿足大眾對于藝術的要求,提高表演者的演奏能力,將單簧管藝術在我國發(fā)揚光大。
單簧管又被命名為黑管,是傳統(tǒng)的木管樂器之一,需要用演奏者的吹氣技巧來進行音樂的演奏。單簧管的組成部分分別是嘴子、小筒、管身和喇叭。嘴子是由蘆竹制成;小筒與管身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調音,二者之間可以通過伸縮改變流通的氣流進而實現(xiàn)音調的變化。單簧管有著音色圓潤華美,演奏靈活的特點,通過調節(jié)氣息可以實現(xiàn)不同風格的音樂演奏。對于演奏者而言,單簧管演奏的過程所需要消耗的能量較少,是較易掌握的樂器。
單簧管是重要的樂器,人們可以通過單簧管演奏進行不同的音樂情感表達,在欣賞單簧管演奏的音樂時,也會獲得完全不同的音樂體驗,單簧管演奏可以極大地拓寬音樂表演范圍。歐洲古典音樂的發(fā)展可以說是離不開單簧管樂器的,許多作曲家都對單簧管情有獨鐘,一生都在為單簧管的演奏進行創(chuàng)作,這也使得單簧管可以演奏的作品眾多,能夠帶來諸多的音樂演奏。實際上每個人的歌聲都是有限制的,使用樂器卻可以擺脫這些限制,實現(xiàn)更為多樣化的表演,尤其是學生的演奏能力在得到進一步提高后,會使音樂演奏的表現(xiàn)形式日臻完美,進而呈現(xiàn)出更為廣闊的音樂世界,帶來極佳的視聽體驗。
實際上,單簧管教學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yǎng),希望通過教育學生掌握更多的單簧管演繹技巧,幫助學生在演奏過程中可以運用豐富的表達方式,使其單簧管的演奏可以呈現(xiàn)出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優(yōu)秀的單簧管演奏能力可以使曲目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得到更為深刻地表現(xiàn),使音樂所能夠帶來的藝術效果更具感染力。單簧管教學能夠使學生演奏能力得到提升,最為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使學生充分展現(xiàn)出樂曲中所蘊含的情緒、風格以及特色,并在此過程中彰顯出曲目所特有的藝術效果,使學生形成自己的表演魅力。比如,在演奏一段氣息雄厚的廣板之前,具備優(yōu)秀演奏能力的表演者會深入了解這段樂曲的特色,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先在內心中進行演繹,進而在表演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把握演奏節(jié)奏,表演出自己想要的音樂氛圍。而這便是單簧管教學中對于學生演奏能力的培養(yǎng)要點,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加深對于音樂的了解和對單簧管演繹技巧的掌握,使自身能夠演繹出正確的藝術風格。
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包括四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姿勢的正確、口型發(fā)音的正確、手指動作的正確以及氣息運用的正確。其一,姿勢的正確是指學生在演奏單簧管曲目時必須有專業(yè)的姿勢。演奏時,學生應該保持身體的端正,直立站穩(wěn),雙腳的寬度應該與肩的寬度齊平,抬頭挺胸,四肢均衡用力,保持氣息順暢與自然。良好的姿勢會幫助演奏者獲得穩(wěn)定的氣息,能夠保證其演奏過程中發(fā)音能夠準確、穩(wěn)定、到位,也能夠使演奏者在舒服的姿勢之下找到曲目的演奏感覺。演奏時,學生雙臂要保持自然狀態(tài),右手拇指應該稍加用力握住樂器,保持姿勢的平衡,其他手指則需要放在規(guī)范演奏要求的音孔位置,其他肢體則要保持盡量放松的狀態(tài),當確定樂器與身體之間的角度為四十五度時,應該盡量地確保身體姿勢穩(wěn)定;其二,口型發(fā)音的正確是指在進行單簧管演奏時,應該按照專業(yè)要求進行完美地操作。單簧管有著空曠縹緲的音色,在吹奏時將單簧管的笛頭放入嘴中,演奏者的上部口腔應該置于笛子1cm 左右處,吹奏時嘴角略微上揚,舌頭抵住哨片,確保呼吸與發(fā)音的穩(wěn)定配合;其三,手指動作正確是指在演奏單簧管時,手指動作與鋼琴彈奏動作略微相似,也需要對應具體孔位進行演奏。手指的虎口要略微張開,右手指肚按住孔位,手指要將音孔密封才能夠確保音色準確。手指通過靈活的動作使音色的變換更加靈動;其四,氣息運用的正確是指進行雙簧管演奏時必須保證穩(wěn)定的氣息,對氣息的運用要科學,才能夠確保樂器演奏優(yōu)美流暢。演奏者要把握舌頭的張馳度,利用舌頭對氣息進行合理的調控。
培養(yǎng)出學生優(yōu)秀的樂感能夠使單簧管的演奏效果得到極大的提高,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把握曲目的色彩基調、旋律變化以及節(jié)奏速度等。學生具備良好的樂感后也能夠使自身對音樂的感悟得到有效提高。學生具備優(yōu)秀的音樂聽覺就能夠對演奏行為進行科學控制,通過協(xié)調演奏使音樂得到更為完美的表現(xiàn)。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演奏樂感時,首先,應該注重樂曲的歌唱性。演奏之前,學生應該先學會歌唱,通過反復的歌唱練習學生會養(yǎng)成習慣,在演奏之前會在心中默默演唱曲目,進而增加對于歌曲的認識;其次,注重樂曲的自然性。音樂的旋律是有其獨特魅力的,既有低谷,也有高音,此起彼伏之間能夠形成音樂的獨特魅力,帶來不一樣的音樂感染力。這樣的過程必然是自然流露的,音樂的音調、旋律、節(jié)奏都會在自然的過程中給觀眾帶來優(yōu)秀的音樂體驗,而這就要求學生在進行演奏練習時必須注重樂曲的自然性,通過自然地表達,在潛移默化之中打造出樂曲演奏的深刻感染力;最后,注重樂曲的情感帶動。在進行單簧管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強調演奏技巧,更要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單簧管作為一門藝術表現(xiàn)形式更為重要的是要將人類思想、情感融入其中,通過優(yōu)秀的技法將演奏者的精神世界進行展現(xiàn),使藝術與人類思想融合。所以學習時必須強調演奏過程中的情感帶動,才能夠使學生演奏能力得到質的提高。
每一個歌手都應該形成自己獨特的演唱形式,對于單簧管的演奏而言同樣如此。學生應該形成自己獨到的演奏風格才能夠使自己的單簧管演奏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出演奏者獨到的音樂領悟能力,進而獲得優(yōu)秀的藝術表演。在進行單簧管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音樂,使學生充分掌握音樂的表達內涵,在嫻熟的演奏技巧支持下將使學生的演奏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人類音樂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漫長的時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會現(xiàn)狀以及不同的演奏家共同豐富了音樂風格的五彩繽紛,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進行單簧管演奏時,應該讓學生認識到音樂的豐富魅力,使學生能夠掌握各類音樂風格,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學生會經(jīng)過科學的教學在演奏作品時使表演更具風格魅力,帶來獨特的音樂視聽效果。
對任何樂器的學習都要經(jīng)歷漫長而枯燥的練習,學生只有經(jīng)歷過這些歷練才能夠真正提高自己的演藝技巧,也能夠使自己對于音樂的表現(xiàn)有更為深入地了解,最終才能夠形成優(yōu)美獨特的音樂表演。單簧管學習過程中,反復的練習不僅會導致學生身體疲憊,更會造成學生對于學習產生厭惡情緒,進而影響了單簧管的學習進度,為了規(guī)避這一不良影響,教師在進行單簧管教學時,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并使其形成獨立練習的習慣,讓學生能夠擺脫對于家長或教師的依賴積極主動地開展單簧管的練習。比如,在進行高音練習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每一個音符視為具備節(jié)奏性的鼓點,通過運用打擊樂帶來明顯節(jié)奏旋律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單簧管音樂節(jié)奏旋律的魅力,也能夠使其深刻感受到單簧管高音練習時能夠帶來的獨特音樂感受,使學生更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音部的練習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亟o予一些獎勵,讓學生通過自主練習時所獲得的成績能夠得到直接的表揚,進而增加學習積極主動性;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寓教于樂,比如組織一些音樂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音樂表演,感受到音樂演奏的樂趣,進而更愿意進行單簧管練習。
單簧管教學中對于演奏能力培養(yǎng)最為核心的內容便是使學生認清自己的藝術演繹者身份,使學生明白在進行單簧管演奏時不僅是展現(xiàn)技巧,更是對音樂藝術的演繹,學生既是表演者,也可以是創(chuàng)造者和展示者。在演奏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使其增加演奏表演力,避免機械僵化地表演,而是在演奏的過程中充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和對藝術的見解,進而使整個演奏過程更具情感魅力,帶來更好的感染效果,這樣的培養(yǎng)鍛煉最終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
單簧管教學作為必須經(jīng)過長期開展的、系統(tǒng)性極強的教學工程,要求教師必須對學生各種單簧管演繹技巧進行有效教學,也要求教師關注學生演奏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經(jīng)過長期艱苦訓練之后將單簧管這門藝術真正的傳承和發(fā)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