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為
沛縣梆子劇團
在民間,嗩吶被俗稱為“喇叭”。所謂對喇叭,說白了,就是吹喇叭比賽,看誰吹得好、吹得巧,觀看的人多,叫好的人多,這種演奏形式在蘇、魯、豫、皖接壤地區(qū)稱為“對喇叭”。對喇叭有多種方式,有官方操作舉辦的全民性、群英會式的吹喇叭比賽;有鄉(xiāng)村農(nóng)家辦喜事同時邀兩個嗩吶班社助興,各自展示技藝的吹喇叭比賽;還有兩個嗩吶班在行進的路上偶遇,各展技藝、一較高低吹喇叭比賽。據(jù)江蘇省沛縣文化館館長、作曲家孟憲同先生介紹,為挖掘、保護、傳承民間嗩吶藝術(shù),提高嗩吶演奏水平和藝人的整體素質(zhì),當?shù)匚幕鞴懿块T每年都舉辦多種形式的民間嗩吶大賽,嗩吶大賽既活躍城鄉(xiāng)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通過比賽互相交流,切磋技藝,取長補短,提高嗩吶演奏技藝。其中“對喇叭”的演奏形式較為精彩,通過“對喇叭”涌現(xiàn)出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嗩吶新秀,在國家、省、市等各種文藝演出和比賽中頻頻獲獎,并為全國很多藝術(shù)院校和專業(yè)文藝團體輸送了一大批嗩吶藝術(shù)人才。
我出身嗩吶世家,父親、祖父、曾祖父均為當?shù)刂耖g嗩吶藝人。聽父親說:對喇叭的演奏形式分為“搭臺吹”、“地攤吹”和“行進吹”,這種近似“擂臺賽”的嗩吶演奏形式,極受百姓歡迎。
“搭臺吹”多為官方主辦的嗩吶大賽。舞臺較大,約100平方米左右,設(shè)兩個表演區(qū),臺下設(shè)評委席和觀眾席,場面較為壯觀。按主辦方規(guī)定的程序:先初賽,再復(fù)賽,最后決賽。上世紀九十年代沛縣文化局主辦民間嗩吶大賽,沛北的盲藝人甄家班和沛南的張家班雙雙進入決賽,為爭奪冠軍,形成了激烈的“對喇叭”場面。先是兩個嗩吶班對吹,最后是班主對吹,《百鳥朝鳳》《一枝花》《黃土情》《鬧花燈》以及戲曲《穆桂英掛帥》《鍘美案》等逐一吹奏,引起臺下觀眾的陣陣喝彩,不僅當時轟動全城,至今業(yè)內(nèi)人談起還嘖嘖稱贊。
“地攤吹”沒有舞臺,是兩個嗩吶班在同一個地方吹奏,雙方有的事先不知道,事主為讓自家的喜事辦得風光、顯得熱鬧,就請了兩家嗩吶班對吹,相逢的兩家在事主大門外,一個左一個右各顯神通,展示技藝。如果兩家嗩吶班平常關(guān)系很好,在對喇叭時會暗自相讓,最后皆大歡喜,有時還會喜上加喜,通過對喇叭,兩家進一步加深了友誼,有的成了兒女親家,還有的嗩吶班主結(jié)拜或成了干親家,從此定時切磋技藝,互補長短,雙雙成為當?shù)貑顓却底嗝帧H绻喾甑膬杉移匠jP(guān)系不多好,甚至還互不服氣,就會各拿絕活,一較高低,那這場“對喇叭”就好看了。有的祖孫幾代頻繁上陣,有的還會暗中請來別的嗩吶高手前來加盟,盡管對的是喇叭,爭的是輸贏,但不會影響事主辦喜事的喜慶場面,通過“對喇叭”能使雙方取長補短,技藝得到提高。
“行進吹”是指在行進的路上,兩個嗩吶班狹路相逢,互不服氣,是一種不太友好的吹奏形式?,F(xiàn)在已不多見。它是兩個嗩吶班偶爾遇到一起,爭輸贏、見高低的嗩吶比賽。場地多設(shè)在路口或村頭,一開始觀眾不多,隨著對喇叭的激烈程度,觀眾越來越多。雙方使出渾身解數(shù),各顯絕活,甚至是斗智斗勇。還有的是這一方吹什么曲子那一方也吹什么曲子,你雙手擎著吹,他單手舉著吹,你坐著吹,他站著吹,你站著吹,他跳著吹。雙方把樂曲的情感和肢體動作巧妙的結(jié)合在一起,你吹抒情,他吹激昂,你吹戲曲,他吹歌曲,你聲聲慢,他步步高。你用尖笛吹,他用海笛吹,你用單吐和雙吐,他用“老牛大憋氣”,可謂是精彩、激烈、壯觀。“對喇叭”進行到高潮處,觀眾一會擁到這邊,一會擁到那邊,游走不定,這種拉鋸式的吹奏能拖延一個多小時,最后觀眾少的一方匆匆收場,觀眾多的一方趾高氣揚。
從“對喇叭”可以看出,蘇、魯、豫、皖接壤地區(qū)的民間嗩吶歷史悠久,演奏形式多樣,演奏內(nèi)容豐富,百姓喜聞樂見。近年來,沛縣注重對民間嗩吶藝術(shù)的傳承和保護,一是建立起比較完備的保護制度和保護體系,使嗩吶演奏技藝的保護工作進一步規(guī)范。二是培養(yǎng)一批嗩吶的后續(xù)人才,把嗩吶藝術(shù)發(fā)揚光大,并不斷促進作品創(chuàng)新。三是挖掘、整理一批傳統(tǒng)嗩吶曲目,組織專門人員創(chuàng)作新曲目,參加國家、省、市級演出,擴大沛縣嗩吶在省內(nèi)、外的知名度。四是科學、系統(tǒng)、全面地發(fā)掘沛縣嗩吶的歷史文化底蘊,編輯整理沛縣嗩吶傳統(tǒng)曲譜的歷史資料,科學總結(jié)沛縣嗩吶藝術(shù),喚起全社會都來關(guān)心“非遺”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以期為地方的經(jīng)濟建設(shè)和文化建設(shè)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