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娟
摘要:語文課身為一種基本課程,在學生的課堂學習中起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時,應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素質,并指導小學生做好篇章朗讀,以感受其意境和作品中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此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期間當中,教師應主動提升教學水平,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并教授小學生正確閱讀的技能和閱讀方式,以提高小學生語文綜合使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
目前,就于小學生來說,語文閱讀是學好任何學科的基石,而有優(yōu)秀的語文閱讀水準是掌握語文教育的基石。所以,小學教師對于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重點培養(yǎng),以幫助小學生在上任何學科時都有良好的成績,并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鑒賞能力,從而,調動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而在目前的小學閱讀語文教學中,教師因為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學觀念的嚴重負面影響,而使得不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不足,根本原因就在于小學語文教師不能結合情況,采取合理的語文閱讀能力策略,以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水準。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二者并不能相對獨立,因此教師積極探索小學語文閱讀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有著重大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意義
(一)引領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
閱讀內(nèi)容是小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至關重要的內(nèi)容,特別是針對現(xiàn)在小學生的語文教師來說,學生閱讀功底的高低往往代表了小學生的語文掌握程度,站在小學語文課本的角度上加以分析,閱讀內(nèi)容往往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同時小學生們在讀書的過程中也通過對每一段課文的練習,進一步地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能力。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程中,閱讀才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所以語文老師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一方面適應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另一方面也會使得學生們越來越喜歡語文知識的學習,為學生今后全身心投入閱讀學習之中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不斷擴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
目前,語文階段閱讀篇目往往涵蓋了許多方面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對小學生未來的學習發(fā)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而在小學階段的閱讀篇目除了能夠使小學生們掌握到更多的語文基礎知識以外,還能夠通過對語文閱讀內(nèi)容的深入掌握,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
在小學語文課閱讀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它屬于小學語文課基礎知識教學當中的二個主要板塊,因為閱讀對學生的語文課寫作技巧的提升有著基礎性的意義,學生們也能夠透過閱讀更豐富的知識內(nèi)涵,其篇目當中所包含的寫作方法對學生的作文撰寫能力也會形成正面的影響。另外,學生們在作文的過程中可能會需要大批的生活素材,而這種生活素材中除了學生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以外,越來越多的還是經(jīng)過有效的閱讀積累而獲取的,學生們通過長期的積累把被閱讀到的生活素材運用其中,從而給學生的語文閱讀創(chuàng)作增添了光彩,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均獲得了有效地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我們不僅要求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還必須注意優(yōu)化教學方法。在基礎教育領域,課堂教育一直是小學教育的重點。教師應要安排適當?shù)拈喿x課,使小學教師不受學習時間的限制,完成課堂自主閱讀的培養(yǎng)。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時常需要在閱讀的期間當中設定幾個問題。例如,"文章中的哪些句子能讓你更震驚?"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這樣可以加大學生們對文字的情感融入,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意義;這些方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還可以增加學生對文字的印象,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
(二)結合教學內(nèi)容豐富拓展閱讀素材資源
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往往離不開大量、高效的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教學僅使小學生的閱讀范圍僅限于教材中的篇章,遠遠無法適應廣大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老師做要到對所有學生閱讀素材資源和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并運用網(wǎng)絡查詢與教學相關資料供學生進行查閱,以豐富學生們的認知視野,并加深他們對內(nèi)容的深入了解。經(jīng)過長時間的深入、廣度閱讀積累后,將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其進一步擴大眼界,豐富感受,增強閱讀能力,并為其進一步深入、正確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寫作主題,打下了扎實的基石。如,在我們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紙的發(fā)明》一課的教科書中,老師便可根據(jù)紙張的發(fā)明,對教材內(nèi)容加以豐富與擴充,以深化學生們對教科書中文本內(nèi)涵的理解。包括指導小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自主檢索中國的古代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活字印刷術四個發(fā)明創(chuàng)造及其對世界上社會所形成的影響,從而了解到四個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中國古代勤勞民眾的重大成就。并且,收集了造紙術的發(fā)明人蔡倫(約62-121)的生前傳記和簡歷,以蔡倫觀點匯總了以往人類的造紙術經(jīng)歷改革造紙印刷工藝技術,最后形成的"蔡侯紙",對改革造紙印刷工藝技術的巨大貢獻。包括了在元興元年,漢和帝詔令向民間推行他的造紙法等具體內(nèi)容。經(jīng)過對上述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擴展,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及其對于文明的傳承,及其促進全球文明的進步而產(chǎn)生的積極推進作用,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于祖國燦爛文明的了解,讓他們獲得了更美好的德育教育。
(三)開展語文閱讀活動強化學生閱讀能力
如果語文課老師在完成了語文課堂閱讀任務以后,還需要注意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語文閱讀教學的表現(xiàn)形式,那么應該選擇小學生們較為感興趣的課外閱讀活動的表現(xiàn)形式,把讀書教學內(nèi)容納入其中,能夠進一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例如在《司馬光》課程中,如果學生不但掌握了教材中的人物司馬光,還完成了對教材之外知識的基本掌握,那么老師就應該在閱讀課堂進行閱讀講演活動,由學生們針對自己所閱讀的篇目展開演講。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對拓寬小學生的認識眼界、增強小學生的感情表達、提高的閱讀語言理解和邏輯結構思考,具有很大的作用。老師應要緊密結合課程和學生的學習特征,革新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并在閱讀教學期間當中鼓勵學生培養(yǎng)較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整體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惠茂.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語文課內(nèi)外,2020(2):160.
[2]王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20(83):31-32.
[3]陳遲帆.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2020,17(1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