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摘要:內容多、難度大是初中數學的一大基本特點,一些學生在升入初中之后也很難去適應這樣的數學學習過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會對數學知識學習喪失興趣,他們的成績也會隨之大打折扣,如何實現數學課程的減負增效成為了新時代數學教師探索的一大重要命題。本文基于初中數學減負增效教學方案展開探討,闡述了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精心選擇例題和課后練習題對于學生學習的幫助。由此希望數學教師建立更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達成減負增效的實際教學目標。
關鍵詞:初中數學;減負增效;教學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是促使師生完成共同交流的一大重要過程。在這樣的交流活動中,學生是數學課堂的有效主體,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教師在創(chuàng)設數學活動時應圍繞“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教學思想,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實現減負增效教學結果,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再畏懼數學學習成績的下降。對數學知識保持較高的學習欲望,真正擺脫以往的走馬觀花學習模式。
一、科學合理的優(yōu)化教學結構
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是現今社會關注的一大重要問題,數學作為一門極具邏輯性的學科,對于數學學習而言學生最為重要的能力就是其重新構建以及整合能力。為此在教學時,教師也要保證數學知識的全面性,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彰顯數學教學的核心觀念,在教學過程中理解核心內容,幫助學生開啟拓展訓練。立足于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建立學生學習的有效知識體系。而這也能夠進一步減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關壓力,它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記憶。促進學生的思維得以創(chuàng)新,其次這也能夠構建出學生新型的記憶框架模式。變以往的單一概述為多層次記憶,幫助學生明確各層次結構關系。注重學生的實際掌握,在深入理解層面突破學生學習的重點,從而做到由此及彼的遞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重視知識的分享與構建,在客觀全面分析過程中繪制出相關的知識體系框架。讓學生了解知識學習的重點,例如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幾何圖形、不等式歸納到一類知識體系中。依據知識之間的相關聯系性進行整體教學,利用好知識結構框架使學生更為輕松的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
二、科學合理的布置課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完成鞏固的一類有效模式。在教師布置完相應作業(yè)之后,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完成作業(yè)并達到鞏固效果??墒沁€有一些學生卻沒有了解作業(yè)學習的真諦,這時他們只是以一種敷衍式的態(tài)度來完成作業(yè)。為此教師在批改作業(yè)時也很難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學生也無法做到利用作業(yè)來鞏固自我學習相關知識的效果。這樣一種教學情況會讓整體數學教學走向極端,難以取得相關效果口1。部分學生甚至還會畏懼數學學習,為此,為改變此種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落實好減負增效教學,在每節(jié)課堂內留出大約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在此十五分鐘時間內完成作業(yè)。而在學生進行作業(yè)練習時,教師也可在過道間不停走動,發(fā)現學生問題。根據學生作業(yè)的具體完成情況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發(fā)現錯誤。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同時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還要適當性的發(fā)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完成一些思考題的解決。以此來有效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這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不再畏懼作業(yè)完成的壓力。進而輕松愉悅地進行學習,它能夠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知識探索,最終提升自我學習水平。
三、堅持學生的思維訓練
順利完成一個任務的前提是有充足的目標和鼓勵來堅定前進的腳步,其中鼓勵又可以劃分為其他人給予的鼓勵和自己本身對自己的鼓勵。其他人給予的鼓勵從某種意義上可以提高辦事的效率,但是一旦被給予的負擔過重,反而會給學生負面效果,讓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另一種鼓勵來源于學生本身,這種鼓勵相比于外界的動力給學生帶來的作用是更加正面的,因此學習效率效果的提高也是愈加顯著的。對數學的熱愛是讓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必不可缺的因素。因此,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熱愛是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數學的熱愛和高效率的課堂是密不可分、互相包含的。對數學的熱愛只要穩(wěn)定,它的影響都將是積極的、深遠的,甚至對于學生的三年初中生涯乃至四年大學生涯都有長久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生持續(xù)研習、戰(zhàn)勝各種學習中的難題、面對困難的穩(wěn)定能量。初中數學教師可以使用部分帶有生活化的問題來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但是數學教師在拋出問題之前要結合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用不同難度的問題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只有學生具備了創(chuàng)新思維,這時他們的思維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教師才能夠幫助學生投入學習,對于數學學科教學來講,教師教學的終究目標就是對于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傳授學生相關數學知識,也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此這時教師只有借助多樣式教學方案,才能夠鞏固對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幫助學生找尋相應的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全等定理”判定的“角邊角”定理時,這時教師就可以適當的把問題情景作為課堂導人點一一某建筑工地中有一塊三角形的鋁合金,它被打碎成兩片,如果送到相關加工廠去配置與原先規(guī)格相同的構件,是否需要帶兩塊碎片一起去加工廠呢?通過這樣一個啟發(fā)性的問題,教師可以引燃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這時學生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多數學生都會踴躍回答了角邊角定理的相關內容。又如:在教學“直角三角形的性質”這一課程時,教師也可將創(chuàng)新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于相關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生活問題進行啟發(fā)性情景創(chuàng)設。將數學問題分為多類小情景,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以此來構建學生學習的相關體系。這時學生也能夠在課堂內根據教師所提的問題完成認真審題,進行客觀分析,進一步提升自我學習成果。這樣的拓展模式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相應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步驟,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更為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四、注重學生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
若僅僅只是依靠課堂教學,那么教師所能夠取得的教學成果還是非常局限的。在經過一定程度的減負教學之后,這時學生也擁有了更多屬于自我的自由活動時間。他們可以根據自身喜好來安排這些時間,這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興趣特長。但是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意志力大多較為薄弱,若不加以管制,學生很有可能就會沉迷于網絡游戲的虛偽快樂。減負原本是對于較強的作業(yè)負擔進行減輕,它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在沒有學習壓力的前提之下來進行學習。這時教師應在課外活動中多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公益活動。拓展學生思維,同時教師也可在課外布置一些相關的趣味思考題,要求學生自主觀看與數學發(fā)展有關的書籍以及電影。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借助具有開放性、拓展性的家庭作業(yè)模式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的課余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多彩,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的課余時間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幫助學生進行能力的有效提高。
綜上所述,從學生的角度來制定策略,可以通過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熱愛來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從老師的角度來制定策略,教師需要調整授課方式來增強教學的效率,降低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考慮學生的長遠利益。
參考文獻:
[1]劉明.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減負增效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6):110.
[2]葉小紅.初中數學如何備課才能既減負又提質[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01):32-33.
[3]李平.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民營科技,2013(03):141.
[4]俞禮海,何文忠.初中數學的“減負”途徑與策略選擇[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13(0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