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20年6月,國內家電出口就開始在全球一片慘淡的環(huán)境中脫穎而出,2020年全年累計出口額高達661.28億美元,同比增長23.5%。要知道,2019年國內的家電累計出口額剛剛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
國產家電品牌正在逐漸重塑全球的家電行業(yè)格局,以海爾為例,今年2月,歐睿國際發(fā)布《全球家電零售數據榜單》,海爾以全球市場10.3%的份額連續(xù)8年位居全球家電銷量第一,力壓美國惠而浦、韓國三星與韓國LG。
或許我們很難察覺到有什么變化,但具體來看,全球家電市場的確在發(fā)生一些引人思考的變化。一方面,以東芝、日立、夏普為主的日本家電圈逐漸收縮家電零售業(yè)務,西門子、飛利浦、惠而浦等歐美品牌也開始進入整體轉型的瓶頸期;另一方面,國產品牌一路大刀闊斧,連續(xù)整合了不少海外家電巨頭。
以日本東芝為例,公開數據顯示,東芝的家電業(yè)務從2012年就步入衰落,2015年東芝凈虧損高達7 100億日元,創(chuàng)下東芝140年以來最大的虧損紀錄。一直以來,東芝最大的零售市場就是中國,可惜后來國產品牌紛紛崛起,給東芝造成了難以緩解的壓迫感。
早在2013年,東芝洗衣機在中國內地的零售份額只剩下0.08%,排名第40;冰箱零售份額只有0.14%,排名第27;彩電零售份額為0.72%,排名第15。迫于無奈,只能將位于廣東佛山的工廠賣給了創(chuàng)維,這還沒有結束,2016年美的收購了東芝家電業(yè)務。
坦白來講,東芝就像是海外家電品牌的一個縮影,而國產品牌通過收購整合其他品牌的例子也不止美的。無獨有偶,海爾先后收購了美國GE家電、新西蘭雪派克和意大利Candy等,TCL早年也收購了湯姆遜。
誠然,能不能徹底扭轉全球家電格局還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國產家電品牌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形成消費大暴發(fā)。
事實上,這種趨勢并不是沒有理由,艾媒咨詢在調查國產家電出口現(xiàn)狀時,在報告中將最終理由歸咎為“技術”。
不僅如此,這種結論也有理論依據,至少在數據層面說得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的智能家居市場規(guī)模高達1 820億元人民幣,白電(白電指的是可代替我們完成家務活動、改善生活環(huán)境的電器產品,比如冰箱、空調、洗碗機和洗衣機等)的智能化率一度飆升到45%。國產家電品牌不是單純地以量取勝,從品牌輸出過渡到技術輸出也不是隨口一說而已。
因為國內不少家電企業(yè)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比如方太每年有6億元人民幣成本投在研發(fā)上,老板電器在研發(fā)方面的投入也在連年遞增,2018~2020年研發(fā)金額分別為2.93億元人民幣、2.99億元人民幣、3.03億元人民幣,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老板電器擁有專利數2 294件,其中發(fā)明專利538件;方太擁有專利數9 530件,其中發(fā)明專利4 511件。
縱觀我國家電行業(yè)的發(fā)展脈絡,或許從一開始是靠著國內強大的消費市場崛起,但發(fā)展到現(xiàn)在,行業(yè)早已實現(xiàn)了本質的變化,投資手段加技術啟蒙所帶來的影響足夠改變曾經一切既定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這片市場承載著動力,也面臨壓力,對于所有國產家電品牌而言,激流勇進下,這不過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