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肺炎是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臨床表現(xiàn)為氣短、發(fā)熱、咳嗽、喘息。由于新生兒呼吸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應及時給予治療,以提高其臨床療效。新生兒肺炎病因主要為胎兒或新生兒在宮內(nèi)、產(chǎn)程中或產(chǎn)后,通過呼吸道吸入羊水、胎糞和乳汁,導致肺部炎癥,羊水、胎糞和乳汁都是刺激性物質(zhì),能刺激支氣管,造成呼吸困難,降低血氧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呼吸窘迫和急性呼吸衰竭。加上新生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良,抵抗力低下,易發(fā)生吸入性肺炎,因此需要及時治療。本研究納入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新生兒肺炎患兒8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輔助治療,探索了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輔助治療新生兒肺炎的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科室2019 年2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新生兒肺炎患兒8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40 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8∶12,出生時間3~30 d,平均出生時間(15.21±4.93)d。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7∶13,出生時間3~28 d,平均出生時間(15.21±4.27)d。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治療,緊急情況下可采用高濃度吸氧,用纖支鏡或氣管插管吸異物,用適當?shù)目股?防止繼發(fā)性感染,同時注意保暖。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輔助治療。采用面罩給藥,氧氣催動,霧化液為鹽酸氨溴索15 mg、生理鹽水3 ml、15 min 內(nèi)吸完,2 次/d。兩組均治療1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肺濕啰音消失時間、口周發(fā)紺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治療前后PaO2、PaCO2、肺炎癥指標(hs-CRP、血清降鈣素原),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喘息癥狀減輕,肺部聽診聲響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呼吸困難,肺部腫脹感明顯減輕;無效:患兒臨床癥狀無緩解,肺部羅音加重??傆行?顯效率+有效率[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肺濕啰音消失時間、口周發(fā)紺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肺濕啰音消失時間(5.14±1.21)d、口周發(fā)紺消失時間(4.45±1.01)d、呼吸困難消失時間(3.14±0.21)d、住院時間(11.21±1.01)d 均短于對照組的(7.27±2.90)、(6.21±2.21)、(5.27±1.45)、(15.21±2.35)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濕啰音消失時間、口周發(fā)紺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表1 兩組肺濕啰音消失時間、口周發(fā)紺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PaO2、PaCO2及肺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PaO2、PaCO2、hs-CRP、血清降鈣素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aO2高于對照組,hs-CRP、血清降鈣素原、PaCO2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aO2、PaCO2 及肺炎癥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aO2、PaCO2 及肺炎癥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2.3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24 例、有效15 例、無效1 例;對照組顯效18 例、有效12 例、無效10 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0%(39/40)高于對照組75.00%(30/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炎是新生兒的常見病,死亡率很高,指產(chǎn)程中或產(chǎn)后,新生兒或胎兒吸入羊水、乳汁、胎糞等異物而致肺部炎癥。胎兒窒息或圍產(chǎn)期窘迫的新生兒較易發(fā)生新生兒吸入性肺炎,主要是由于胎盤或臍帶原因引起胎兒宮內(nèi)缺氧及產(chǎn)程延長。這一狀況會引起胎兒喘息,使胎兒吸入胎糞或羊水。一些研究也顯示,不適當?shù)奈桂B(yǎng)也可導致吸入性肺炎;剖宮產(chǎn)新生兒未經(jīng)過產(chǎn)道擠壓,呼吸道的羊水含量高于自然分娩,如呼吸道不能完全清潔,新生兒過早呼吸,新生兒更容易發(fā)生吸入性肺炎。在臨床實踐中,除緊急救治外,還需相應的藥物治療。嬰幼兒氣管、支氣管較為狹窄,氣管黏膜上纖毛及平滑肌發(fā)育不全,咳嗽不明顯。因此,新生兒在宮內(nèi)、分娩或產(chǎn)后,很容易通過呼吸道吸入羊水、羊水、羊乳等分泌物,而吸入后的分泌物不易從新生兒呼吸道排出,容易發(fā)生粘性分泌物,不易排出痰,因而阻礙氣道[2]。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由于分泌物充填,氣道阻塞,導致通氣障礙,如不及時清除分泌物,可導致呼吸暫停甚至窒息,危及新生兒生命。
肺炎還可減少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分泌,但消耗會明顯增加,引起肺不張,肺泡不適等癥狀。作為祛痰劑,氨溴索具有良好的化痰、潤滑呼吸道的作用,并能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zhì)、呼吸液的分泌及纖毛運動,適合于痰液排出及排泄功能異常的急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也可用于治療早產(chǎn)兒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傳統(tǒng)的霧化吸入對成人有較好的療效,但由于新生兒呼吸能力差,傳統(tǒng)的霧化吸入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3]。所以,本院在臨床上經(jīng)常采用被動吸入法治療新生兒吸入性肺炎。氧氣驅(qū)動霧化能將液體霧化成1~5 nm 的液滴,并能有效地將其噴入呼吸道靶器官,具有作用速度快的優(yōu)點。氨溴索為黏液增稠劑,可促進肺黏膜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合成與分泌,有利于纖毛功能的恢復,提高呼吸道自潔能力。氨溴索還可降低漿液/黏液的分泌物比例,溶解黏液,稀釋痰液,使其更易排出。另外,氨溴索還可促進肺組織發(fā)育成熟,提高氣道藥物濃度,增強抗菌作用,對提高肺巨噬細胞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也有一定作用,可使肺組織損傷降到最低程度,減少肺部炎癥[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肺濕啰音消失時間、口周發(fā)紺消失時間、呼吸困難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PaO2高于對照組,hs-CRP、血清降鈣素原、PaCO2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0%(39/40)高于對照組75.00%(30/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新生兒肺炎臨床病因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新生兒吸入性肺炎;另一類為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新生兒吸入性肺炎主要有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糞吸入性肺炎、乳汁吸入性肺等,新生兒吸入性肺炎,主要是指妊娠期間吸入羊水、胎糞或乳汁所致的肺化學性炎癥[5,6];但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病因較復雜,如產(chǎn)前或產(chǎn)中感染、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病原菌感染等。新生兒肺部發(fā)育依然薄弱,呼吸道黏膜分泌不足,纖毛運動不暢,難以完全清除呼吸道中的黏液和微生物,使非特異性免疫防御功能下降。而在感染狀態(tài)下,容易出現(xiàn)水腫、肌肉收縮、發(fā)炎分泌物等現(xiàn)象,引起哮喘、低氧血癥、肺部通氣不暢等。常規(guī)西藥治療新生兒感染性肺炎多采用抗生素、抗病毒等對癥藥物,療效快,但副作用大,易產(chǎn)生耐藥性,導致疾病復發(fā)。噴霧式吸入治療旨在促進氣道濕化、稀釋痰、易排痰等[7,8]。氨溴索是一種新型黏液型溶液劑,其作用機制為:加強呼吸道纖毛運動,保持呼吸道清潔,有效調(diào)節(jié)黏膜和血清分泌,從而改善痰的流變性,增強纖毛,從而排痰;促進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質(zhì)的合成,提高肺組織的順應性,充分改善血氣指標,能有效地抗氧化,控制炎性因子、細胞因子的釋放,減輕肺組織損傷。氨溴索霧化吸入治療見效快,藥物直接作用于肺部組織,能延長抗生素的半衰期,增加其在肺部的濃度,保證了良好的臨床療效[9,10]。
綜上所述,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輔助治療新生兒肺炎的效果確切,可改善患兒肺炎癥指標和血氣,改善病情,提高治療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