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慧萍,蔣彩霞,張 錦,愈 麗
佛山市南海區(qū)公共衛(wèi)生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橈骨遠端骨折系臨床常見高發(fā)骨折類型[1],老年群體為該類骨折常見發(fā)病者[2], 60歲以上人群中,橈骨遠端骨折占到全部骨折類型的17%[3],內固定術在橈骨骨折治療方式中屬于首選型方案[4],但患者常因術后并發(fā)癥、營養(yǎng)不良、功能鍛煉低依從性等而嚴重影響手術與康復結局。老年患者自理能力不足,再加之骨折與手術部位的特殊性,進一步限制了其自理能力,故提高橈骨遠端骨折老年患者照顧者照顧能力至關重要。賈若雅等研究者指出,開展教育活動時應選擇適用有效的教育方式,否則非但不能實現教育目標,而且會形成資源浪費[5]。系統(tǒng)回授法屬于信息雙向傳遞教育模式,不但強調輸出信息的系統(tǒng)全面性,而且強調以系統(tǒng)循環(huán)方式確保信息接受效果[6],在患者自護教育領域的應用度較為廣泛,但在照顧者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則較為少見,我們嘗試采用系統(tǒng)回授法對橈骨遠端骨折老年患者主要照顧者施加干預,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于佛山市南海區(qū)公共衛(wèi)生醫(yī)院的橈骨遠端骨折老年患者及主要照顧者80例為研究樣本。納入標準:年齡≥60歲者;獲橈骨遠端骨折確診者;接受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干預者;認知溝通正常,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病理性/陳舊性骨折者;認知溝通障礙者;惡性腫瘤,結核病者。主要照顧者納入標準:每周照顧時長在3~5 d,每日照顧時長≥4 h者;直系或近親屬者;認知溝通理解正常者;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不能持續(xù)長期照顧患者者;保姆或護工;認知溝通理解障礙者。2018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老年患者及主要照顧者設為對照組,2019年4月—12月收治的同類患者及主要照顧者40例設為試驗組,兩組老年患者及主要照顧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照顧者接受橈骨遠端骨折術后常規(guī)教育,由責任護士以口頭宣講方式進行術后照顧指導,試驗組照顧者接受系統(tǒng)回援法干預,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2.1 系統(tǒng)回授法教材編制 由護士長與護理組長依據橈骨遠端骨折術后管理內容與特點編制系統(tǒng)回授法教材,包括骨折基本知識、皮膚護理知識、營養(yǎng)支持知識與心理支持知識四個方面。
1.2.2 師資培訓 由護士長、骨科主治醫(yī)師、康復主治醫(yī)師、心理咨詢師各一名組成師資培訓小組,從各自專業(yè)角度結合回授法特點與流程就相應教育內容進行回授技巧設計,對科室護理工作者進行全員培訓。
1.2.3 主要照顧者系統(tǒng)回授法的實施 按照知識技能輸出-照顧者復述回示-效果評估與再教育-開放式理解確認的系統(tǒng)化步驟進行回授教育,開展教育活動時每次僅輸出3~5個知識與技能點,時間控制于20~30 min,避免一次內容過多、時間過長而影響接收內化效果。(1)知識技能輸出。責任護士以回授教育手冊為教材,全面進行照顧知識點口頭宣講與照顧技能點行為示范,然后發(fā)放教育手冊與技能視頻資料,供照顧者自行揣摩學習。(2)照顧者復述回示。就前一日所輸出的照顧知識技能點進行提問與觀察,以開放性交談方式引導復述與回示,如:為了確保我已解釋清楚橈骨遠端骨折術后營養(yǎng)不良危害性,您能向我復述一下相關內容嗎?為了確保我已將腕關節(jié)功能鍛煉方式示范清楚,您能給我演示一遍嗎?(3)效果評估與再教育。以照顧者知識復述與技能回示結果為據加以教育效果評估,評估為掌握完整準確的,可結束本輪回授教育,如評估掌握存在模糊偏差缺失,則行針對性再宣教與再示范,直至照顧者可準確完整復述及回示為止。(4)開放式理解確認。照顧者已對教育內容完成掌握后,以開放式問題進行理解度最終確認,如:關于這方面的知識,您還有什么疑問嗎?關于這項操作,您還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嗎?避免以封閉式提問獲取簡單的是或否答案而影響理解確認效果。
(1)自行設計橈骨遠端骨折老年患者照顧者照顧能力評定量表,含術后并發(fā)癥觀察防控、術后體位管理、功能鍛煉、營養(yǎng)管理、情緒管理等五個條目,各條目均以1~4分計,分別表示完全未掌握至完全掌握,總分值為5~20分,分值愈高提示照顧者能力愈高。(2)以Gartlanf-Werly腕關節(jié)功能評分系統(tǒng)[7]為工具對兩組行相應評定,含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殘留畸形與并發(fā)癥四個部分,優(yōu)為0~2分,良為3~8分,可為9~20分,差為≥21分,統(tǒng)計比較兩組干預后腕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
采用SPSS 2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干預后照顧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主要照顧者干預后照顧能力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主要照顧者干預后照顧能力評分比較(±s) 分
組別試驗組(n=40)對照組(n=40)t p并發(fā)癥防控3.63±0.54 2.30±0.56 10.733<0.05營養(yǎng)管理3.68±0.57 2.28±0.55 11.115<0.05功能鍛煉管理3.70±0.56 2.33±0.57 10.824<0.05情緒管理3.73±0.55 2.30±0.61 10.959<0.05體位管理3.60±0.63 2.33±0.62 9.137<0.05
試驗組干預后腕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后腕關節(jié)優(yōu)良率比較
系統(tǒng)回授法與常規(guī)單向填鴨式健康宣教不同,具備典型的信息雙向傳遞特點[8],而且在教育信息內容納入編制、教育信息傳輸方式、教育信息傳輸容量上均強調系統(tǒng)化,教育信息納入的系統(tǒng)化,確保了回授教材的全面性與主題鮮明性,教育信息傳輸容量的系統(tǒng)化,將全面教育信息合理劃分為若干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容量大小適宜,符合一次性最優(yōu)化傳遞吸收要求,若干小容量知識連續(xù)輸出可構成系統(tǒng)化知識體系,降低信息遺失度[9],在系統(tǒng)回授法中起到最關鍵作用的是信息傳遞的系統(tǒng)化,強調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知識點與技能點掌握度的評價與再教育過程,易于形成良好有效的教育循環(huán)[10],教學雙方均在此循環(huán)中高度互動,不斷重復教育-評估-再教育過程,直至主要照顧者切實掌握全部知識技能信息點才終止教育輪動[11],加之教材與容量設置的系統(tǒng)化,大大提高了主要照顧者對教育信息接收內斂外化的準確完整度[12]。如表1所示,試驗組橈骨遠端骨折老年患者主要照顧者干預后照顧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
如術后康復鍛煉失當,則神經麻痹、旋轉障礙及關節(jié)粘連等并發(fā)癥高發(fā),甚至可能需行二次手術[13]。護理人員使用系統(tǒng)回授法對主要照顧者開展照顧技能傳授,克服了常規(guī)單向教育模式下完成功能鍛煉示范任務就終止教育的缺陷[14],在示范教育之后還要求主要照顧者將其所接受到的功能鍛煉技能演練回示給教育者,教育者對其回示行為進行實時評價,技巧性開展糾錯教育,不對主要照顧者做出批評,而是將掌握不好的責任攬于教育者自身,高度維護主要照顧者自尊心、自信心與學習熱情,反復示范與回示[15],助力主要照顧者理清流程、關注細節(jié)、明了質量標準、掌握鍛煉技巧,提高主要照顧者正確有效指導協助督促橈骨遠端骨折老年患者啟動與開展長期功能康復訓練活動的能力,使該類患者切實受益于正確完整科學合理有序功能訓練而獲得腕關節(jié)功能的良好恢復,如表2所示,試驗組橈骨遠端骨折老年患者干預后腕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