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耀東,張彥武,朱超亞,呂以東,王璐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乳腺科,河南 鄭州 450000)
合并乳頭溢液導管內(nèi)乳頭狀瘤(IP)屬于乳腺良性腫瘤,主要表現(xiàn)為乳頭溢液、乳頭硬塊等,嚴重損害女性生理、心理健康。目前臨床常采取開放手術用于治療此疾病,但由于開放性手術對于合并乳頭溢液IP患者乳房創(chuàng)傷較大,導致術后乳房常伴有較長瘢痕,影響乳房美觀度[1]。而真空輔助微創(chuàng)旋切術是近些年一種新興的手術方式,具有微創(chuàng)、術后疼痛輕等優(yōu)勢[2]。為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本研究將以上兩種術式用于治療合并乳頭溢液IP患者,旨在觀察其對于患者美觀度、疼痛以及復發(fā)的影響,以期為未來臨床治療合并乳頭溢液IP患者提供參考依據(jù)。具示如下。
回顧性分析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63例合并乳頭溢液IP患者臨床資料,將采用超聲引導下真空輔助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的患者歸為觀察組(82例),將采用開放性手術治療的患者歸為對照組(81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8~46歲,平均年齡(36.28±1.57)歲;腫瘤物直徑0.8~2.3 cm,平均直徑(1.47±0.05) cm;病變部位:左側(cè)60例,右側(cè)22例。對照組年齡29~48歲,平均年齡(36.17±1.65)歲;腫瘤物直徑0.7~2.4 cm,平均直徑(1.46±0.03) cm;病變部位:左側(cè)59例,右側(cè)2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由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
(1)納入標準:①經(jīng)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為合并乳頭溢液IP患者;②病灶邊界距乳暈邊緣>1 cm;③均為首次IP相關治療。
(2)排除標準:①伴乳腺癌等嚴重乳腺病變疾??;②伴血液系統(tǒng)異常患者;③伴免疫功能障礙患者;④伴精神功能異?;颊?;⑤伴惡性腫瘤患者。
觀察組予以超聲引導下真空輔助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手術流程如下:患者術前行超聲檢查,于超聲直視下觀察病灶尺寸、數(shù)目等,于病灶對應皮膚區(qū)域作標記處理;并于超聲下仔細觀察病灶內(nèi)部以及周圍組織血流情況,以此確定手術入路并選取最佳穿刺點,入路及穿刺點選取應確保盡可能切除較多病灶?;颊咝g中取平臥位并行靜脈復合麻醉,常規(guī)消毒術區(qū)并鋪洞巾,術中采用C.R.Bard Inc公司生產(chǎn)的安軻真空輔助乳腺旋切系統(tǒng),取手術刀順乳暈作0.4 cm左右小切口,在超聲引導下置入7G旋切針,移動旋切針至病灶正下側(cè),順扇形方向行旋切處理,實時超聲監(jiān)測直至病灶徹底清除,取出病灶并送檢,將術區(qū)內(nèi)積血吸凈采用繃帶加壓包扎3 d, 術畢。
對照組予以開放性手術治療,具體內(nèi)容為:術前超聲定位病灶位置、大小及選取入路步驟與觀察組一致,術中體位、麻醉方式同觀察組,于術前入路標記處依據(jù)患者實際情況作合適長度切口,切口為弧形,依次切開皮膚直至充分暴露病灶后將病灶與其周圍少許健康腺體組織切除,將病灶取出后裝入標本袋后送檢,止血充分后予以加壓包扎3 d,術畢。
兩組均隨訪6個月。
比較兩組手術相關指標,術前、術后3 d疼痛程度,術后3個月乳房美觀度及截至隨訪日期復發(fā)情況。(1)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用時、手術出血量以及瘢痕長度。(2)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進行評價,滿分10分,得分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3)乳房美觀度評價標準[4]:①外形:形態(tài)正常3分,接近正常形態(tài)2分,中度異常1分,形態(tài)明顯異常0分;②瘢痕:無瘢痕3分,輕微瘢痕2分,中度瘢痕1分,瘢痕嚴重影響美觀0分;③色素沉積:無色素沉積3分,輕微色素沉積2分,中度色素沉積1分,嚴重色素沉積0分;④乳暈乳頭:評分與“外形”標準一致。(4)記錄兩組截至隨訪日期復發(fā)情況,患者再次出現(xiàn)IP相關臨床癥狀且經(jīng)穿刺活檢確診則視為復發(fā)。
兩組手術用時、手術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瘢痕長度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
表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
組別 手術用時/min 手術出血量/mL 瘢痕長度/cm觀察組(n=82) 31.87±4.13 24.89±3.06 0.65±0.17對照組(n=81) 30.95±4.26 25.47±4.15 2.89±0.54 t 1.400 1.016 35.811 P 0.164 0.311 <0.001
兩組術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d兩組VAS評分均較術前升高,但觀察組VA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s )單位:分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s )單位:分
組別 VAS評分術前 術后3 d t P觀察組(n=82) 1.24±0.13 3.05±0.29 51.573<0.001對照組(n=81) 1.21±0.14 4.26±0.38 67.783<0.001 t 1.418 22.870 P 0.158 <0.001
觀察組術后3個月乳房美觀度得分為(10.58±0.32)分,對照組術后3個月乳房美觀度得分為(8.67±0.91)分。相較對照組,觀察組乳房美觀度評分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7.918,P<0.001)。
截至隨訪日期,觀察組復發(fā)5例,復發(fā)率6.10%;對照組復發(fā)12例,復發(fā)率14.81%。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315,P=0.069)。
目前合并乳頭溢液IP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大部分學者認為可能由雌激素水平異常升高所致[5]。手術為治療合并乳頭溢液IP的主要方式,常見術式有皮下乳腺切除術、區(qū)段切除術等開放性手術等,開放性手術具有操作簡便且術野開闊的優(yōu)勢,可取得良好臨床效果。但此術式需作較大乳房切口,導致瘢痕較大,乳房美觀度較低。因此尋找更科學有效的治療方式顯得至關重要。
此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觀察組瘢痕長度較短;術后3 d,兩組視覺模擬評分(VAS)均較術前升高,且觀察組VAS評分較低;相較對照組,觀察組乳房美觀度評分較高,表明合并乳頭溢液IP患者于超聲下治療效果確切,可減小瘢痕長度,提升乳房美觀度,還可緩解疼痛,減少復發(fā)。分析其原因在于,真空輔助微創(chuàng)旋切術前進行超聲檢查可以確定最佳手術入路與穿刺點,減少不必要的損傷;可僅通過單個切口即完成多病灶切除操作,且術中可避免開放性手術較大乳房切口,在確保治療效果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降低對于患者乳腺組織的損傷,保證患者術后乳房美觀度[6]。此外旋切系統(tǒng)還可切除開放性手術中不可切除的導管遠處較小腫瘤,盡量保證徹底清除病灶,減少殘留。術中通過超聲引導可將病灶精確切除,有效降低對乳腺及乳房外形的影響,而術中避免切除過多健康腺體組織以及小切口等因素可顯著降低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劉愛蕙[7]等研究結(jié)果顯示,合并乳頭溢液IP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真空輔助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可有效降低術后感染率與復發(fā)率。此結(jié)論與本研究結(jié)果有差異,此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兩組術后復發(fā)率無顯著差異,這可能與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以及術者技術水平不一致有關,因此未來還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以獲取更準確、全面研究結(jié)論。
綜上所述,合并乳頭溢液IP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真空輔助微創(chuàng)旋切術治療效果確切,可減小瘢痕長度,減輕患者疼痛,提升術后美觀度,降低復發(fā)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