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瑩儀 趙云鵬 白冰
(海南醫(yī)學院體育部 海南???571199)
當前,體育競技運動員的有氧耐力訓練,已成為機構與有關單位的研究重點,為了更好地發(fā)展運動員的有氧耐力,提出了高強度間歇訓練法[1]。此種訓練方法也是目前針對運動員的常規(guī)訓練方法,是指在訓練中采用休息與訓練交替的方式,對運動員個人的有氧耐力進行突破式訓練[2]。運動員在經過高強度訓練后,會進行短暫的休息,因此高強度間歇訓練法可有效避免過度訓練對運動員機體造成的損傷[3]。該文將對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影響進行研究,以此為教練制訂規(guī)范的訓練方案提供借鑒。
選擇某高校體育專業(yè)大一年級30名青年男性運動員和30名青年女性運動員,納入標準:運動員的年齡在18~20周歲;平時有參加規(guī)律運動訓練至少1個月;無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在近2個月內并未患有感染性疾??;無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并且沒有其他明確診斷的疾?。辉谧罱?個月內無服用藥物情況;運動員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自身身體狀況能夠滿足完成一次或多次高強度間歇訓練的條件。
根據該文的研究需要,將選擇的60名研究對象平均分組,其中10名女運動員和10名男運動員接受高強度間歇訓練;另10名女運動員和10名男運動員接受中強度持續(xù)訓練;其余10名女運動員和10名男運動員接受低強度持續(xù)訓練。在實驗探究過程中,保證男女運動員平均有氧耐力指標最大攝氧量、平均有氧能力、男女運動員平均年齡、運動員訓練總時長等各項指標之間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即P值均大于0.05。
在早飯后2小時內,讓所有研究對象均在實驗環(huán)境中靜坐30min,并向研究對象講解訓練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使其充分熟知整個實驗流程[4]。在實際訓練過程中,每一位運動員都需要佩戴呼吸面罩和心率測量表,并在K1852-160型號氣體心肺功能測試裝置上,進行遞增的負荷運動[5]??刂七\動功率從0W開始,每隔10s遞增5.0W,直到運動員出現(xiàn)力竭現(xiàn)象停止運動。判斷運動員是否出現(xiàn)力竭現(xiàn)象的依據為:首先,在進行遞增運動過程中,攝氧量逐漸達到峰值,隨后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下降趨勢,或依然上升但幅度小于125ml/min或1.5ml/kg/min;其次,女運動員的呼吸商大于或等于1.25,男運動員的呼吸商大于或等于1.05;男女運動員的最高心率超過175次/min;最后,男女運動員出現(xiàn)不能繼續(xù)運動,并且在鼓勵后仍然堅持停止實驗的情況[6]。在完成運動后,將從K1852-160型號氣體心肺功能測試裝置上獲取到的數據結果進行記錄,并將最大攝氧量轉換為均為整數的相對值。分別記錄高強度間歇訓練、中強度持續(xù)訓練和低強度持續(xù)訓練男女運動員在峰值功率下的50%、75%和100%的數值,將其作為各組訓練強度。對于有氧耐力指標最大攝氧量在運動前后,各進行一次測量和記錄。
在利用K1852-160型號氣體心肺功能測試裝置測量時,每次運動訓練均由10min熱身環(huán)節(jié)、運動訓練環(huán)節(jié)和5min放松活動環(huán)節(jié)組成,訓練的頻率設置為每天1次,整個研究過程持續(xù)5周,共完成18次訓練。規(guī)定高強度間歇訓練組進行2min100%峰值功率強度下踩功率車訓練和2min的完全間歇時間,共計45min。強度持續(xù)訓練進行75%峰值功率強度下踩功率車訓練,以5min為一組,每次進行5組,組間休息時間為2min。低強度持續(xù)訓練進行50%峰值功率強度下踩功率車訓練,以5min為一組,每次進行5組,組間休息時間為2min。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工具,對獲取的相關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分析。在實驗組內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相同組別中的數據多重對比采用完全隨機的對比方式。設定單方面的因素差值表示為one→way(anova),則兩個實驗組之間的比較采用SNP→q的方式進行最終結果檢驗,當P<0.05時,表明實驗結果數據具有顯著的差異性。
在訓練之前,通過調查、記錄和計算的方式,已經明確男女運動員的多種指標,如運動員平均有氧耐力指標最大攝氧量、運動員訓練總時長等,各項指標均無明顯差異,按照該文上述研究方法完成訓練后,將3種訓練條件下的運動員各項運動后得出的數據與訓練前進行對比。通過研究結果可以得出,在高強度間歇訓練條件下的男女運動員有氧耐力提升最明顯,并且相關指標也呈現(xiàn)出明顯的變化趨勢。
如表1所示,平均值上下浮動誤差均在可控制范圍內,對整體結果不會造成影響。高強度間歇訓練組的指標2~指標5、中強度持續(xù)訓練組的指標1、指標2以及低強度持續(xù)訓練組中的指標1、指標2,訓練前后數據相比,具有顯著差異性,即P值均小于0.05。其余數據通過計算得出,并不存在明顯的差異,即P值均大于0.05。
表1 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影響結果
綜合此次研究可知,相比低強度間歇訓練與中強度間歇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對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及有氧耐力具有更顯著的效果。并且通過實驗結果可以得出:攝氧量的變化需要對運動員持續(xù)訓練超過6周,且每周執(zhí)行的訓練次數應不少于15次。綜合有關研究學者的調研成果發(fā)現(xiàn):對運動員持續(xù)訓練超過2周,且每周執(zhí)行的訓練次數應不少于3次,此種訓練方式可使正常群體的極量運動時間增加1.0~2.0倍,但對無氧量無顯著影響。
該文對高強度間歇訓練對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研究得出,3種不同訓練條件下,高強度間歇訓練下運動員的有氧耐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并且與其他兩組相比效果更加明顯。